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会|六朝遗事何处寻——2024级张福通老师师友会第二次活动

文摘   2024-12-21 11:04   中国台湾  




2024年11月30日下午,我们的第一次线下活动在六朝博物馆举行,除两位同学因故缺席外,其余同学全部准时到达。








刚进馆,张福通老师就从上次破冰见面会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出发,重申我们应当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及时向老师发问求教,并接触一些文学、语言学的前沿性研究成果,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加深自己的学术理解。并提出应试性学习、知识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三种学习思路









随后,我们跟随志愿讲解员一起探索六朝的往事,寻觅六朝的风物。我们从地下一楼的遗址出发,于城墙的夯土上发现车水马龙,从青砖的裂缝里窥见往事如烟。故事落入地里成为尘土,尘封千年前的一切喜与怒,哀与乐。今日窥见的或许只是些许枝节,但从这枝节里我们可以看见树木主干的繁茂,亦能回想六朝的繁华。









随后我们上达二楼,在曲径通幽中领略中式园林的美学,在青瓷包围里体会古人审美的情趣。我们跟随志愿者先后欣赏了六朝青瓷莲花尊和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等精品文物,让我们深深自豪于中华文明的瑰丽灿烂。其中,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更是国宝级文物,是江苏省1/11的不可出境展览的文物。据介绍,它的出土将对中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时间的界定提前了近五百年。








走到纪念品商店,我们都积极地去盖章,白纸彩墨体现的不只是文化的留痕,还有历史的慨叹和人文的传承。盖章后,我们都心满意足,仔细回味这次参观,我们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最后,在门口,张福通老师再次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师生要相互促进,勉励我们共同进步,同时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鼓励我们的新探索和新发展。








同学A



曾在学期初给自己立下计划,趁着在鼓楼校区的便利日子,多多参观博物馆及其他景致。不知是懒还是兴致不大,至今只是以被动的姿态出游几次 。这是我第一次来六朝博物馆。可能因为去过国博后,看别的博物馆都觉得体量不大,很多时候也只是为了赶时间,也就常常浮光掠影。今天细细听了讲解,留下的记忆更多些。相比之下更喜欢二楼的内容,动线的设计和展厅的布置都非常合理且美观,竹枝打在屏风上的影子真是好看极了。盖章的时候,好像也重拾一些属于童年的,或是属于“收集癖”的快乐。






同学B



踏入六朝博物馆,我流连于城砖上镌刻的,尘封已久的;夯土里压实的土粒,每一颗都是一个被遗忘的故事。移步饮食展柜前,熟悉多于陌生,原来我的食谱和古人共享,穿越时空。千年前,这里也应当人影绰绰,或许我的脚印正是他的。我有感于历史,落下热泪。






同学C




1



2






同学D



古砖瓦片诉说金陵往事,建筑遗迹承载着朝代更迭的印记。六朝博物馆藏的魂瓶展现了古人对生与死的想象,很有趣。有一只魂瓶上站着几只展翅欲飞的鸟,使我想起“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虽然二者内涵不同,但古人对飞鸟的遐思从未停止,从“仓庚于飞”、“愿为双鸿鹄”到“微雨燕双飞”,飞鸟似乎总有一种高洁与希望的象征意味。








同学E



这周与老师同学共游了六朝博物馆,虽对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而言,六朝文化显得不够亲切,但也如同初到南京时给予我些许震撼。

穿越时空,追溯那个辉煌灿烂的六朝。博物馆内,珍贵的文物,无声诉说历史的沧桑与辉煌。每一件展品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漫步于博物馆的展厅,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那些形象各异的人物塑像,与汉唐文化滋养下的人物塑像有诸多不同:六朝人物塑像更为自由飘逸,线条简洁明快,面容端正清秀,如同讲解所说“突破‘形似’,追求神似”,确实更为追求人物内在的内在气质与精神风貌。不似唐朝塑像那般,有一股浓浓的宗教气息。

展厅设计也是别具一格。进入大厅的开放式设计使自然光线洒入,既节约又敞亮。地下一层顶部的78块玻璃镶嵌在米黄色石灰石板之间,当光线透过钢构玻璃天棚时,能在负一层展厅地面上形成类似繁星点点的效果,以此来营造独特的光影氛围,增强空间艺术感与通透感。二楼则更有设计感。借鉴园林布局手法,以竹影荷香替代实体墙壁,移步易景,营造出曲径通幽的视觉效果。通过巧妙设置,让光影在竹子荷花等置景隔断上形成独特效果,以墙为纸,以光为笔,一步一景。

六朝风华,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文化的传承。这里的每一块砖瓦,每一笔书画,皆是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结晶,让人在惊叹之余,不禁沉醉于六朝那悠远深邃、魅力无尽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心灵也得到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洗礼与滋养。




同学F



游览南京六朝博物馆,我印象最深的是馆内二楼的布局。曲水流觞,竹林环绕,魏晋文人的气质隔着千年时光依旧闪耀。那些石砖画和石刻,它们生动地再现了六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追求玄学,相信灵魂,死后得以往生,造就了魏晋独特的精神。六朝博物馆不仅是南京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文编:陈子成

美编:陈哲郡

图片:陈子成、岑崟

审核:张福通 

责编:陈悦琪 赵睿 韩慧楠 陈坤玥 沈佳文 刘甜


NJU文院小楼
文以清心,学而济世。南京大学文学院团委宣传与新媒体中心会为大家提供本院系及全校的新闻、活动及贴士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