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淮北到岭南漠北,老祖宗们号称“不时不食”的时令食俗,不论是24节气还是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美食。如今,也正随着民族自信文化复兴的浪潮,回归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视野——不论是出于科学养生、提升生活品质的理由,或是希望研究国学、发展国粹、融合国潮,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讲究时令食俗,效法祖辈智慧,进而持续放大这份独属的本土仪式感。
正是抓住了国人们的这一需求,今年冬至节点,全新时令营销IP《饿了么时令官》正式上线,而马东先生则担任了本期时令官。与此同时,饿了么还邀请董克平先生作为特聘时令美食顾问,引导弘扬时令食俗文化,率先在本地生活领域开启了“时令食俗”传统文化营销的影响力新赛道,也为时下国人追随时令饮食的社会风潮,写下新的时代注脚。
打开时令营销场景,本期时令官马东来了
老话说得好,冬至大如年,眼下冬至节气将至,饿了么这一次就在时令节气上大做文章,打造“冬至到”活动。
来自杭州的用户,既可以在饿了么点到本地最具西子风味的特色手打年糕,也可以来上一碗地道的龙井汤圆;当然,用户也可以“换一种口味”,在饿了么体验一下京味儿的馄饨、鲁味儿的羊汤、粤式的暖糖水、苏州的桂花酒或是口味五花八门的水饺。全面塑造适用于全国各地的时令饮食习俗场景。
而此前曾创制《奇葩说》、《乐队的夏天》等现象级节目的马东担任了本期时令官的角色。马东曾经在大众文化领域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个人影响力,最近又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等全网关注度极高的热门话题综艺上频频亮相,进一步刷足公众好感。而马东,在这回饿了么的官宣TVC里专门“穿越”时空为那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奉上了一份暖心的冬至水饺,加汤圆、年糕、羊汤以及糯米饭,用极其画面感的代入演绎方式,彰显了时令食俗背后隽永的文化深度。
而曾为《舌尖上的中国》担任美食顾问的资深美食家董克平先生,此番为饿了么平台上丰富的时令食俗时节风味现身说法,则是在“专业”的维度上给予了充分的背书肯定。通过董克平先生的介绍,我们既能够看到中华大地时令食俗千千万,也能够在董克平先生的引领陪伴下,一边体验其间来龙去脉源流演变,一边食指一动,直接在饿了么现点、现品尝。
发力时令食俗,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对本地生活赛道而言,如何为行业拓展更多服务场景,提升相关商家服务能力,满足用户更多个性化诉求,成为行业内探讨的新议题。
饿了么曾在此前开拓“下午茶”场景,为行业内提供了新的营销方案,曾一度占领用户的下午茶心智。也正因此,这一回饿了么针对“时令食俗”场景进行发力,更加令人充满期待。
如引文所言,“时令食俗”场景,及其对应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横、纵两个象限上,是同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层民族历史记忆打底的。此外,我们还需要关照到“时令食俗”复杂的地域性及其以“全年”为周期的时间延续性。譬如24节气,不仅贯穿全年还蕴含着众多鲜为人知的食俗文化:春分吃春饼、夏至吃乌米饭等。
这些都意味着,相较于“下午茶”的场景仪式感,饿了么在“时令食俗”场景上,可能面临更加庞大且多元的用户需求,也可能给广大商家所带来更加磅礴而具有想象力的市场增长空间。
一方面,以“时令食俗”为由头,有马东、董克平这样的文化大拿为号召,消费端更加巨大的用户黏性,将在饿了么平台上被培育和调动起来:本就希望遵从祖辈教诲、开始“不时不食”的用户,未来将像“上饿了么找下午茶”一样,习惯性地在每一个时令当日和前后,打开饿了么,搜索自己想要的时令食俗美食,在线享受别样的本土仪式感。能够满足顾客“时令食俗”种种相关需求的商家,也能由此为自家店铺定向导入更加丰沛的平台流量。
另一方面,基于“时令食俗”和丰富的中华历史文化典故,场景相关的产品创新再开发和供给链再扩大,对于行业供给端而言,也极具吸引力——譬如,自热火锅式的腊八粥,作为博物馆文创周边的清明青团,与热门IP联名的白露饮茶等等。
后续围绕着“时令食俗”场景,饿了么在具体的产品供给、外卖服务乃至中华传统食俗文化输出方面,还将为用户持续提供哪些全新体验、为合作商家持续带来哪些市场机会,值得进一步关注。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或受业绩压力影响,周黑鸭正式开放加盟
不管中国还是日本,吉野家都不好过
前《商界》杂志记者主笔,23万餐饮老板都在关注的行业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