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四川成都1岁4个月的小希(化名),在独自玩耍时误喝了电蚊香液,不久便倒地昏迷、身体抽搐。
患儿在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图源科普中国
家人赶紧把小希送到了附近的医院,但孩子的病情还是愈发严重,出现呼之不应,面色唇色发绀,口吐白沫,四肢冰凉等危重症状。
转院后,小希进入了儿童重症监护室。但经过5天的全力抢救,病情并没有好转,小希最后还是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离开了人世。
图源相关新闻截图
怎么小小一瓶电蚊香液,就有这么大的毒性?万一孩子误服了,家长要怎么正确处理?夏季蚊虫多,还有没有更安全的防蚊措施?
1
有强神经毒性
尚无特效解毒药
市面上的电蚊香液,主要成分是:氯氟醚菊酯、四氟甲醚菊酯等,均属于拟除虫菊酯类。
该类物质因其高效、低毒、价廉等特点被作为杀虫剂广泛应用。
图源网络
杀死蚊子的原理为:
拟除虫菊酯类是一种能延长神经元兴奋的离子通道毒素。神经、肌肉的可兴奋性细胞是拟除虫菊酯类毒性的主要目标。
动物实验中,拟除虫菊酯类也表现为以神经系统侵害为主。
所以蚊子吸入后,会损伤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无法正常运作,最终麻痹并死亡。
而对于人类来说,这时扩散到空气中的蚊香液,剂量非常小,危害也可以忽略不计。
但误服不一样!大剂量的蚊香液进入消化道,危险性大大上升,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面临严重的死亡风险!
特别是含有氰基的Ⅱ型拟除虫菊酯。动物实验中,Ⅱ型拟除虫菊酯类中毒会出现唾液分泌、过度兴奋、舞蹈性手足徐动症和癫痫发作。
Ⅰ型拟除虫菊酯虽不含氰基,毒性相对较低,但中毒后也会出现全身震颤、攻击性行为、过敏症和共济失调等情况!
最重要的是,误服蚊香液和一些普通的农药中毒不同,目前并没有特效解毒药,孩子一旦误服,要立刻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
误服蚊香液
第一时间这样做
相关文献表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急性中毒潜伏期为2~24小时,多数是6~8小时,早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
但家长这时不能因为没症状就心存侥幸,想着观察观察。在发现孩子误服蚊香液的第一时间,就要带孩子去医院。
有些孩子症状可能出现得比较早,会有恶心、呕吐、头晕、抽搐和意识障碍等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死亡。
这时要立刻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保持冷静,找到孩子误服的电蚊香液,携带瓶子或包装,方便医生了解具体成分,针对性治疗。
其次,不要催吐!以免加重孩子的中毒情况,迅速将孩子送到就近医院,及时告知医生孩子现状,如果能估算出孩子蚊香液的摄入量,也要一并告知。
最后,如果孩子出现抽搐,要尽快把孩子放在安全的位置,防止其受伤。并保持侧卧位,以防窒息。避免在孩子口中放置任何物品,不要试图限制其抽搐。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早期洗胃、补液,以促进毒物排出,减少中毒症状以及降低脏器的损害程度。对口服剂量大,出现神经症状的患儿更要积极治疗。
3
夏季蚊虫多
这些方法更安全
比如蚊帐,1岁以下婴儿的首选,物理防蚊,安全还有效。
具体使用时,要把四周都压好,不要让蚊子跑进去。同时关好门窗,开窗通风时要选择密封性比较好的纱窗,防止蚊子进入房间。
也要及时“清洁”孩子,多洗澡,勤换衣,开空调,避免孩子体温高、出汗多被蚊子找上门。
图源网络
其次是驱蚊液,2月龄以上即可使用,具体有效成分如下表所示:
在有效时间内,浓度越低越好;
初次使用时,需要做好过敏测试,小范围涂抹在孩子手背上,看看是否过敏;
喷或涂抹时,要避开嘴巴、眼睛、耳周和伤口等部位,也要避开双手,以免孩子吃手误服。
最后,有些家长可能会说蚊香液误服只是个别情况,不能因此一棒子打死,也要考虑到电蚊香液好用、有效的优点。
这种观点也有道理,只不过在使用过程中要更加仔细。
图源网络
比如考虑到电蚊香液的低毒性,建议孩子1岁以上再使用;
最好是插上电蚊香液,消灭掉蚊子之后,开窗通风(保留纱窗)一段时间,再让孩子进入。
图为X手牌电蚊香液,成人不费力情况下,可徒手拔出里面的芯棒,儿童也有这样操作的可能,容易误服。
以及在购买时,要选择芯棒不容易拔出的电蚊香液(家长自己要用钳子试试)。且在不使用时,把电热蚊香液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