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叶敏组Angew|解析药用大型真菌羊毛甾烷型三萜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

学术   2024-12-11 10:19   日本  
羊毛甾烷型三萜是一类重要的四环三萜活性成分,在药用大型真菌(蘑菇、蕈菌)中分布较多,如灵芝、茯苓、阿里红等。北京大学药学院叶敏教授团队近期在Angew. Chem. Int. Ed.杂志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Key Post-modification Enzymes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Lanostane-type Triterpenoids in the Medicinal Mushroom Antrodia camphorata》的研究论文,以名贵大型真菌牛樟芝为研究对象,系统挖掘了其中的羊毛甾烷型三萜的生物合成关键酶,解析了这类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路径,特别是下游后修饰过程。
三萜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肿瘤抑制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灵芝、茯苓等名贵中药材均以三萜为主要活性成分,且大多属于羊毛甾烷型三萜。

尽管大型真菌的三萜类成分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和药理活性多样性,它们的生物合成研究却十分有限。与丝状真菌不同,大型真菌的三萜生物合成基因通常在基因组中零散分布,没有明显的聚簇特点;同时,其生物合成的下游途径步骤多,后修饰反应类型多样,往往难以获取合适且足够的中间体。因此,大型真菌三萜生物合成途径的后修饰酶研究报道较少,目前仅报道了灵芝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茯苓中的甲基转移酶等。

牛樟芝是我国台湾地区特有的名贵大型真菌,野生状态下生长于牛樟树腐朽的空心树干内,一直以来被原住民用作保肝解酒的良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包括三萜类,分为羊毛甾烷型三萜和麦角甾烷型三萜,均具有良好的成药潜力。由于牛樟芝的野生资源匮乏且分离纯化步骤繁琐,牛樟芝三萜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合成生物学是获取珍稀天然活性成分的重要手段,然而牛樟芝三萜的生物合成研究非常有限,目前仅报道了保守的甲戊二羟酸(MVA)途径,包括羊毛甾醇合酶(AcOSC)和C-14位去甲基化酶(AcCYP51),除此以外未见其他类型的催化酶报道,特别是重要的后修饰酶。

牛樟芝中最丰富的羊毛甾烷型三萜包括去氢齿孔酸(DEA)、去氢硫色多孔菌酸(DSA)、3β,15α-di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e-21-oic acidL1)及齿孔酸(EA)等,此外还有微量的3-酮基(3=O)三萜类成分。根据这些三萜的结构,本文对其生物合成路线进行了初步推测(1A)。其生物合成源于MVA途径,以羊毛甾醇为起始化合物,其后经过一系列的后修饰反应。根据已报道的文献,B/C环共轭双烯键的形成以及C-15位羟基的引入可能是由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完成,C-24位的亚甲基化可能是由甾体甲基转移酶(SMT)催化完成,C-3酮基的形成可能是由短链脱氢酶(SDR)催化完成。本文对这3类催化酶进行重点挖掘,从而解析羊毛甾烷型三萜的生物合成途径。

1 牛樟芝羊毛甾烷型三萜生物合成路线的推测及候选基因挖掘。A)推测的生物合成路径;(B)皿培牛樟芝照片;(C)不同牛樟芝样本化学成分检测;(D)候选P450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为了挖掘牛樟芝羊毛甾烷型三萜生物合成的候选P450基因,本研究采用了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根据两个羊毛甾烷型三萜成分差异显著的牛樟芝样本,筛选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根据综合表达量的绝对值与相对值对候选基因进行排序,并对打分靠前的基因进行功能表征(1)。同时,为了构建牛樟芝P450异源表达体系,还对牛樟芝的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进行筛选,通过功能注释及blast比对,筛选到AcCPR作为候选P450蛋白的辅酶。进一步,将AcCPR和不同的CYP450候选基因连接到双启动子的表达载体上,在酿酒酵母中异源表达。

通过体外提取微粒体,发现AcCYP4AcCYP512A4)可以催化齿孔酸(EA)生成去氢齿孔酸(DEA),进一步催化去氢齿孔酸(DEA)生成去氢硫色多孔菌酸(DSA)。这是目前报道的第二个能催化类似连续反应的CYP450酶,第一个是来自灵芝的CYP512W2,但二者的催化底物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对相关的CYP450酶进行进化树分析和序列比对,这两个P450酶均属于CYP512家族,与其他的萜类生物合成基因簇(BGC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中的基因差异较大。进一步,通过同源蛋白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CYP512家族的基因在血红素结合区呈现相对保守的“FGHG”序列(2)。

2 AcCYP4功能表征。A-C)蛋白催化功能;(D-F)蛋白进化树比对及序列分析。

随后,本研究对3-keto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过程进行解析。羊毛甾烷型三萜的骨架化合物羊毛甾醇在C-3位取代3β-OH,因此推测存在相应的短链脱氢酶(SDR)可以完成该位点的氧化过程。由于3-keto类化合物在牛樟芝中并非主要成分,基于表达水平挖掘相关基因比较困难,因此对候选基因的功能域进行比对。Pfam数据库注释到614条候选SDR基因,依次进行序列去重、长度过滤和功能域筛选,最终获得23条候选基因(3A)。功能域筛选过程借助MEME网站(Multiple Em for Motif Elicitation),先选择了10条已知的具有类似功能的SDR蛋白序列,经过搜索发现了4个共有motif,随后依据SDR催化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域,将其中3motif作为筛选标准(3B)。对这些候选基因进行异源表征,发现AcSDR6可以完成预期的催化反应,催化底物DEADSA分别发生C-3位的氧化反应,生成3-keto产物(3C-3E)。进一步,通过底物谱考察发现,AcSDR6具有较广的催化底物谱和严格的位点及立体选择性,仅对C-3位取代β-OH的三萜发生转化(3F)。

3 AcSDR6筛选及功能表征。

为了解析相应的催化机制,本研究培养获得了AcSDR6的蛋白晶体并解析其结构,分辨率为2.0Å,其结构呈现典型的“Rossmann折叠特点。其中,位于α6螺旋上的Y-X3-K保守域是完成催化反应的关键区域,底物结合位置处于P188P215之间的柔性区。为了解释蛋白的催化选择性,本文进行了不同底物的分子对接,发现只有3β-OH类底物对接进入活性口袋时,活化的羟基位置才能朝向酪氨酸残基(2.2Å),从而发生反应(4)。

4 AcSDR6催化机制研究。

为了进一步解析C-24位的亚甲基化过程,本文利用KEGG数据库注释分析。在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M01110)中,关于三萜的生物合成仅有MVA途径的基因被注释。然而,在甾体生物合成途径(M00100)中,有2个甾体甲基转移酶的编码基因被注释到参与麦角甾醇的合成过程。通过这2个基因的异源表征,发现AcSMT1可以催化L1生成DSA,表明甾体代谢通路中的基因也可以催化三萜发生类似的催化功能(5)。
5 AcSMT1功能表征。

随后,利用上述催化酶建立羊毛甾烷型三萜的生物合成途径。为了研究这3个酶的催化潜力和先后顺序,选择其他可能的中间体对酶催化功能进行考察。结果发现, AcSDR6AcCYP4AcSMT1均对多种化合物发生类似的催化反应,形成网络状的生物合成路径(6)。

6 羊毛甾烷型三萜下游网络状的生物合成途径。

在这个网络路径里,有4个化合物(TADTA1a3a)以前未从牛樟芝分离报道过,因此进行了牛樟芝提取物的UPLC-UV/MS分析,发现这4个化合物在牛樟芝中均存在,进一步证明了生物合成途径的合理性

总之,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基因挖掘手段,从药用大型真菌牛樟芝中发现了3类新颖的催化酶,可以完成4个常见的后修饰反应。这些功能酶的鉴定丰富了大型真菌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的生物合成研究,也为更多新颖催化酶的挖掘提供了借鉴。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20104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研究团队介绍:

叶敏,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生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及其生物合成研究,发表论文被SCI引用1万余次。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因科研工作需要,本课题组现招聘博士后,欢迎国内外具有相关研究背景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加盟,急需中药分析与体内代谢方向。有意向者请联系:王子龙,北京大学药学院,wangzilong@hsc.pku.edu.cn

拟招聘方向:

1、中药分析与体内代谢研究。要求具有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体内代谢与代谢组学等研究经验,熟悉LC/MS等各类型分析仪器操作者优先考虑。

2、中药药理与作用机制研究。要求具有体内外药效学评价、药理作用机制等研究经验,具有代谢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3、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要求具有植物或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背景,或结构生物学研究背景。

我们诚邀对药用植物及植物药感兴趣的个人和机构关注本公众号,欢迎在这里分享您的研究成果。请联系:王子龙,副研究员,北京大学药学院,wangzilong@hsc.pku.edu.cn

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

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




遇见生物合成
1)简述国内外合成生物学与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相关研究进展,解读最新文献资讯;2)简述学术界那些事,偶尔情怀主义;3)化学与生物学的完美碰撞;4)高校与研究所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