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话!A50直线拉升4%……
文摘
财经
2024-12-09 17:27
上海
今天!上证综指险守3400点,而北证50大跌4%+,原本的盘面是比较“弱势”的,不过就在盘后,zzj会议的一段话又改变了一切!……![]()
这段话里,出现了“稳住楼市股市”,也出现了“稳定预期”,但最最关键的,引起共振的或许就是时隔14年,货币政策首次出现了“适度宽松”四个字。这不,已经有报告整理出了历史上各个阶段货币政策的定调和措辞,可以看到,上一次提到“适度宽松”,还是发生在2009-2010年的时期,当时大家最大的印象是什么?就是四万亿刺激的时期。![]()
从上述这段话的措辞来说,扭转现状的迫切度和决心是毋庸置疑的,所用的关键词也是大超之前的预期,相信今晚晚些时间,各路首席经济学家也会给出自己的解读。目前的A股正处在流动性极为充裕的状态,每天1-2万亿的成交量,稍微预期就容易导致各路资金的“激动”,所以从实实在在做交易的角度,上述这段话能多超市场预期,我只会从市场给予的信息来做出决策。 第一个信息自然是一整晚海外A50股指期货的表现,目前的A50已经快速急拉了4%以上,如果这个涨幅能够撑住一整晚,就表示海外资金暂时认可的均衡涨幅就在4%左右,这个点位吴巧不巧正好就在11.8十万亿落地的那个高度,这个涨幅是用来参考明天高开幅度的,对个人的作用较小,更多是会被期权做市商资金作为报价参考的重要信息。 第二个信息就是明天高开后的日内抉择。如果这个4%能够撑住,导致明天2%以上的高开,那么下一步最该关注什么?就是日内方向的抉择。别小看日内方向的涨跌,在过去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过一个“高开低走”因子,即大幅高开后,当天收阳和当天收阴对此后一个月的影响是很大的。从历史上的统计结果看,对于沪深300这个指数,如果某一天的高开幅度超过2%,同时这一天回吐掉了一半以上的高开,则意味着这个高开就可能有点“透支”,此后一个月再创新高的难度就比较大,概率就相对小。 比如,去年春节回来的第一天,沪深300高开2%,然后当天日内回吐一半以上,此后一个月的沪深300再未突破这个高点,又如,去年8.28“四大招”的那天,沪深300高开5%,然后盘中一路回吐,此后一个月的沪深300同样再未创出新高,同样对于这一次的10.8,大盘直接触及涨停,然后日内回落,此后的走势呢,到今天还没有越过3650点的高点,反过来,像2019.2.25那一天,沪深300同样高开1.5%以上,但当天最终收涨了5%以上,此后的300继续上攻,直到4月中旬以后才出现了滞涨。图:高开a%+日内上涨,此后四周的涨跌幅胜率和赔率![]()
图:高开a%+日内下跌,此后四周的涨跌幅胜率和赔率![]()
第三个信息是明天的升波幅度。做期权的人,大多会用隐波的升幅来辅助决策,在过去的文章中,我们也曾提过升波异动这件事。为什么要关注升波异动?因为几乎每一次的大行情都伴随着指数走势斜率变陡,那升波的本质又是什么?就是对斜率变陡的一种预期,如果这种预期很强烈,则短期升波的幅度就会变化很大。 对于沪深300期权,如果一天之内能够升波3个点以上,则够得上升波异动,这个时候,就要小心卖购头寸的风险。同样以本次9.24的这轮行情为例,沪深300期权的升波异动正是发生在9.26,同样对于四年前的7月初(2020.7),沪深300期权也发生过升波异动,在当时一系列升波等变化下,后来爆发了当年7.6那根5%的大阳线。 此外,11.8至今,大市值指数期权的隐波一直处在“近低远高”的状态,如果明天收盘沪深300期权能够撑住“近高远低”,也具有较大的意义,回顾9.24的那波行情,沪深300各期限的平值期权隐波也是在9.26进入“近高远低”的,反之,对于7.31、8.30那几个“一日游”的交易日,沪深300的隐波曲线一直保持在“近低远高”的状态——“纹丝不动”……![]()
zzj会议过后,接下来就是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这一次的会议,我心目中的关注点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zy财政的赤字率会扩到多大,以去年一整年3.8%的赤字率作为基数,今年这个数的“底线”预期至少是4%,如果真的到5%,那是大超预期的;二是会不会提出cpi的目标,参考A股历史上一次次大的突破,最大的推动力还是来源于超预期的政策,这个政策可能是在cpi方面制定了更为明确的目标,让市场觉得打破螺旋式ts已经到了定指标的程度;三是后续房地产收储的计划;四是民生和社保保障方面的计划,包括以旧换新等刺激内需的计划,会不会进一步加码。 尽管以个人的关注点去猜全市场的预期,一定会有误差,但相信如果在上述几点出现了超预期的数据,市场会用“真金白银”的方式给予反馈。上个星期,恰好做客了一次第一财经的节目,老规矩,我整理了一下,就以一个视频的形式来呈现了……
![]()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抄袭侵权必究,如需转载内容,请与作者联系。)(免责声明:本公众号的一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观点,亦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