“客官,打尖还是住店?”打尖是干什么?老祖宗用词太生动了

文摘   2024-08-21 19:37   广东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加星标★不迷路】 

看古装剧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小二问客人:“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在一些古典名著中,也会经常出现“打尖”这个词——

《镜花缘》第六十三回:“如路上每逢打尖住宿,那店小二闻是上等过客,必杀鸡宰鸭。”

《红楼梦》十五回:“那时秦钟正骑着马,随他父亲的轿,忽见宝玉的小厮跑来,请他去打尖。”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打尖”有出门人在途中吃饭歇息之义,与之相对,住店是要过夜的,不是暂来暂往,停歇一下就走,而是要在店里住上一段时间。

《汉语大词典》也确实这样解释的:“在旅途或劳动中休息进食。”

在清代福格的《听雨丛谈·打尖》中,对"打尖"一词有过介绍:"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

可是吃饭就吃饭,为什么要说是“打尖”呢?很多人也都纳闷过这个问题,开始研究它的来历,有下面几种比较靠谱的说法。

一是说这个尖是舌尖的意思,“打尖”就类似打牙祭,打发舌尖

现在不是就有个节目叫“舌尖上的中国”吗?

还有一种说法是,“打尖”本来是“打火”,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打尖”。

宋元人小说中,就管途中之餐叫“打火”——

《水浒传》第60回:“且说吴用、李逵二人往北京去,行了四五日路程,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

《说岳全传》第8回:“当下牛皋、王贵将带来的家伙,团团的寻着些水来,叫众庄丁打火做饭。”

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仆云〕天明也。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

好像这种说话也有道理,打火比"打尖"一词更容易理解,毕竟古代烧菜做饭都需要烧火。

因为古代很多房屋由木头制造,处于对“火灾”的忌讳,人们就把“打火”称为了“打尖”。

还有一种观点是,“打尖”实为“打间”,意为在旅途中找地方间歇休息。

更有一种说法,古人多以马作为代步工具,客人走到客栈门口,都会把缰绳交给小二,让其给马喂草料,补充体力。

于是,小二就会牵着马到后院拴在木棍上,这个木棍呢是削尖了一头插在地里面的,很结实,这就被称为“打尖”。

当然喂马的同时,人也会短暂休整吃个饭,久而久之,“打尖”一词就成了客人中途休息吃饭的代名词。

最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打尖”在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含义,在京津一代指行路途中吃便饭。

在广东方言中,“打尖”却是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队的行为,又称为“兼队”或“尖队”。

在‌羌族地区,“打尖”又是一种时俗,指田间劳作时带上干粮,在休息时吃。

可以说,仅仅是“打尖”一个词,就体现了中文词汇的丰富内涵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以上对“打尖”的解释,听起来都有一定的道理,你更赞同哪种说法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End-


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在看 

夜半读诗
闹处读词,静处品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