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和健康报社组织的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和“十大改革先锋”推介活动结果已通过公示予以发布。其中,“十大新举措”分别是:
北京天坛医院:多维发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天津滨海新区: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高质量发展
山西阳曲:创新慢性病综合防控,推进医疗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海:全链条协同,推动创新药械临床应用
浙江:打造“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新变革
安徽芜湖:实体化运行会诊转诊服务中心,开创有序就医诊疗新格局
江西鹰潭:借集采东风,让就医用药更“亲民”
广东:开出“三张处方”,促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重庆:探索“三医”协同改革,创新健康服务模式
云南: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推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中小卫将在本系列推送中一一为您呈现。
近年来,云南省认真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一核引领,二翼协同,三支撑稳固,四提升并进”的战略布局。2022年,云南省率先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县域就诊率达91%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占比53.13%,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云南省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驶入快车道,为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云南省42个县(市、区)启动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以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三医”联动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形成。各州(市)、县(市、区)将医共体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医共体建设工作机制。昆明市将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活动考核。玉溪市开展县域医共体“百日攻坚”行动。楚雄州将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县(市)党委书记向州委工作年度述职内容。2022年,云南省全面推开了医共体建设。2024年,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印发《云南省深化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若干措施》,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云南省推动资源整合与信息化建设齐头并进,相互协同,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云南省采取“1+N”的模式组建县域医共体,全省97.6%的县组建了1个医共体。祥云县建成“七大远程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医共体间检查检验同质化,每年服务约6万人次,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云南省还积极调整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从机构全覆盖转向服务全覆盖,实行差异化功能定位、分级分类管理。信息化建设,赋能医共体。云南省制定《云南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南》,各地统筹现有数字化医疗项目,推进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等数据信息的共享互融。云南省着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监测评估机制的支撑作用,为县域医共体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云南省印发《云南省促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发展三十条措施》,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备案管理,建立人员“下沉、流动、共享”机制,85%的县(市、区)实现人员统一管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改革,建立打包资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打包付费基金考核体系,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激发医共体内部活力。建立监测评估机制。2020年,云南省启动试点县年度监测评价,2022年度扩展到开展医共体建设的所有县(市、区),建立了“半年监测、年度评价”机制。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推动下,云南省县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防协同不断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拓展,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四方面同步推进,让群众共享优质医疗服务,展现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新气象。县域服务能力提升。云南全省128家纳入提质达标的县级综合医院中,125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90家达到推荐标准。此外,云南省还积极实施县医院“百县工程”,以及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补齐薄弱专科400个。医防协同强化。云南省将医共体与“百县工程”融合推进,创新开展基层“一站一中心一专科一室”建设,牵头医院慢性病管理、急诊急救拓展延伸至基层,建成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云南省充分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对口支援医院的技术优势,以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病群体为重点,聚焦疾病筛查和危险因素控制、分类干预治疗和随访管理以及康复等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提供“全+专”结合的签约服务。群众健康水平改善。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为9.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45‰、婴儿死亡率为2.75‰,创历史最优。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云南省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的重大探索和突破,是新时代推动县域综合医改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是建立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牛鼻子”。2019年以来,在云南省政府统筹协调组织下,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同步开展县域内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自云南省42个县(市、区)启动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多次将医共体建设有关内容纳入省委1号文件,先后在祥云县、峨山彝族自治县召开医共体建设现场工作推进会。2023年高规格召开全省卫生健康大会,要求地方领导当好“编外院长”,兜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各州(市)、县(市、区)将医共体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医共体建设工作机制,勇于探索实践,从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改革体制机制、健全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补短板、建机制、破难题,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发挥医保基金杠杆作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医防有机融合、完善医共体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县域整体服务能力。目前,全省97.6%的县组建了1个医共体。医共体内部建立人力、财务、质控、医保、信息等管理中心,建设县域内检验、影像、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乡检查、县诊断”。在全省128家纳入提质达标的县级综合医院中,有125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90家达到推荐标准。实施县医院“百县工程”,以及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补齐薄弱专科400个。2023年云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比例位居全国第7,目前全省累计1478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占比为98%;其中,346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比为23%。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推动下,云南省县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防协同不断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拓展,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