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徐正仁组Angew|化学-酶法助力cyclopiane类二萜天然产物的多样性合成及相关二萜天然产物的发现

学术   2024-12-04 11:35   日本  

01


遇见/摘要

Cyclopiane二萜天然产物主要来源于海洋内生真菌,具有独特的6/5/5/5四环并环结构,其骨架中包含6-8个连续手性中心,其中包含3个全碳取代手性中心。自2002年首次被分离以来,该家族已报道近30种天然产物。凭借其独特的化学骨架和多样的生物活性(如细胞毒性、抗菌、抗炎及抗过敏等),cyclopiane二萜引起了合成化学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四个课题组成功实现了该家族部分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但其骨架的高效构筑和后期多样性修饰在合成方面仍然具有挑战性。

近日,北京大学徐正仁研究员课题组基于化学-酶法合成策略,成功实现了cyclopiane类及其相关二萜天然产物的多样性合成。该研究通过三阶段合成策略,包括cyclopiane二萜骨架的构建、后期官能团化以及骨架多样化扩展,不仅合成了10cyclopiane类二萜天然产物,还通过化学仿生重排及基因组挖掘,发现了多个新型相关二萜骨架及环化酶。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02


遇见/内容

对于具有复杂环系结构和丰富氧化修饰的cyclopiane类天然产物,其多样性合成主要面临两大挑战:骨架的高效构建和后期的多样性官能团化。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化学-酶法的优势,通过在骨架构建阶段和后期官能团化阶段分别引入关键酶促反应,巧妙实现了cyclopiane家族天然产物的多样性合成。此外,受cyclopiane等二萜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过程启发,作者通过仿生化学重排和序列相似性网络(Sequence Similarity Network)指导的基因组挖掘两种方式,从cyclopiane二萜单一骨架出发,发现了多个新型相关二萜骨架和环化酶,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相关二萜天然产物的多样性。

骨架构建阶段

在骨架构建阶段,作者基于“异戊烯醇利用途径”,通过饲喂两种异戊烯醇(prenol, isoprenol)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cyclopiane二萜骨架deoxyconidiogenol的异源合成;并通过优化包括培养基,诱导时IPTG的浓度和OD600值,异戊烯醇的比例和总浓度等在内的一些列条件后,deoxyconidiogenol的发酵产率能提升至约50 mg/L,这为后期官能团化和骨架扩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后期官能团化阶段

在后期官能团化阶段,作者通过直接氧化态调整、导向碳氢键活化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催化羟化等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实现了A环、B环和D环的后期氧化修饰,并完成了10cyclopiane二萜天然产物的合成。
首先,在直接氧化态调整方面,作者通过IBX氧化,将deoxyconidiogenol直接转化成天然产物conidiogenone B。随后,作者运用铜催化硼对烯酮的加成-氧化反应,一步合成了天然产物conidiogenone。进一步通过大位阻还原试剂对conidiogenone进行还原,得到天然产物conidiogenol。与此前报道的两步法合成conidiogenone的方法相比,作者所开发的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效率,还可以通过调控反应体系中的配体和溶剂,控制反应的立体选择性,从而实现了天然产物类似物的发散性多样合成。

在导向碳氢键活化方面,作者尝试利用C1羟基/羰基连接不同的导向基团,对B环进行活化,最后发现采用Du Bios等人发展的铑催化乃春插入反应,可以实现对BC8位的选择性胺化。在尝试多种不同方法和策略后,作者采用迂回的方式,实现了C8位到C7位氧化态的转位反应,即先将C8氨基氧化成硝基,再通过Nef反应转化成羰基,随后经过两步转化得到的C7-C8双键中间体,再利用硼氢化氧化反应选择性得引入C7-α羟基,最后经过保护基和氧化态调整,首次实现了B环氧化天然产物conidiogenone G的合成。



针对DC12等缺乏临近导向基团的惰性位点,作者尝试了通过化学非定向氧化的方式进行活化,然而结果都不太理想。因此,作者尝试利用P450-BM3(CYP102A1)突变体进行D环氧化。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450-BM3-F87A突变体与deoxyconidiogenol结合时,可以发现存在该分子的A环或D环朝向血红素铁中心两种情况,这说明存在对D环进行选择性氧化的可能性。因此,作者挑选了包括deoxyconidiogenol等在内的5个底物,筛选了实验室构建的约含150P450-BM3突变体的酶库。筛选结果表明,大多数含有F87A的突变体对5个底物都具有羟化活性,而且多集中在DC12位。其中P450-BM3突变体A3conidiogenone的氧化效果最好。该反应可以直接利用细胞裂解液(粗酶)进行反应,在亚磷酸脱氢酶PTHD-Rnd6提供NADP+-NADPH循环的条件下,可以80%的产率将conidiogenone转化为天然产物conidiogenone H,并在克级反应规模下仍能保持同样效率。



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消除C12羟基,并对C12-C13双键进行硼氢化氧化,实现了氧化态从C12C13的转移。最后通过氧化态的调整,实现了天然产物leptosphin Cconidiogenone F13-epi-conidiogenone Fconidiogenol C的合成。



骨架多样化扩展阶段

通过对cyclopiane等相关二萜的环化机理进行梳理,作者发现,形成cyclopiane二萜骨架deoxyconidiogenol的关键cyclopiane碳正离子中间体IM-2理论上可以通过C17C1C4C9的烷基迁移形成spiroviolene骨架;或可以通过C5C1的烷基迁移形成phomopsene骨架。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作者尝试对deoxyconidiogenol1-epi-deoxyconidiogenol的羟基进行活化,以模拟生物合成途径中出现的C1碳正离子中间体IM-2。结果表明,deoxyconidiogenol在高氯酸的作用下,除了得到羟基直接消除脱水的产物外,还得到了骨架重排产物21。类似地,1-epi-deoxyconidiogenol在相同条件下生成了另一种骨架重排产物25。尽管2125的结构非常接近,但二者是通过完全不同的重排方式得到的,即21是通过C8C1C4C9两次烷基迁移形成,而25则是通过C5C1C2C9C3C1三次烷基迁移得到。此外,作者通过SSN指导的基因组挖掘,不仅鉴定了包括形成spiroviolenephomopsene相关二萜骨架在内的萜环化酶,还发现了一个新型二萜骨架amycolatene及其环化酶AcS。有趣的是,重排产物21amycolatene具有相同的线性5/6/5/5四环并环骨架,二者仅在双键位置上存在差异。作者还发现,在高氯酸的作用下,amycolatene可完全转化为重排产物21,这一现象进一步证实了deoxyconidiogenol通过骨架重排生成产物21的仿生机制。

综上所述,徐正仁研究员课题组运用化学-酶法策略,基于“异戊烯醇利用途径”的萜类异源合成技术,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cyclopiane二萜骨架deoxyconidiogenol的异源合成,完成了骨架构建;通过直接氧化态调整、导向碳氢键活化和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催化羟化的方式分别实现了ABD环的后期官能团化,完成了10cyclopiane二萜天然产物的合成;通过仿生碳正离子重排和基因组挖掘的方式,进一步扩展了化学空间,丰富了相关二萜骨架的多样性。

03


遇见/致谢

感谢徐正仁研究员课题组对本号的支持,感谢该课题组提供本文稿件支持!

往期精选▼

1. 基于异戊烯醇利用途径的“氘扫描”方法,揭开萜烯环化酶的催化奥秘

2. 北大徐正仁组Angew | Spiroindimicin家族天然产物的化学-酶法仿生合成

3. 中国药大董廖斌组Chem Sci | 全氢菲类杂萜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

4. Nat Chem|北大刘涛/地大娄筱叮团队联合开发可遗传编码新型荧光分子工具,助力人造荧光蛋白与生物传感器高效构建

5. 华东理工许建和/郁惠蕾组Sci Adv-附招聘 | 计算驱动的蛋白再设计提升羧酸还原酶活性及选择性,助力大宗尼龙单体的生物合成

遇见生物合成

合成生物学/天然产物生物合成

姊妹号“生物合成文献速递”

谢谢支持,我们需要您的一个“在看”

遇见生物合成
1)简述国内外合成生物学与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相关研究进展,解读最新文献资讯;2)简述学术界那些事,偶尔情怀主义;3)化学与生物学的完美碰撞;4)高校与研究所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