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喃系语丨情起南雍,一往而深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二十周年背后的故事

文摘   2024-11-23 10:00   广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伴随着秋天而来的不止有凉爽的清风与保暖的新衣,还有最新的一期“喃喃系语”。快戴上耳机,点开播客,一起看看精彩的最新内容吧!

这是一档南京大学文学院研会主创、新媒体与宣传中心合作的学生自制播客,播客分享文学感悟,关注文学内外的现象,不追求某种确定解,只期待从细微的文学、文化现象出发,碰撞出更多元的思考












在二十年前,经由白先勇主导改编,有着四百年历史的《牡丹亭》以青春版的崭新样貌走上了各大高校的舞台。作为昆曲研究的重镇,南大与青春版《牡丹亭》可谓结缘已久。从2005年白先勇携青春版《牡丹亭》走进南大,到南大文学院时刻关注青春版《牡丹亭》发展动态、开设昆曲课程,以及南大昆曲研习社对昆曲艺术的传承与普及,都体现出南大对昆曲与青春版《牡丹亭》的一往情深。



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庆演之际,“喃喃系语”特别邀请了对白先勇研究颇深的南京大学文学院刘俊教授,致力于昆曲研究与传承的南京大学文学院许莉莉副教授,以及学艺于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与青春版《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班的杨颖、秦茁两位南大学子,以“情”为主题展开对谈,从“情起”“情动”“情深”与“情塑”四个方面,探讨青春版《牡丹亭》戏里戏外的情感传递、变化与成长。


后排左起为刘俊教授、许莉莉副教授、

秦茁、杨颖







情起

与青春版《牡丹亭》的结缘



关注、热爱进而投身于青春版《牡丹亭》的大家,都有着与昆曲结缘的独特契机。对白先勇来说,这个契机是上海美琪大戏院里精彩绝伦的《游园惊梦》。对各位嘉宾来说,这些契机虽互不相同,却都是深刻于心的艺术感触。


梅兰芳、俞振飞联袂演出《游园惊梦》


@刘俊老师

在白先勇老师开始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时,我因为要写白老师的传记去采访,进而“参与”这部戏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它的成型与排练,作为学习者、观赏者与昆曲结缘。


张继青为杜丽娘扮演者沈丰英整理妆容


@许莉莉老师

我在初中时偶然被《红楼梦》里的昆曲唱段吸引并反复去听,上大学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听昆曲演出,发现这正是自己小时候百听不厌的音乐,就从此养成了观赏昆曲的爱好,并时常为动人的剧目而震撼。


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里

芳官演唱《邯郸记·扫花》的

【赏花时】唱段


@杨颖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听传统戏曲,在耳濡目染下对戏曲有了好感。大一加入戏曲社后,因一位学长的昆曲演唱而被打动,后来选修了许老师的课,对昆曲的喜爱逐渐加深。


杨颖观赏昆曲《铁冠图》时所摄照片


@秦茁

我从小就喜欢看《红楼梦》,也喜欢里面的昆曲。加入昆曲研习社后,接触到更多打动内心的曲子,发现昆曲在旋律、文字、动作、表演、服装等方面的独特之美。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清)曹雪芹著《红楼梦 程乙本校注版》,

(清)程伟元、高鹗整理,启功等注评,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第354-355页。



情动

从传统文本到现代剧本的过程中,

“情”的展现与演变



青春版《牡丹亭》“情”的丰富性


与侧重展现爱情故事的传统《牡丹亭》不同,青春版《牡丹亭》打开了情的意涵,将友情、亲情、师生情等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情感类型引入剧中。对于这些全新的丰富感情,各位嘉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刘俊老师

汤显祖受王阳明心学影响,通过《牡丹亭》表达对人情的充分肯定。白老师则选择在美中展示情,在情中呈现青春色彩。剧中的情有四个层面:与生俱来的天性、不可言说的神秘、超越生死的力量、情感美满的愉悦。青春版更为全面地展示了这些层面。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

总制作人白先勇与所有演员下本谢幕

(许培鸿摄)


@许莉莉老师

青春版《牡丹亭》的改编融合了多重视角。白先生具有国际视野,参与改编的台湾教授亦有对传统文化的别样视角。虽然汤显祖称其为“情”,但他写的其实是人的自然天性。这一点上,青春版《牡丹亭》也是尊重原著的。


白先勇在新书发布会上演讲,

后图为青春版《牡丹亭》剧本改编团队合影

(人民网记者 张盼摄)


@秦茁

青春版《牡丹亭》在表现杜丽娘欲望时的戏剧张力远大于传统版本。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独特的人物理解,也更适合新式大舞台的整体效果,能给观众带来不同于传统小戏台的新感受。


青春版《牡丹亭·惊梦》剧照(许培鸿摄)


@杨颖

青春版《牡丹亭》中的杜母形象更接近现代人对“好妈妈”的认知。剧本在开篇设置全家团聚,结尾展现杜母等待女儿的思念,亲情刻画更加丰满动人


青春版《牡丹亭·移镇》剧照



青春版《牡丹亭》的“生死观”


对于剧中的“死亡”命题,白先勇反对西方将死亡视为“终极永恒”的观念,坚持要传承中国文化的“生死一体”传统生死观。对于这份传承与坚守是否反映了对于生命本身的一种“情”,各位嘉宾分别从白先勇的创作观中国古代戏曲的创作理念进行了讨论。


@刘俊老师

《牡丹亭》展现了中国人对情“超越生死,穿越阴阳”的信念。作为现代作家的白老师,既传承了这一传统,又融入了对情的虚幻性与不可把握性的现代思考。这种差异体现了对情感认知的历史进步与多元化。


作家白先勇


@许莉莉老师

白先生对中国哲学、文化理解非常深刻。如果他看到更多遗存的表演形式,可能会保留更多。听说《牡丹亭》还有这样的演法:《惊梦》中柳梦梅和杜丽娘幽欢之后,重返场上时是穿着婚庆时那种红色衣服上场的——表示这是一对天造地设的新人,二人的幽欢乃天作之合,而非私合。随着梦醒,杜丽娘的红衣会悄悄地褪下来藏在桌后。


@秦茁

《离魂》一出在汤显祖原著中为《闹殇》,其实更多是一场闹剧,表达了对死亡的调侃,哀而不伤。青春版的《离魂》是张继青老师的版本,表现了一个比较纯粹的杜丽娘逝世场景,后面补充的是对死亡的思考


青春版《牡丹亭·离魂》剧照


青春版《牡丹亭》在戏曲表演形式上有许多传承与变革之处。一方面,白先勇将这部昆曲打造为“正宗、正统、正派”的昆曲品牌标杆;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要求,在身段、唱腔、对白、音乐、舞美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简化与美化。许莉莉老师和两位同学结合昆曲的基本知识和自身演出经历,为大家介绍了这部昆曲如何通过形式的继承与改编来展现情与美


@许莉莉老师

青春版《牡丹亭》遵循每一出戏都能独立演出的折子戏传统。《惊梦》中两人在梦中约会的片段,创造了很多迷人的身段,让情感的张力得到了充分表现。


青春版《牡丹亭·惊梦》剧照

(许培鸿摄)


@秦茁

传统版南昆在杜丽娘和柳梦梅相遇时有对视、转圈的设计。青春版《牡丹亭》强化这些设计,将眼睛作为情欲的窗口,展现两人眼神与水袖的缠绵,突破传统剧目的限制。


杨颖在2023年南京大学香雪海实景版昆曲

《牡丹亭》中饰演杜丽娘

(南京大学学生会摄)


@杨颖

杜母原本在剧中的戏份并不多,青春版为她新添了在聚光灯下自白的内心戏。这结合了现代话剧的演出方式,让演员与观众进行更直接的情感互动。


青春版《牡丹亭·忆女》剧照

(许培鸿摄)







一篇篇有趣的“情起”故事,向大家展现出生活中处处存在的,通向昆曲艺术的门径;一段段深刻的“情动”讨论,为我们描绘了青春版《牡丹亭》制作团队深入思考、勇于尝试,在传统与现代间开辟的创新之路。在这之后,作为舞台艺术的青春版《牡丹亭》如何在演员与观众间营造流动着的“情深”?观众又能基于接收到的情感进行怎样的“情塑”?这些问题将会在下期播客中得到一一解答。除此之外,各位嘉宾旁逸斜出的灵感火花独家爆料的秘密故事,都隐藏在播客里,等待你去发现。


想要了解更多对谈细节?


完整节目已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与网易云音乐三平台登陆,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收听!



(在小宇宙、喜马拉雅与网易云直接搜索“喃喃系语”,也可进入栏目!欢迎大家订阅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持续产出的最大动力!)请期待“喃喃系语”的更多新节目!


我们将持续用微观的视角与敏锐的触角探索更多文化现象与背后的深意。欢迎大家给予宝贵的建议,更加欢迎大家后台留言,参与新的一期播客







文编:范家禛 杨轶君 高雅儿

美编:陈嘉铭

海报:丁奕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杨颖

责编:韩悦 陈诗雨 高雅儿 杨轶君 黄奕扬 陈坤玥


NJU文院小楼
文以清心,学而济世。南京大学文学院团委宣传与新媒体中心会为大家提供本院系及全校的新闻、活动及贴士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