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历史
脑白质切除手术的起源可追溯至 1935 年的一次神经精神学会。葡萄牙医生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听到同行关于对黑猩猩进行脑部手术使其变得温顺听话的报告后,开始思考将其应用于人类精神疾病的治疗。不久,他便发明了脑白质切除手术,也被称为脑白质切断法。
1949 年,莫尼兹凭借此手术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一奖项使得该手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这项手术就已开始应用。1945 年二战结束后,许多经历战乱出现精神问题的人及其家属都支持通过该手术进行治疗。由于手术容易操作且成功率高,它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病人,甚至一些犯罪分子、不良青年、政治犯也被施以此手术。
在美国,一位名叫弗里曼的医生改进了手术方法,发明了 “冰锥疗法”。这种方法更加便捷,不需要手术室就可以施行,使得手术的实施对象进一步扩大。然而,随着手术病例的不断增多,弊端逐渐显现。手术死亡率高达 14%,且很多患者术后变成了 “白痴”,失去了思考能力,如同 “行尸走肉” 一般。1950 年,苏联政府率先宣布禁止实施此手术,到 1970 年,几乎所有国家都宣布禁止了这个手术。但在此之前,全球已经有差不多 30 万人做过这种手术,他们的人生从此陷入噩梦。
二、手术风险
脑白质切除手术风险众多,后果往往令人担忧。
首先,感染是手术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之一。手术过程中若引入细菌,可能导致脑膜炎或脑脓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据统计,脑白质切除手术的感染风险虽然相对较低,但仍不可忽视。
其次,出血也是常见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发脑出血,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一旦出现脑出血,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还可能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身体损伤。
再者,脑肿胀也是潜在风险。手术切除脑白质可能会引发脑肿胀,这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脑神经损伤不容忽视。手术可能会导致重要神经纤维损伤,影响身体功能,如语言、视觉、听觉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语言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术后恢复不良同样是一大问题。手术后可能会有疼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恢复。
脑白质切除手术还可能导致智力减退、痴呆等后果。有研究表明,大约有 1/3 的病人在手术后没有明显的后遗症状,但有 1/3 的患者症状比手术之前还有所加重,甚至会出现冲动性的人格,失去社会性。部分病人可以出现智力减退或者痴呆的症状,明显丧失精神冲动。
总之,脑白质切除手术风险巨大,患者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时,应充分与医生进行沟通,了解可能的风险和手术后的预期结果。
三、手术现状
脑白质切除手术如今已基本被淘汰,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警示。在过去,由于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对大脑认知的不足,这种手术被广泛应用,却给无数患者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如今,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对精神疾病和癫痫等病症的治疗有了更多更安全有效的方法。脑白质切除手术仅在部分癫痫患者中以改良术式被谨慎使用。这种改良术式针对癫痫病灶进行精准切除,旨在控制癫痫发作症状。
曾经的脑白质切除手术副作用明显,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情感、认知、语言障碍等严重问题。部分患者术前外向开朗,术后却变得沉默寡言;而有些术前沉默寡言的患者,术后则变得语无伦次。手术还可能导致患者智力减退、痴呆,甚至丧失精神冲动,表现出类似弱智的迹象。据统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在手术后没有多少变化,另外三分之一比术前还有所恶化。
脑白质切除手术的历史提醒着我们,医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我们应该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和先进的技术来对待医疗决策,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如今,脑白质切除手术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它的兴衰也见证了医学在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