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
历史春秋网总编辑陆弃新书《陆弃说古代人物小史》、《陆弃说古代生活小史》近日出版发行!!欢迎各位朋友大力支持,原价分别48、42元,现在购买可享受两册合买八折价包邮(72元包邮价),(前100名)可获陆弃签名版,福利多多,不容错过……
客服微信:
长按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来源:浩然文史
物资西迁的操盘者:林继庸
七七事变之后,上海的工商界便逐渐意识到这次日军来势凶猛,有彻底攻占中国之野心,他们吸取1932年淞沪抗战的经验教训,决定向政府提出正式的迁移报告。1937年7月下旬,上海的中华国货联合会向南京的中央政府提出申请,要求政府协助上海的企业内迁,申请中说道:“誓为政府长期抗战的后盾,以争取最后胜利!”表达出工商企业界决心抗战的勇气与决心。
8月22日,顺昌机器厂将机器设备放置在五条木船上,在苏州河里慢慢驶出上海,上海机器厂、新民机器厂也随之而动,由此,上海第一批企业撤离计划完成。这场撤离路线是沿着苏州河入长江,后沿江而上至武汉,最后或西至重庆、成都,南至长沙岳阳,北至西安咸阳。林继庸每天都奔跑在炮火中穿梭于上海各地,除要到处寻找木船外,因上海已是战区,被军队施行了战时管控,企业物资的运输需要各种各样的通行证,而林继庸每天便往返于前线和淞沪警备司令部,有时甚至在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向军队长官索取通行证。
保留中国的工业命脉
11月12日上海失守,守军全部撤离,尽管战争失败,但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为国家的工厂内迁争取到了三个月的时间。正是在这条苏州河上,林继庸与同事们奋力将152家上海民用企业,连同江苏浙江的超过200家企业的机器设备拆卸迁走,超过2500名工人与1.6万吨的机器设备也成功被运送至大后方进行组装重建。这一批工厂迁移至西南大后方后得以继续生存发展,为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的西南大后方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他们与西迁至后方的高校、军工企业一道为我国保留了文明复兴的种子与命脉,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工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