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了解这十年我国地方病防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文摘   2024-09-27 15:58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地方病是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按其致病原因可分为4类,即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以及原因未明的地方病。历史上,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血吸虫病、鼠疫、布鲁菌病(布病)、克山病(又称地方性心肌病)、大骨节病(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等。

随着防治工作需要和机构职能的变化,血吸虫病、鼠疫和布病划归传染病管理,因此,纳入重点地方病管理的有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氟病和地砷病。

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上海市外,至少都有1 种以上的地方病,地方病仍是我国广大农村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全面实施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1

防控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国家先后出台了“十二五”“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8-2020年国家10部门联合实施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将地方病防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水利、民委、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联防联控、综合施策,合力推动食盐加碘、防病改水、低氟砖茶、改炉改灶等防治干预措施,改善病区人居环境,控制消除地方病风险。


2

实现了重点地方病控制消除

阶段性目标

截至2021年底,全国2799个碘缺乏病县、379个大骨节病病区县、330个克山病病区县、171个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12个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县、122个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县或高砷区县均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达标率均为百分之百。


3

地方病监测体系不断健全

每年以村为单位,开展大骨节病、饮水型氟砷中毒、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水源性高碘监测,以乡为单位开展克山病监测,以县为单位开展碘缺乏病和饮茶型氟中毒监测,全国重点地方病监测实现全覆盖。


4

防病扶贫与脱贫攻坚任务

同步完成

将贫困地方病患者纳入低保、评残等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手术治疗补贴、药物治疗免费政策,现症地方病患者全部建档立卡和应治尽治,病区家庭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态。在国家级贫困县中,全部地方病病区县均达到控制消除标准,达标率为百分之百。


5

防治能力和科技防病水平

不断提升

各级财政加大对国家级专业机构、重点地区和基层防治机构的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强化科研攻关,在大骨节病治疗药物筛选、水氟水碘等先进检测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提升了各类地方病实验室检测和医疗检诊能力,多途径解决基层防治力量不足问题。


6

形成了地方病防治的

“中国经验”

我国将地方病防治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分省推进、综合施策、目标管理的地方病防治工作策略,形成了有效的防控工作机制和完善的标准体系,创造了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奇迹,为全球治理地方病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地方病防治工作风险挑战依然存在

近年来,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风险挑战依然存在。地方病作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一旦防治措施减弱或者撤除,疾病将再次卷土重来,所以必须长期巩固,维持防治措施,才能真正发挥防病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从健全完善防控长效机制、聚焦防治重点难点、加强监测预警、加大科普宣教、增强防病意识等方面,突破地方病防治的困难和瓶颈,进一步巩固地方病防治效果。

     PS: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END

供稿:结防地病科

编辑:传控科


未央疾病控制
疾控先行,共筑健康未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