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半年报分析

财富   财经   2024-08-09 20:01   北京  

·南京银行半年报分析·


2024年8月1日星期四,南京银行发布了第一份银行业半年报,详细数据如下:


其数据特征如下:


1、南京银行收入、净利润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从低位加速增长,结束了连续两年的增速下降,计提减值也是正常增长。



2、减值损失增长率逆市上升



3、南京银行存款增速突然降速。




常规资产质量指标直观看整体稳定。


但是,经过推算出来的新增不良大幅增长。


下表是推算的新增不良情况:



新增不良额=期末不良余额-期初不良余额+核销额


这是我们使用的计算新增不良的公式,银行一般不披露新增不良,但会披露中期和年度的核销额,这样我们通过常规逻辑计算:


期初不良贷款余额+当期增加额-当期核销额=期末不良贷款余额


推算出上述公式。


2024半年不良余额从95亿升到100亿,增加了5亿,增幅只有5.2%,但计算出新增不良去年同期为37亿,今年半年新增不良72亿,增幅高达94%,这一数据特征说明:近期大量不良资产生成。


为什么新增不良大幅增长情况下,不良余额却几乎没有增长?



 原因

原因是南京银行大量核销,去年年中核销27亿,今年年中核销70亿,增幅159%。通过大幅核销,保持了不良余额的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是不真实的。真相是南京银行产生了大量不良。


4、新增不良大增



南京银行半年度新增不良大增,我们按去年半年与全年新增不良的比例,预测今年全年新增不良数,如上图所示,全年将呈现大增态势。


我们就来追踪新增不良的来源,下表是把所有贷款拆分为个人贷款、企业贷款和政府贷款,分别看它的不良余额、不良率、量占比的变化情况:



南京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连续三年持续上升,且是在高位持续上升;而企业贷款不良率正相反,处于下降态势;政府贷款快速增量,不良率低位略增,所以总的不良额也略有增长,影响不大,因为政府项目始终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结论是新增不良主要发生在个人零售贷款和政府贷款。


南京银行不良率上的特征把南京银行的不良率按照个人贷款不良率,企业贷款不良率,政府贷款不良率进行分类后发现其数据特征是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其实已经在低位稳定了,个人贷款的不良率是明显大幅上升的,政府的贷款不良率也在开始上升,南京银行的这个特点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对公不良率低位稳定,个人政府不良率上升,尤其是个人不良率上升极快。


这一现象是不是中国银行业的普遍现象,因为我们凌通盛泰在2023年给出资人的信中就提出了零售贷款进入了红海,对公贷款从红海进入蓝海,今天我们在2024年南京银行的半年报分类不良上看到了与凌通盛泰预判一致的现象,那么南京银行的这个不良率特征是不是行业的普遍数据特征呢?


我们需要看一下全行业的数据。


国有银行分业务板块的不良率,企业贷款不良率一直在高位,近期持续下降,个人贷款不良率一直处于低位,近期有所上升,幅度不大;政府贷款不良率处于回落中。国有行的各类不良率比较中庸,没有特别异常的特征。


股份银行企业贷款不良率持续加速好转,零售则在过去四年走出了稳定上升,整体上升幅度不大,没有对公恶化时的急速陡增;政府项目是低位。



对公贷款不良率和零售不良率都在高位出现上升,零售不良率比较高,接近1.5%,整体上资产质量有可能出现新困难。政府项目不良率是下降的。



零售不良率明显趋势性上升,对公和政府都是下降的。



江浙城商行对公完全走出了困境,对公不良率甚至低于股份行零售不良率;零售同于行业近期小幅上升;政府不良率低位波动。


小结

1、几类银行的零售不良率都在上升,确认零售业务出现困难,不良爆发。


2、对公不良率下降趋势没有动摇,个别城商行略有上升,行业态势依旧是好转的。


3、政府贷款在普遍低位下波动,没有共同趋势,整体可以概括为低位稳定常态波动,不存在问题。






通过分析,确认了个人零售资产恶化,接下来要回避零售银行和零售业务占比较高的银行。


而对公加速好转态势之下,对公占比较高的银行将会走出好的状态,应重点关注。


凌通盛泰团队发现一种普遍的规律性现象,它是管理者顺人性操作的集中展现:


我们观察多家银行的分业务贷款增速与不良率变化态势的关系,发现一个一般规律,即增速一旦下来,不良率往往容易上升。


即当一类资产的不良率快速上升时,它的量会被压降,随后不良率更会加速上升,大量的新增资源会被投放到另一类资产中,那一类资产的不良率随后会加速下降。


这一特征符合数学原理,不良率=不良余额/贷款总额,贷款总额作为分母,增速一旦下降,而存量贷款产生不良的新生不良率一般是较稳定的,所以不良余额的增速没有下降,此时不良率就容易上升。


当前形势下,零售贷款业务所遭受的,正是这种变化,因为房产销售下降,住房按揭贷款现在是负增长,其它的各种零售贷款业务,因为经济不景气,增速都不高,总体的零售贷款占比近几年持续下降,不良率持续抬升,很多银行的个人零售贷款不良率是高于其同期的企业贷款不良率的。


当下的零售不良率态势,正如2015年对公的不良率所遭遇的问题。



当不良率上升延续一段时间后,银行感受到了此类资产的风险,从而压缩了该类资产的占比开始下降。



以上规律是我们经验总结,当然在数据中不是100%符合,银行经营实践中也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5、息差变化特征与行业不同步。


息差变化特征与行业不同步,明显滞后于行业,在行业息差快速下降时,南京银行息差趋稳,当行业息差相对趋稳后,南京银行息差进入主跌浪。


我们来看南京银行的息差变化:


我们把南京银行的息差与整个行业42家银行平均息差做了对比,全行业息差下降是银行业最大的客观基本面,本质上银行是同质的,因此全行业息差下降,个别银行不会完全脱离,所以南京银行的息差在某个时刻会再次与行业一致,从而它还有明显的下降空间,推而广之,报表中息差长期不降的银行都将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和回归,除非行业息差又上升了,这种大幅高于行业的态势消失了。








息差长期大幅高于行业的银行,未来有很强烈的下降态势。


为什么过去南京银行息差没有下降?





原因



用数据追踪长期高于行业的原因,南京银行零售贷款利率近年没有随全行业的下降而下降,同时,对公贷款利率随行业利率同步下降的。


零售贷款利率一直不降让南京银行的息差一直不降,近期零售利率快速下降,所以总体息差开始快速下降。




对未来的预测






南京银行的零售贷款利率现在还是明显高于行业的,预计未来会有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最终与行业大体趋同,届时南京银行的息差也与行业趋同。


南京银行的息差不乐观,可能存在10%的跌幅,除非行业息差回升。


零售贷款的利息差可以较高,对公贷款的利息差较难形成差异。


通过向次级个人零售客户放贷,可以提高零售业务息差,如同2008年金融危机的次贷一样,零售贷款利息特别高,只此一种方法。


若经济环境稳定,问题不暴露,当环境恶化时,就会爆发,目前经济环境已经变化了,所以很多问题就表现了。


对公贷款利率趋同,很可能是零售贷款是无限责任,永远追索,个人不能破产,个人主体多,能分散开,以分散风险;而企业数量有限,且企业都能破产,所以银行不敢给次级企业客户放贷,这是我们的猜测,供以后研究。


6、存款、贷款利率与量占比的对比分析:

南京银行的零售贷款利率长期明显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是异常值,应该是贷款给很多次级客户,以追求高利率。


再来追踪存款利率的情况:


个人存款利率,南京银行处于最高水平,竞争环境恶劣。



对公存款利率依然是最高的,这就是为什么南京银行只能选择高利率放贷款,因为他的成本高。




凌通盛泰观点






南京银行存在模式风险,以高利率吸储,向次级零售客户高息放贷,形成高息差,这种业务模式在环境稳定的时候体现出高收益高增长,一旦环境变化,个人还账能力下降,立即形成风险,目前已经开始暴露风险,所以南京银行的问题实际上是模式是必然。



个人定期存款利率,南京银行一直是最高的,只有竞争条件恶劣的银行才用高息揽储这一招。



早期南京银行还使用了很高的活期存款利率来拉存款。



对公定期存款利率,南京银行一段时间是最高,一段时间是次高。



对公活期存款利率是南京银行唯一较低的利率。

看完利率,再看各利率所对应的量占比:



个人零售贷款占比少且持续下降,对公贷款占比高且持续上升。


对公存款占比高但持续下降,零售存款占比少但持续上升,形成双交叉。



个人定期存款持续快速上升,挤压了对公存款的占比。


结合南京银行个人定期存款利率长期高于全行业其它银行,可以得出南京银行一直在使用高息揽储的策略。

10年期国债利率长期走势图


小结:

南京银行竞争态势恶劣,存款利率居高不下,想要增长,就要付高息,高息存款的增量,基本都是个人定期存款,利率在3%以上,这个资金进来之后,如果投资债券,当前利率是倒挂的,只能选择高利率的零售贷款,而当下的市场环境,高息贷款所对应的次级客户纷纷暴雷,南京银行的处于风险爆发期,但是零售业务量占比较少,风险不是特别大,过段时间就过去了,再加上估值也低,不影响估值修复。








再结合下图所示的,同业拆借利率,南京银行从2023年中出现拆借利率暴涨的情况,可以想见南京银行遭遇了一定的流动性困难,或者反映了某种深层次的潜在困难和问题。


7、收入加速增长,增速上升


我们观察南京银行的收入可以发现它的利息净收入是负增长的,收入增加主要来自于非息收入。


而非息收入的增加来源是产生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部分的收益。


首先我们观察到增长最明显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收入增长带来正贡献。对于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增加进行分析,观察其突然的非息收入增加是真实增加还是虚假增加以及是否存在一定风险。


那在这里我们首先单独就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来看:


金融资产按照新金融准则可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PL)。所以‌首先明确产生“公允价值损益”此项目的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资产(FVPL)。


根据南京银行2024年半年报的披露,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自于以下项目:

以看到今年上半年(1-6月)南京银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3亿,其中主要来自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增加42.6亿,因此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归因。


第一步采用的方法是在价和量上的归因,观察其增加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公允价值的增加一定是因为价的增加,而价的增加又可以来自两方面:


一个是存量资产在报告期间内的价的增加,

一个是新增资产在报告期间内的价的增加。


新增资产又可以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报告期间内新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个是进行存量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也就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PL),在此情景下即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如果此收益来源为存量资产价格的增加和新购入资产价的增加则应为全行业普遍现象,是真实的增加,如果是依靠重分类带来的增加则是主观调整报表虚假的增加。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包括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其中其他权益工具无法进行重分类,而其他债权投资可以进行重分类变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对于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归因可以用下图表示: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获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上半年内的价的变化来量化存量资产价的增加,而剩余的差额部分则为增量资产的价的增加。


但在实际分析中发现了量化的困难。以下为南京银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我们无法较为准确的获得以下资产的市场价格,因此无法推算这部分的贡献。



因此我们可以逆向思考,真实增加无法计算,是否可以找到虚假增加也就是重分类带来的贡献如何。然而在利润表中我们无法观察到来自于重分类的部分,因此再从另一角度考虑,要想把一部分公允价值变动从其他综合收益里转到利润表里,那不仅利润表中会有所体现,在其他综合收益中也应有所体现,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观察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化情况:


在计算当期其他综合收益的表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项目“其他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前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入损益”0.045亿,这部分也就是因为进行重分类给利润表中带来的公允价值增加的贡献,相比较于42.6亿的收益可以说影响是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42.6亿是来自于存量资产价的增加以及新购入资产价的增加,是真实的增加,而非通过调整报表将资产重分类带来的虚假的增加。


所以南京银行作为一直以来金融投资比重较大的银行,赶上今年上半年的债券牛市,加之管理层对债券投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在利息净收入表现欠佳时,投资收益非常可观,助力收入增长。


衍生分析(仍在探索期,分析方法并不成熟,可供讨论):


南京银行在债券投资上的获利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我们又看了下它底层资产的结构,看看这部分收益产生的来源。


南京银行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估值方面分为以下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的未经调整的报价。


第二层级: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


第三层级: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也就是说第一层级是有准确客观的活跃的市场报价的,第二层级虽然没有活跃市场报价但有可观察的或可类比的相对客观的价格,而第三层级则是难以获得市场价格只能自行通过相应估值方法计算得到,自然而然三个层级的风险也是递增的。


根据南京银行披露的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调节信息,以资产管理计划等非标项目为主的无活跃报价的第三层次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当期损益为22亿。



前两个层级没有再详细的细分,那么如下表所示,第三层级的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占了一半,前两个层级占比少,这有可能是前两个层级选择了在价格上升时卖出确认收益至投资收益,但是观察到前两个层级的资产并没有减少,而是明显增加。


不可否认第三层级的收益占比是较高的,不过由于多是非标项目,我们无法准确确认其投资方向,加上新金融准则下对金融资产产生收益的确认很复杂,所以这一块象是一团迷雾一样,潜在的风险程度仍然需要探索和发现。



总结南京银行情况:


竞争环境处于弱势中,存款利息持续稳定在很高的水平,但前些年经济环境好一点,能够稳定地放出高息贷款,那时保有较高息差水平,较低不良率和较高的拨备覆盖率水平;


近两年环境变差之后,尤其是零售贷款这一块,能够接受高息贷款的次级客户纷纷暴雷,不良率持续上升,南京银行一方面加大了核销处置力度,一方面高息难以持续了,它的息差晚于行业下降,但未来可能会以快于行业下降的态势快速下降,在接近行业平均息差水平附近甚至更低水平才有可能触底,所以南京银行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困难周期。


好在一切都可以用低估值覆盖,不影响其估值修复,只是需要重视它有这些问题。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涉及到证券市场分析及股票研究探讨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对任何人的证券投资和股票交易的建议和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收益和风险自担。         

 

    

凌通价值投资
凌通价值投资是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