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惜一切代价,那个“代价”是你吗?

时事   2024-09-30 13:23   北京  
昨晚有朋自远方来,喝了一顿酒。我们大约认识于微博方兴未艾的2013年,那时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觉得未来无限美好。没想到,那时是中国经济的高光时刻,后来居然是慢慢熊途,进入了难以言说的衰退期。疫情后,每况愈下。当年的爱国青年企业家,如今却有点躺平的心态,排队等着润出去。旁边他清华大学金融班的同学说,润业是近年来唯一增长的行业。

这十年企业好不好做,这些民营企业家最有发言权。而餐饮业是经济晴雨表,很多高档餐厅都关张了。而某些地方的监委居然派人盯着个别高档消费场所,但凡有点铺张的老板,都可能成为他们调查的对象。某些科技园区的民营企业家,被无差别地查流水,被迫按比例上缴项目经费的提成,否则就可能被留置,摆明了是制度性的绑架赎人。


关注“天下说法”的朋友都知道江西九江的万一案,一位在江西颇为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竟以某须有的“寻衅滋事”罪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从8月15日至今不让律师会见,在身患重疾的情形下也不让家属送药,对该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口号是绝妙讽刺。以刑化债,杀鸡取卵,可能依然是某些地方政府惯用的大杀招。

回顾扫黑除恶这五年多,被拔高凑数的民营企业家如过江之鲫。身家数十亿的房地产开发商说抓就抓,各种刑讯,领最重的刑,还得没收全部财产。其他各种矿产资源、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金融放贷领域的民营企业家,只要被盯上了,基本上都没跑得了。一方面完成了扫黑除恶业绩,另一方面又用罚没的返还,解决了地方债的危机。


我说民营企业天然具备涉黑四大特征之中的三个,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四特征本来就比较主观,很多民营企业都可以往上套。没有组织性,怎么进行生产经营?没有经济性,怎么创收盈利?没有影响力,怎么做大做强?剩下的行为性,则从过去二三十年里慢慢翻找,可以先抓人再征集线索,总有一款适合他。

其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没有法治,谁的财产会有安全感呢?绵阳曾建斌那么守法经营的一个民营企业家,几十亿资产说没收就没收。益阳罗树中,说刑讯逼供就刑讯逼供,整得生不如死,交了巨额赎金也不放儿子。内江李中全,三十年前早就案结事了的案件,就算证据不足也判它个无期,目的还是为了没收全部财产。有钱,似乎成了一种原罪。


我给很多民营企业家当过法律顾问,也代理过涉企的一些重大案件。以前那些动辄高调的民营企业家都逐渐消失了,他们现在评价成功的标准,已经变成了:可以坐高铁可以坐飞机,不限高不进黑名单,护照没有被收,终极的一条就是人不在看守所或监狱。而某些做实业的老板,则悄悄把产业转去了东南亚乃至非洲,不仅因为劳动力便宜,更因为财产安全相对有保障。而一些外资,则在加速撤离中国。

“远洋捕捞”居然成了某些地方运用法律工具搞钱的秘笈。我听过的一个最夸张的案例,是东北某落后地区,曾培训四十余名家乡大学生,注册全国各地的数字货币项目,然后以受害者身份在老家报案,通过跨省抓捕,长臂管辖,对一些外地老板采取强制措施,交钱放人,居然搞了一百多亿。这听起来很魔幻。但是做刑事案件的律师都知道,这其实很现实。


在公务员工资都快要发不出来的财政现实下,谁能合法地搞到钱,就是政绩。而拥有财富的民营企业家,就成了唐僧肉。湖南湘西某县,对某民营企业家实行的也是以钱买刑,交了近八千万,其中五千万有非税收据,剩余的现金没有收据。但因为法院没有分到,拟判实刑,在下判之前,冤大头老板在体制内暗中帮助下离境,也了却了某些人的后患。

民营企业家对中国经济有多大的信心,只要去看看他们投资置业的规模,以及暗中移民的数据,就可见端倪。如果一直这样内耗下去,财富没有安全,经济怎么可能有新的增长点呢?作为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凋敝,整个社会能蒸蒸日上吗?九月下旬,千呼万唤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了,股市大涨。但疗效究竟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都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可要警惕别让自己成了那个“代价”!

天下说法
用证据说话,为百姓反腐。天下,必有一个说法。与一位法治理想主义者共同见证法治的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