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交量跌破1万亿!融资盘的“警戒线”,还有多少距离?……
文摘
财经
2025-01-13 15:19
上海
开年至今,全市场进入了缩量模式,到了今天,成交量已经缩到了9762亿,自去年9.25以来首次跌破1万亿。如果仔细看每一天的价和量,目前主要呈现出“上涨缺量,下跌放量”的特征,融资盘的隐忧仍然值得关注…… 第一点,大市值方面,由于前期下跌过程中的卖盘主要以大类资产配置盘为主,所以随着指数点位的下降,估值的下降,股债性价比、全市场破净率这些估值类指标又会逼近95%分位数水平,这部分卖盘的力量会逐步衰竭,除此之外,考虑到去年9.24的“5000亿+3000亿”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大市值股票,11月份市值管理新规14条里提到的公司也大多在A500的范围内,即也是大市值的股票,所以站在当下,大市值指数下方的流动性托底力量倒是要比去年1月份当时更加“厚实”。 这里,我也回溯了过去六年里的六次“大底”,对于近两个“大底”(2024.2.5和2024.9.23),全A对应的破净率都达到了15%以上,中证800的破净率都在19%以上,沪深300的破净率则都在20%附近,目前全A的破净率数据已在10%附近,按照我们的观察体系,在上证综指维持在20年均线上方的前提下,估值类指标对于大市值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如果春节前又出现一次下探,对于大市值则是一个左侧布局的机会。 第二点,中小市值方面,由于这轮下跌的卖盘主要是因市场进入预期真空期,游资盘逐步“退潮”所致,所以我们就要考虑这个预期真空期何时才会结束,从正常逻辑来考虑,1.20特朗普正式上台前,再出超预期“言辞”的可能性较小,即便真的在1月份降准降息,也不能算是超预期。于是,在这个预期真空期的阶段,最需要谨防的一股资金就是去年四季度的融资盘资金。 从最新的两融数据来看,目前的融资余额已经回落到了18079亿,已经进一步下滑到了去年11月中旬以来的最低值,我们通过下面这张图(上周也放过,这里再更新到最新),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去年9.30至今,其实上证综指的点位并没有多大的变化(3336点到3200点左右),但全市场的融资余额却从14000多亿上升到了18000多亿,上升幅度达到近4000亿,占到了当前融资余额大约22%。所以,下一步最需要盯紧的就是融资盘的影响,如果中小盘又一次下探,触发了去年一系列新建仓融资盘的被动平仓线,那么仍然需要谨防春节前这段时间内的“出清”风险。图:去年9.30至今,上证综指与融资余额走势对比图 截至目前,全市场可以作为融资买入的标的有3600多只,我简单算了一下,从去年11.11那天到上周五,在这3600多只股票里,累计跌幅超过20%的股票一共有1069只,累计跌幅超过25%的股票一共有547只,累计跌幅超过30%的股票一共有250只,累计跌幅超过35%的股票目前共有114只。 熟悉两融的朋友应该知道,目前券商的两融都是1:1融资,维持担保比例在130%,也就是客户可以以100w的本金,再借100w买入某只股票,总共200w,当这200w缩水到130w,就会触及警戒线,130w/200w-1=-35%,即当你融入的一个股票下跌35%,就会触及警戒线。所以,在一轮小微盘下跌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一下融资盘标的的跌幅分布,是具有很大意义的。表:去年11.11和12.11至今,融资融券标的池内达到a%跌幅的个股数量
数据来源:Wind,力的期权工作室整理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问,如果触发被动平仓盘,这种剧烈程度会不会和去年1月很像?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对比去年,即便出现一部分融资盘的“去杠杆”,这个过程的力度大概率会弱于去年。 这是因为去年1月的“去杠杆”不只是传统两融盘的问题,涉及的资金类型太多,有雪球敲入的问题,有DMA(杠杆中性资金)的问题,还有传统两融资金的问题,各路资金之间是一个连环套的关系。当时,公募多头的“卖小买大”先促使小盘股出现松动,在中证500和1000开始跌破5500点以后,由于之前一两年雪球产品的密集发行,大量敲入价集中在5500点以下,开始一个个敲入,雪球的敲入又导致背后的对冲盘(期指多头)出现了陆续平仓,这种平仓又引发了股指期货贴水的扩大,而贴水的扩大又开始让一部分量化中性盘(股票多头+期指空头)开始赶紧兑现收益,也就是同时平掉手里的小微盘股票和期指空头,这就又加重了小微盘股票的卖压,直到这股卖压传导到了DMA资金爆仓为止。 这是去年的情况,而对比今年的这个点位,雪球敲入的问题不存在了,去年DMA资金陆续出清以后,规模和杠杆也都受到了限制,3100点以上主要的杠杆盘就是传统的两融资金了,所以这和去年1月是不同的。 第三点,整体性的反弹或再耐心等一等。如上所言,如果融资盘目前的潜在风险成为了一张“明牌”,那么主力资金大概率会等到这个风险因素有所释放的时候再进行“抄底”,最近中小盘上涨的交易日都是缩量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买盘意愿相对还比较弱。 从去年9.24至今,我曾经把整个市场的演绎概括为了预期搭台,流动性唱戏,有多大的成交量,就能决定多高的高度,今年开年至今,全市场的量能逐步萎缩,截至目前,已经缩到了日成交额1-1.1万亿的平台,由于3300点上方的日均成交额高于1.5万亿,所以以目前的流动性水平,尚不足以让各大宽基指数同时出现整体性的上攻,后续要么看超预期的政策加持,要么成交量进一步自然性萎缩后,出现自然性反弹。 从目前的时间窗口看,这种反弹出现在2月份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一方面,2月份介于1.20-3.5之间,对于今年而言,正好是特朗普正式上台到两会召开阶段,以A股市场偏好提前打预期的历史经验,再结合1月份整体在下跌,那么出现整体性反弹的概率相对比较大;另一方面,从过往日历效应的角度,过去20个年份里,不论是牛市年份,熊市年份,还是震荡市年份,2月份的胜率是所有12个月份里最高的,对于整个2月份,沪深300在当月的胜率为65%,盈亏比为2.78,中证1000在当月的胜率为90%,盈亏比为2.81,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除了在2016年和2018年的2月份,出现了负收益,其他年份最终以收正告终……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抄袭侵权必究,如需转载内容,请与作者联系。)(免责声明:本公众号的一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观点,亦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