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维权小课堂】莫名其妙开了“先用后付”,是便利还是“陷阱”?

企业   2024-12-18 18:05   上海  

内容来源 | 上海百事通公共法律


员工维权小课堂

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网购时,系统默认的第一付款方式变成了“先用后付”,消费者一不留神手滑点击,就完成了“0元”下单。

整个消费过程,既不需要刷脸,也不用输密码,听起来十分轻松便捷,甚至还有一些对网络使用并不熟练的中老年消费者,误以为这是一种网购平台的产品试用推广,直到点击确认收货按钮后,收到突如其来的扣款通知,才惊觉这项功能已经掏空了自己的钱包。

“先用后付”这类功能,因为被系统默认为首选支付方式,所以开通时往往轻而易举,甚至有些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开通了这项功能,不过关闭这项功能时却有点难,甚至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了麻烦。




“先用后付”,是便利还是“陷阱”

“先用后付”存在的消费问题

上海市消保委模拟消费者进行体验后,总结了“先用后付”的诸多消费问题:

一是有的平台面向资信达标用户默认开通了“先用后付”,或者消费者在没注意的情况下开通了“先用后付”。然而由于“先用后付”的“一键购买”下单方式和原来的结算流程不一样,造成下错订单、被收取逾期费用等不好的消费体验。

二是“先用后付”0元下单不同于目前C端使用频率更高的信用卡、消费贷等产品,不占用消费者资金的背后依托于第三方金融机构对消费者进行授信。如果消费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付款,将会面临逾期费用和信用损失,但平台没有很好地向消费者充分提示此类复杂金融产品的性质和逾期后果。

三是消费者想取消“先用后付”很难。一些平台的关闭入口很深而且很隐蔽,难以找到;有的可以找到关闭路径,却因为有未完成的“先用后付”订单而关不掉。

“先用后付”可能存在哪些套路和风险?

“先用后付”是当前各大电商平台基于消费者个人信用登记而开发的一种支付功能,一般情况下,达到一定信用条件的消费者,被平台赋予0元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权限,并且允许用户在收到商品并确认满意后,再进行支付。

所以这一消费支付新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消费信贷模式,旨在降低用户决策门槛,实现快速下单转化。

这一新型支付模式有其简单便捷的优点,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暗藏套路和风险:

1、开通该功能的风险提示不足。一些平台将此项付款功能设置为默认优先项,但未在显著位置说明具体条款;

2、还有一些消费者反映后续想要关闭该功能却很难找到操作入口,并且必须等待所有订单完成或售后服务结束才能关闭;

3、消费者可能在不知情或无意识中增加额外的消费,从而产生过度消费的问题;

4、如果消费者未能按时完成支付,可能会产生逾期费用,并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电商平台不断优化消费体验的同时

如何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

消费者该注意哪些问题?




普法时刻

平台不能利用技术手段自作主张


商家开通“先用后付”模式的初衷是给消费者带来更方便的体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平台却忽视了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和感受,平台不应该通过技术手段代替消费者进行思考并做决定。

商家要告知消费者开通的风险和不利因素,不应通过默认勾选或其他方式,误导消费者开通。同时,要提供便捷的关闭模式,还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规则,把规则全部准确地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今年7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排除、限制消费者选择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

律师提醒


消费者在选择“先用后付”服务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消费习惯,警惕由此产生的过度消费和信用风险。特别是对缺乏自控能力或对信用记录有需求的用户,不建议频繁使用“先用后付”的服务。家长们更要引起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这项功能的监管。




点击往期链接欣赏更多法律小知识

法律E通

上下滑动欣赏更多内容

24小时在线,365天无休,3600名专业律师——电信员工有自己的法律热线啦!

不上班的日子也能拿工资

继子女一定能继承遗产吗?

开发商延期交房需按照合同支付违约金

小区停车位产权到底属于谁

付了健身卡的钱,却不能享受服务,要如何诉求?

遭受家暴,法律还能管吗?

上班时摔跤骨折,怎么认定工伤?

夫妻离婚,孩子抚养费如何支付?

房子有贷款,子女如何获得所有权?

承租人要办居住证,房东可以拒绝吗?

房产继承,没那么简单!

老人去世后,银行存款如何取出来?

员工患有精神疾病,单位需要承担何种义务?

如何购买公有住房?

单位注销,你该何去何从?

发生轻微交通事故时,如何主张赔偿?

房子经过转租后,出租人应如何收回租金?

公租房里的户口应该如何处理?

户主去世,房产如何继承?

名字被冒用于注册公司,如何维权?

与遗嘱相关的继承问题

员工自发性群体活动,单位需要负责吗?

法定继承那些事儿

未设警示牌行人出事故施工方需担责

洗浴中心设备故障客人受伤店家需担责

宅基地继承你该知道这件事儿

遇到家庭暴力怎么办?

合伙买房你需要这么做

网贷平台经济纠纷,你该知道这些

健身房里买服务,你要注意这件事

房屋租赁的二房东那些事

关于试用期,这件事情你该知道

搭乘醉酒司机的车,发生车祸,责任自己承担吗?

签了这种条款,不能再去起诉……

小区租客扰民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

孩童看直播打赏主播钱还能要回来吗?

8岁随母改嫁的他,需要赡养继父吗?

下班回家路上这么摔,可不能算工伤

物业疏于管理房子泡水需赔偿

依法维权,抵制家暴!这份维权指南请收好

“大V”被查!炒房稳赚不赔?律师有话说

节假日安排旅游,三类法律风险必须警惕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歌手诈捐惹众怒!明星“假捐款”,法律怎么看?

买房人士必看!契税法施行后,契税有啥变化?

离婚协议约定子女抚养费由一方负责,事后能反悔吗?

“双十一”尾款人必看!这些法律常识你要知道

国家宪法日:这一辈子,“宪”给你最好的保护!

婚后房子加了配偶名,离婚时,房子要对半分吗?


员工维权小课堂

上下滑动欣赏更多内容

春晚小品《还不还》中的法律问题

315消费者权益日|这些“权益”,你必须知道!

疫情防控期间,你不可不知的法律问题

这份送给孩子们的儿童节“法律大礼包”,请查收!

噪声扰民扰健康,“安静的权益”咋保障?新噪音法保驾护航

多地掀“停贷”浪潮,烂尾楼业主该如何捍卫自身权益?

好意载同事上班发生车祸,车主该不该赔偿?

明月寄情,浓情团圆!这份“中秋法律指南”请收好

父母去世后,城市户籍子女能不能继承农村宅基地?

父母出钱给子女买房,属于赠与还是借贷?

年底物业费催收高峰!这些情况业主可以拒交物业费吗?

春节期间,这些购物消费法律常识要知道

315,请收好这份消费维权指南!

独生子女一定能继承父母所有财产?

真分享还是真营销,警惕医美广告中的“小陷阱”

“定金”和“订金”有何不同?民法典这样规定

《消失的她》不止悬疑,这些法律知识你知道吗?

网红的旅游打卡视频拍到了我,侵犯我的肖像权了吗?

喝完“酱香拿铁”开车,算酒驾吗?

《反有组织犯罪法》,一起来学习

恶犬小区内伤人谁来担责

拒绝家庭暴力,一起学习《反家庭暴力法》

丈夫打赏主播的钱,妻子能主张返还吗?

乘坐“顺风车”发生事故,该由谁“买单”?

丧偶儿媳扶养老人,可否要求分得遗产?

定金、订金、押金、意向金、违约金,哪个能退?

驾驶证到期后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该赔吗?

父亲过世留下债务,未成年子女能否保留必要遗产份额?

“海外购物”常见法律问题,你都了解吗?

拆迁安置房可以买卖吗?如产生纠纷怎么办?

护照有效期不满6个月无法出游,能否要求旅行社退还团费?

上海翼家人
传递公司的发展动态,展示员工的才能才华,打造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携手共进的良好氛围。“上海翼家人“是你身边和手边的贴心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