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谷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谷捷”)是一家主要从事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黄山谷捷近年业绩增长势头迅猛,但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和存货高企的风险也越发显著,2024年以来业绩更是出现“变脸”。而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黄山谷捷的研发“硬实力”或许同样值得质疑。
资金紧张仍连续分红,业绩高增或存水分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黄山谷捷营业收入分别为2.55亿元、5.37亿元和7.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27.86万元、9947.19万元和1.63亿元。
而黄山谷捷业绩大涨的另一面,是应收款和存货的双双高企。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7118.94万元、1.52亿元、1.65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6.63%、55.46%和43.86%。报告期内存货分别为3996.19万元、5689.26万元、4910.10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1.65%、21.84%、13.07%。二者占比超过流动资产的一半,2022年更是高达70%以上。
正因如此,公司现金流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况,报告期内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348.79万元、1,734.22万元和9,430.46万元,与净利润差距较大;而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尤其是2021年经营现金流为净流出的情况下,公司却仍于2021年、2022年分别进行现金分红1928.17万元、150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 45.66 万元、343.52 万 元和 1,410.09 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1.15%、2.90%和 7.39%。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合计金额分别为 372.59 万元、1,082.26 万元 和 1,669.26 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9.42%、9.13%和 8.75%。
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二者合计影响当期利润总额均超过10%,2023年超过15%,可见公司的业绩在相当程度上也依赖于政策优惠补贴。
尚未上市业绩已“变脸”
黄山谷捷的主营产品较为单一,2021年至2023年,公司铜针式散热基板销售收入分别为1.82亿元、4.02亿元和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达93.48%、96.96%和98.51%。
同时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对于大客户的依赖性较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73亿元、3.33亿万元和4.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77%、62.01%和55.47%。其中对第一大客户英飞凌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02亿元、1.54亿元和1.26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00%、28.65%和16.57%,近年收入占比有所下降。
进入2024年之后,黄山谷捷未能延续此前业绩的增长势头,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出现明显下滑。今年一季度,黄山谷捷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83%,扣非净利润2606.4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38%。
黄山谷捷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98亿元,同比下降13.07%至9.86%;净利润为5700万元至5900万元,同比下降15.00%至12.02%;扣非净利润为5300万元至5500万元,同比下降17.65%至14.55%。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受海外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产品单价下滑和铜价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还未正式上市,业绩就已“变脸”,公司未来的前景难免令人担忧。
研发“硬实力”较为欠缺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1年至2023年,黄山谷捷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94.09万元、1,234.41万元、1,840.03万元,2022年起出现大幅增长,主要是研发人员薪酬和材料费用大幅增加。
根据公司披露,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从16人增长至40人,2023年末研发人员共48人,占比分别为5.39%、6.98%、7.23%。
不过,招股书中的员工专业结构情况却显示,公司研发及技术人员合计86人,占比12.95%,前后数据似乎存在矛盾。
黄山谷捷解释称,研发部门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分工,将专门从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的员工认定为研发人员。但是,公司并未明确对于“研发及技术人员”的认定标准。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同时使用两个不同口径的数据,显然会对投资者造成误导。
实际上,黄山谷捷在研发投入和研发费用核算上也存在瑕疵,包括研发高管兼任管理职责但薪酬未予分摊、具体项目的研发工程师的部分薪酬未计入合同履约成本、研发项目结项后未及时转出等,由此也受到了监管的追问。
此外,公司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较低,各报告期末仅分别为18.75%、30.00%和35.42%。2023年末,公司全体员工本科学历以上者占比仅为6.02%。
黄山谷捷对此表示,公司的研发活动主要注重产品工艺改进等方面的研发,对学历要求较低,相较于学历更看重研发人员的经验以及工作积累。不过,这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研发对于创新性、先进性的要求并不高。作为一家科创企业,黄山谷捷的核心“硬实力”是否较为缺乏,未来是否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仍然有待后续观察。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