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夏天,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在京召开,会上增选了一名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就是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开国少将李德生。李德生的职务是由毛主席提名的,除了他的个人工作表现外,目的也是降低领导集体的平均年龄,保持年轻态。
出乎意料的是,两年后的1975年,李德生将军就向中央提出申请,辞去了副主席职务。这位军队走出来的最年轻副国级干部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戎马半生
1916年,李德生出生在河南新县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从有记忆开始的童年,李德生就没吃过饱饭。这种苦难一直持续到他12岁的时候,红军大部队解放了他的家乡。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李德生报名参加了儿童团。
14岁的时候,他穿上宽大的军装,当上了一名红小鬼。随部队转战祖国的大江南北,李德生用不怕牺牲的精神,为自己立下赫赫战功。他大大小小负过六次伤,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川陕地区的八庙垭。
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胸口,只差几公分就会穿透心脏。枪伤虽然被治好了,李德生的左手却因神经受损,留下了终身残疾。李德生的革命经历,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他是从实战中成长起来的指挥型人才,善于保存实力,通过寻找敌方弱势,来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在淮海战役中,他指挥部队紧急支援双堆集。和兄弟部队配合,全歼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为活捉黄维立下功劳。
建国后,李德生征战的脚步没有停息,又奉命率领部队入朝参战。李德生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心领神会,在上甘岭战役的收尾阶段中,他以机动灵活的指挥风格,扛住了美韩联军数百次冲锋,保护了战役的胜利成果。
大将之风
进入中央工作之前,身在安徽的李德生是奉总理之命驻扎的“御用灭火队”。1967年前后,安徽省内出现的武斗之风愈演愈烈,大有不受控制的风险。在这种形势下,政治觉悟高,斗争经验丰富的李德生临危受命,赴安徽稳定局势。
除了宣传中央政策,调停各路人马的矛盾外,李德生还充分发挥了战场上延续下来的英勇无畏精神。他冒着风险与造反派头目碰面,向对方痛陈利弊,把可能的流血冲突化解于无形。社会秩序基本恢复之后,李德生又把关注重点转向协助地方单位恢复经济生产活动中来。
对于局势的拿捏和掌控,李德生的每一步操作都恰到好处,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进入中央工作的时候,李德生53岁。中央对他委以重任,不仅要主持一部分中央军委的工作,还要兼顾原来在安徽的工作内容。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然心有不安,李德生依然表现出了职业军人的素养,如履薄冰地踏上新的工作岗位。197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变”发生。李德生一方面在军方主持稳定大局的工作,一方面积极参与了相关的取证调查工作。
他的临危不乱,又一次发挥的淋漓尽致。1975年,李德生向中央提出请辞副主席职务。他为人正派,信仰忠诚,既不肯说些违心的话,又无法装聋作哑。虽然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从未对党,对国家失去信心,继续以军人的忠诚,履行保家卫国的职责。
1980年,中央恢复了他的名誉。2011年,李德生因病去世,享寿96岁。回顾他的一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没有给自己的军人身份抹黑。对党,对人民尽忠职守,一生正气凛然,是李德生最好的人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