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芝是我国台湾地区特有的名贵大型真菌,野生状态下生长于牛樟树腐朽的空心树干内,一直以来被原住民用作保肝解酒的良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包括三萜类,分为羊毛甾烷型三萜和麦角甾烷型三萜,均具有良好的成药潜力。由于牛樟芝的野生资源匮乏且分离纯化步骤繁琐,牛樟芝三萜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合成生物学是获取珍稀天然活性成分的重要手段,然而牛樟芝三萜的生物合成研究非常有限,目前仅报道了保守的甲戊二羟酸(MVA)途径,包括羊毛甾醇合酶(AcOSC)和C-14位去甲基化酶(AcCYP51),除此以外未见其他类型的催化酶报道,特别是重要的后修饰酶。
牛樟芝中最丰富的羊毛甾烷型三萜包括去氢齿孔酸(DEA)、去氢硫色多孔菌酸(DSA)、3β,15α-di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e-21-oic acid(L1)及齿孔酸(EA)等,此外还有微量的3-酮基(3=O)三萜类成分。根据这些三萜的结构,本文对其生物合成路线进行了初步推测(图1A)。其生物合成源于MVA途径,以羊毛甾醇为起始化合物,其后经过一系列的后修饰反应。根据已报道的文献,B/C环共轭双烯键的形成以及C-15位羟基的引入可能是由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完成,C-24位的亚甲基化可能是由甾体甲基转移酶(SMT)催化完成,C-3酮基的形成可能是由短链脱氢酶(SDR)催化完成。本文对这3类催化酶进行重点挖掘,从而解析羊毛甾烷型三萜的生物合成途径。
图1 牛樟芝羊毛甾烷型三萜生物合成路线的推测及候选基因挖掘。(A)推测的生物合成路径;(B)皿培牛樟芝照片;(C)不同牛樟芝样本化学成分检测;(D)候选P450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通过体外提取微粒体,发现AcCYP4(AcCYP512A4)可以催化齿孔酸(EA)生成去氢齿孔酸(DEA),进一步催化去氢齿孔酸(DEA)生成去氢硫色多孔菌酸(DSA)。这是目前报道的第二个能催化类似连续反应的CYP450酶,第一个是来自灵芝的CYP512W2,但二者的催化底物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对相关的CYP450酶进行进化树分析和序列比对,这两个P450酶均属于CYP512家族,与其他的萜类生物合成基因簇(BGC,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中的基因差异较大。进一步,通过同源蛋白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CYP512家族的基因在血红素结合区呈现相对保守的“FGHG”序列(图2)。
随后,本研究对3-keto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过程进行解析。羊毛甾烷型三萜的骨架化合物羊毛甾醇在C-3位取代3β-OH,因此推测存在相应的短链脱氢酶(SDR)可以完成该位点的氧化过程。由于3-keto类化合物在牛樟芝中并非主要成分,基于表达水平挖掘相关基因比较困难,因此对候选基因的功能域进行比对。Pfam数据库注释到614条候选SDR基因,依次进行序列去重、长度过滤和功能域筛选,最终获得23条候选基因(图3A)。功能域筛选过程借助MEME网站(Multiple Em for Motif Elicitation),先选择了10条已知的具有类似功能的SDR蛋白序列,经过搜索发现了4个共有motif,随后依据SDR催化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域,将其中3个motif作为筛选标准(图3B)。对这些候选基因进行异源表征,发现AcSDR6可以完成预期的催化反应,催化底物DEA和DSA分别发生C-3位的氧化反应,生成3-keto产物(图3C-3E)。进一步,通过底物谱考察发现,AcSDR6具有较广的催化底物谱和严格的位点及立体选择性,仅对C-3位取代β-OH的三萜发生转化(图3F)。
图3 AcSDR6筛选及功能表征。
图4 AcSDR6催化机制研究。
随后,利用上述催化酶建立羊毛甾烷型三萜的生物合成途径。为了研究这3个酶的催化潜力和先后顺序,选择其他可能的中间体对酶催化功能进行考察。结果发现, AcSDR6、AcCYP4、AcSMT1均对多种化合物发生类似的催化反应,形成网络状的生物合成路径(图6)。
叶敏,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生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及其生物合成研究,发表论文被SCI引用1万余次。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拟招聘方向:
1、中药分析与体内代谢研究。要求具有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体内代谢与代谢组学等研究经验,熟悉LC/MS等各类型分析仪器操作者优先考虑。
2、中药药理与作用机制研究。要求具有体内外药效学评价、药理作用机制等研究经验,具有代谢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3、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要求具有植物或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背景,或结构生物学研究背景。
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