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精确的计算和评估对于确保患者接受合适的治疗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判断脏器功能、调整药物剂量,还是预测疾病的预后,一系列精确的计算公式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便于医生们高效、精确地进行临床判断,康迅网精心整理了一批常用临床医学计算公式,以期为大家的医疗实践提供助力,为临床决策过程提效。
1.根据空腹血糖量按公式算出体内高于正常的葡萄糖(g)=[空腹血糖(mg)-100]×10×体重(kg)×0.6/1000
说明:根据每2 g(高于正常值的血糖)使用1 U胰岛素计算,用计算量的1/3~1/2,于三餐前分次注射,各次用量的分配量为早餐>晚餐>午餐。
2.增高的血糖(g)=[血糖(mmol/L)×18-100]×10×体重(kg)×0.6/1000
说明:根据每2 g(高出血糖)使用1 U胰岛素,估计需补充胰岛素的单位数,初剂先给估计量的1/3~1/2。
3.所需胰岛素剂量(U)=(测得血糖×18-60)×0.03
1.等渗性缺水
(1)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常表示细胞外液的丧失量已达到体重的5%,可先快速静滴平衡液或等渗盐水约3000 ml(按60 kg体重),以恢复血容量。
(2)如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则用量为原本的1/3~1/2,即1500~2000 ml,补充缺水量。
(3)或按照红细胞压积来计算需补液量:补等渗盐水量(L)=(红细胞压积上升值/红细胞压积正常值)×体重(kg)×0.25。
(4)补给日需要量水2000 ml和钠4.5 g。
2.低渗性缺水
需补充的钠盐量(mmol)=[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并按照17 mmol的Na+=1 g钠盐计算。
说明:当天补给1/2量和日需量4.5 g,其中2/3量以5%氯化钠注射液补给,其余量以等渗盐水补给。
3.高渗性缺水
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mmol/L)-血钠正常值(mmol/L)×体重(kg)×4
说明:计算所得的补水量不宜在当日一次补完,以免发生水中毒。一般可分为两日补给。此外还应补给需要量2000 ml。
4.血浆渗透压
(1)测得的渗透压需做校正:校正血浆渗透压(mmol/L)=血浆渗透压测得值(mmol/L)-葡萄糖(mg/dl)/18-尿素氮(mg/dl)/2.8。
说明:正常值为260~275 mmol/L。不管血清钠测定值高低如何,校正血浆渗透压正常,表示细胞外液Na+量正常;校正血浆渗透压<260 mmol/L,表示细胞外液Na+量降低,原因可能为水过多和/或钠丧失。
(2)血浆渗透压的另一种计算方法:血浆渗透压(mmol/L)=2[Na+](mmol/L)+葡萄糖(mg/dl)/18+尿素氮(mg/dl)/2.8。
说明:正常情况下,测得的渗透压与计算得到的渗透压相差较小。二者相差越大,提示病情越重、预后不佳。此外,血清钠测得值(mmol/L)/血浆渗透压测得值(mmol/L)=0.43~0.5表示正常,<0.43提示表示有代谢产物在血内蓄积。
5.代谢性酸中毒——补碱
所需[HCO3-]的量(mmol/L)=[HCO3-正常值(mmol/L)-HCO3-的测得值(mmol/L)]×体重(kg)×0.4
说明:一般可将应输给量的1/2在2~4 h内输完,再决定是否继续输给剩下的溶液。通常不宜快速地使血浆[HCO3-]的增高超过14~16 mmol/L,以免手足搐搦、神志改变和惊厥的发生。
6.代谢性碱中毒——补酸
(1)补酸量(mmol/L)=[测得的HCO3-(mmol/L)-希望达到的HCO3-(mmol/L)]×体重(kg)×0.4
配制盐酸的稀释溶液的方法为:取12 mol盐酸20 ml,加蒸馏水至1200 ml,稀释成0.2 mol浓度。用玻璃垂溶漏斗或滤纸过滤,过滤后再加入等量10%葡萄糖溶液,制成0.1 mol等渗盐酸溶液。从中心静脉滴注输入。
(2)盐酸用量[Cl-的正常值(mmol/L)-Cl-的测得值(mmol/L)]×体重(kg)×0.2
说明:第一个24 h一般可给予计算所得的补给量的1/2。由于精氨酸可引起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导致高钾血症,应用盐酸精氨酸治疗碱中毒时,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清钾浓度,以防发生高钾血症。盐酸精氨酸可从周围静脉滴注。10%的精氨酸溶液含Cl- 475 mmol/L,可按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需氯量来决定精氨酸的用量。纠正碱中毒不宜过于迅速,一般也不要求完全纠正。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经常测定尿内的氯含量,如尿内有多量的氯,则表示补氯量已足够,不必继续补氯。
7.补钾
1 mmol K+=0.0745 g KCl溶液
说明:(1)血清钾<3 mmol/L,则应给予200~400 mmol K+,一般才能提高血清钾1 mmol/L;若血清钾为3.0~4.5 mmol/L,则补给100~200 mmol K+,一般即可提高血清钾1 mmol/L。(2)每日补钾量不宜超过100~200 mmol,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 mmol/h;浓度不宜过高≤0.3%。
8.补钠
补钠盐量(mmol/L)=[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按17 mmol/L Na+=1 g钠盐计算。当天应补给需补充钠盐量的一般+日需要量4.5 g。
1.成人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9
2.儿童体表面积
(1)体重≤30 kg儿童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2)体重>30 kg儿童的体表面积(m2)=1.05+[体重(kg)-30]×0.02
说明:经验上,体重每增加5 kg,体表面积增加0.1 m2;儿童体重>50 kg,体重每增加10 kg,体表面积增加0.1 m2。
体重35 kg:体表面积=1.15 m2(经验上1.10+0.10=1.20 m2)
体重40 kg:体表面积=1.25 m2(经验上1.10+0.20=1.30 m2)
体重50 kg:体表面积=1.45 m2(经验上1.10+0.40=1.50 m2)
体重60 kg,体表面积=1.60 m2(固定值)
体重70 kg,体表面积=1.70 m2(固定值)
3.小儿体表用药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1.7310
1.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
说明:肾衰指数<1,提示肾衰竭由肾前性氮质血症所致;肾衰指数>2提示肾衰竭由急性肾小管坏死所致。
2.肌酐清除率(男性)=(140-年龄)×体重(kg)/72×肌酐浓度(mg/dl)
3.肌酐清除率(女性)=(140-年龄)×体重(kg)×0.85/72×肌酐浓度(mg/dl)
每小时输入量(ml)=剂量[μg/(kg·min)]×60×体重(kg)/浓度(μg/ml)=剂量×0.06×体重/浓度(mg/ml)
1.平均动脉压(mmHg)=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2.踝肱血压指数(mmHg)=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3.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说明:指数为0.5,提示血容量正常;指数为1,提示机体约丢失20%~30%血容量;指数>1,提示机体约丢失30%~50%血容量。
4.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ml/次)×心率(次/min)
说明:静息时正常值为3.5~5.5 L/min。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