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个月,又一次上穿这根均线!……
文摘
财经
2025-01-24 15:20
上海
今天,各大指数普涨,沪深300等大市值指数也是时隔一个月,首次在收盘级别上穿了20天均线。春节前,只剩下最后一个交易日了。每一次的长假前,总会存在一个永恒的问题,究竟是持股过节呢?还是持币过节?…… 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是这个观点。一方面,它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节间任何意外的消息都会改变节前的猜想与判断,另一方面,它的象征性大于实质性,一波中长期的走势不会因为短期的事件冲击而受到本质影响,即便是2020年的疫情冲击,节后低开8%,也没有改变当年上行的趋势。 不过,如果我们去统计一下长假前后的日历效应,倒是可以从数据上给我们一些参考。比如,对于历年的十一长假,长假前和长假后往往表现出的结果是一种类似“跷跷板”的效应,也就是长假前涨的年份,长假后大概率跌,长假前跌的年份,长假后大概率涨,不过对于春节长假,由于两会前市场资金习惯于打预期的关系,2月份却成了一年里日历效应最强的一个月份。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过去20个年份里(2005-2024),不论是牛市年份,熊市年份,还是震荡市年份,2月份的胜率是所有12个月份里最高的。从下面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过去20个年份的2月,沪深300在当月的胜率为65%,平均收益率为2.87%,盈亏比为2.78,中证1000在当月的胜率为90%,平均收益率为7.40%,盈亏比为2.81。图:过去20年,沪深300、中证1000在2月份的涨跌幅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对比沪深300和中证1000的相对收益,会发现“中证1000-沪深300”在2月份的胜率更是高达95%,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只有在2016年的2月份,中证1000跑输了沪深300,其他年份均跑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2月份中小市值似乎更胜一筹。当然,过往那些2月份中小盘相对强势的理由都不尽相同,近两年(2023.2、2024.2)是和OpenAI在春节期间的新品发酵,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有关,2019.2又是和全市场的流动性回归有关,2021.2又适合前期大白马过度抱团有关,资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高低切有关。 节前,有读者问到,能不能卖个虚值期权过节,赚取9天的时间价值?这里我想赶紧纠正的一个点就是,你几乎不可能“纯粹”赚到这9天时间价值的流逝,因为憋了9天的市场,几乎极大概率会出现一个高/低开,隐波也不可能吊成木乃伊一动不动。由于卖出距离到期一个月近月期权,前半段时间主要受到隐波的影响,后半段时间才逐步受到时间损耗的影响,所以若是在前一个月末过早地重仓卖出期权,那么一旦遇到“黑天鹅”,指数出现跳空,隐波快速上升,一切就会陷入被动的困境…… 在我的印象当中,长假节前双卖最惨的遭遇至少有三次(2020.2、2019.5和2018.10),其中有两次就和trump有关。 先来看看2020.2。2020年春节长假前一天,武汉宣布封城,三大指数时隔一个月跌破MA20,节前若是仍然持有一部分裸卖认沽的头寸,节后则会直接遭遇“重创”,当天,最虚值的认沽期权“50ETF沽2月2750”四个小时里上涨1751.85%,“沪300ETF沽2月3600”上涨2848.09%,仅仅持有30%仓位的双卖过节就会在当日开盘后不久面临爆仓。 再来看看2019.5。2019年五一假期的尾声,某普的两条推特把长假期间发生的一切都给冲淡,节后首日开盘前,美国标普500期货大跌,金价和避险货币大涨,外盘的A50股指期货瞬间下跌了4%以上,2019/5/6开盘后,一张“50ETF沽5月2700”合约大涨250%以上,当日升波5个点左右。 然后是2018.10。那一年长假期间,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伴随着美债收益率的飙升(当时已经超过3.2%,目前只有1.6%),纳斯达克在节间累计下跌3.21%,恒生指数对应累计下跌4.38%,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节后第一天的A股大幅低开2%,并最终低开低走,收跌4%以上。 所以,节前最忌讳的动作是持有大量双卖期权过节,因为历史上的“赔率”太低。 至于长假前是不是可以考虑双买?我想,仓位控制就是每次双买的重中之重,所谓双买组合,就是左手买购,右手买沽,希望用一个短期的大幅跳空(或是升波),来跑赢时间的流逝,由于双买组合本身指望的是“波动”跑赢“时间”,所以仓位控制就是每次双买的重中之重。比如,拿出前几个月盈利的一部分,或是仅仅使用账户资产的千分之几,纯粹作为长假期间意外事件的一种博弈,就相对不太会“伤筋动骨”。一般来说,在长假前夕,我们也会对闲余资金进行一些逆回购的操作,逆回购利率也通常会比平时要高一些,尤其是长假前的倒数第二个交易日,一天期的逆回购(204001.SH,或131810.SZ)会按照9天进行计息,那这部分“利息”用来干什么呢?可以用来抵消一次双买“万一失败”时的部分亏损……
恰好在春节前的最后一周,我做客了一次第一财经的节目。老规矩,我整理了一下,就以一个视频的形式来呈现了……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抄袭侵权必究,如需转载内容,请与作者联系。)(免责声明:本公众号的一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观点,亦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