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神经损伤修复
保护与再生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簇与髓鞘形成的相关性
德国明斯特大学Christian Klämbt团队
髓鞘中的间隙特征是高密度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尽管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簇可以在没有神经胶质细胞的情况下形成,但形成髓磷脂的神经胶质细胞能够通过各种细胞外信号影响这些通道的定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于,“簇状通道”和“髓磷脂”这两种特性在进化过程中是否是相互独立进化的,或者换句话说,谁先出现。最近发现果蝇中电压门控离子通道也形成簇,证实了海兔中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簇的相关报道。因此,假设在进化过程中,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聚集首先发展。
来自德国明斯特大学Christian Klämbt团队认为,在脊椎动物中,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在轴突初始段和Ranvier节处的聚集与髓磷脂的出现相一致,髓磷脂是围绕大直径轴突形成的致密神经胶质膜堆叠。它为轴突提供有效的电绝缘,并且同样重要的是,使轴突彼此保持一定距离。无脊椎动物在过去为神经科学提供了富有成果的模型。对神经发生、轴突寻路、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电生理,甚至学习和记忆的理解,极大地受益于对苍蝇、蠕虫、鱿鱼和海螺的研究。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分布和髓鞘样结构的形成的阐明现在为令人惊讶的保守神经系统的图景增添了另一个方面。总之,原则上,苍蝇可以形成髓鞘样膜堆叠,未来的现代增益和功能丧失遗传学将有助于识别与髓鞘形成相关的基因。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4年8期发表。
扫描二维码或复制链接
阅读原文
https://www.sjzsyj.com.cn/CN/10.4103/1673-5374.389636
引用本文:
Ohm H, Rey S, Klämbt C (2024) Clustering of voltage-gated ion channels as an evolutionary trigger of myelin formation. Neural Regen Res 19(8):1631-1632. doi.org/10.4103/1673-5374.38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