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揭秘: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之王《星洲日报》,它如何影响百万华人命运?

2024-12-04 18:08   马来西亚  

你是否想过,一份报纸如何改变了一个族群的命运?你是否知道,《星洲日报》不仅是一张报纸,更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区的“文化守护者”和“历史记录者”?从战火硝烟到信息化浪潮,这份历经近百年沧桑的华文媒体,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影响了无数华人的人生选择。


今天,全面解读《星洲日报》的崛起之路:它是如何从一份默默无闻的小报成长为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它又如何为华人争取话语权?穿越历史,看清《星洲日报》如何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扮演“无冕之王”的角色!




01

《星洲日报》的创刊可以追溯到1929年1月15日,由著名的新加坡永安堂虎标万金油老板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将早先创立的《星报》和新加坡商人邓荔生的春源印刷厂合并而成,在新加坡正式创刊。


创刊之初,《星洲日报》就以其独特的办报理念和创新的举措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星洲日报创刊于1929年1月15日,创办人是胡文虎及胡文豹兄弟,他们以先前创设的星报,而与一家印刷公司合并改组而成。


社址位在新加坡罗敏申律,门牌118至120号。星洲日报4个大字,最初由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蒋中正所题。


创刊号封面,刊登了孙中山遗嘱及每日新闻提要,另外4则是广告。其他版位刊出了:发刊词、本报诞生史、创办本报宣言、二位创办人、总经理及编辑同仁的照片及众多祝词等内容。(星洲网)

 |新洲日报创刊1929年1月15日


1929年,《星洲日报》创立了《星洲图画副刊》,并特约上海名画家叶浅予、名摄影家朗静山等为记者。由于当时报纸普遍在星期日休刊,该报社觉得这与服务社会的宗旨相违背,于是在星期日增出拥有四大张的周刊,这是华文报的创举,也因此报份大增。


同年,《星洲日报》打破新加坡报纸到午后出报的习惯,率先在清晨6时出报。


1936年,《星洲日报》搬迁至罗宾申路128号大厦,并从英国订购大型印刷机,每小时可印32版日报二万份。随着中日战争的爆发,南洋一带的华侨读者对中国时局的发展非常关切,《星洲日报》因此增出一份晚报,专门报道当时中日的军情,并谴责日本侵犯中国的暴行。


1938年冬,《星洲日报》礼聘郁达夫南来主编《星洲日报》文艺副刊《晨星》,主编《星洲晚报》文艺副刊《繁星》和《星光画报》文艺版,郁达夫的加入带动了当时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岛上的华文化事业的发展。


1941年12月,日本皇军南侵,《星洲日报》早报停刊,只出晚报。翌年初,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岛相继沦陷,《星洲日报》晚报也停刊。


1945年9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8日《星洲日报》复刊。尽管当时大部分设备及资料荡然无存,但在多人的努力下,其规模才渐复。


 |星洲日报于1945年9月8日,改用《星洲日报、总汇报》联合版出版


1955年至1957年,反殖民浪潮扩大,马新两地的各族人民不断争取摆脱英国的统治。


《星洲日报》当时积极支持马来西亚独立,一时间成为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岛主要言论平台,在争取马来西亚独立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02

1965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家,吉隆坡《星洲日报》便脱离新加坡的总社另起炉灶。


1966年7月7日,《星洲日报》的出版公司星系报业私人有限公司购置八打灵再也的报馆现址作为马来西亚的总部,并把报社的运作从吉隆坡转移到八打灵再也。


 |星洲日报位于八打灵再也的总社外观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面世


1982年,马来西亚政府颁布新令,不准外国人控制本地报纸。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控制权遂由胡家转到马来西亚人林庆金的手中。


1983年初,在新加坡的《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合并,并以《联合早报》与《联合晚报》的名字出版,新加坡《星洲日报》宣告结束。


 |马来西亚新山办事处


1987年10月,种族关系异常紧张,马来西亚政府展开茅草行动之际,同时禁止三家报纸出版,其中一家便是《星洲日报》。


《星洲日报》的停刊事件,引起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强烈不满,因为这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堡垒的倒塌。1988年4月8日,在多方的努力下,《星洲日报》终于复刊。


在创刊至今,《星洲日报》经历两次停刊,第一次是日本入侵马来半岛后就被勒令停刊。第二次是因报道调派不谙中文教师出任华小高职事件,而在1987年10月28日遭政府援弓出版和印刷法令吊销出版准证。


当时共有3家报章即《星洲日报》、《星报》及《祖国报Watan》被令停刊。


停刊5个月11天后,《星洲日报》于1988年,在现任社长丹斯里张晓卿爵士及高层的努力争取之下,终于在1988年4月8日得以复刊。(星洲网)

|1988年星洲日报复刊,即受到读者欢迎


 |1989年4月8日,复刊一周年时以封面、第二、第三版全版6个大字“谢谢正义支持”,感谢读者和商业朋友对星洲日报的支持。


进入21世纪,《星洲日报》继续拓展其影响力。


2000年4月21日,《星洲日报》推出《星洲互动》网站,以电子虚拟方式走向互联网时代。


2002年在金边创办“柬埔寨星洲日报”,2006年进军印尼华文报业市场,入主印尼有四十年历史的华文“印度尼西亚日报”,并将它改名为“印尼星洲日报”。


 |星洲日报霹雳办事处


2008年1月,星洲媒体、南洋报业以及明报企业分别举行股东特别大会,三个特别大会都以近100%的票数通过合并计划,新集团取名为世华媒体。


《星洲日报》作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文日报,拥有完整的内容,涵盖了政治、财经、社会、文化、体育、娱乐等各个领域。每天全面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让读者了解世界的动态。


除了传播资讯之外,《星洲日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独有的办报精神,即是“正义至上、情在人间”的理念。


 |中国企业家访问星洲日报


《星洲日报》以其及时、准确的报道赢得了读者的信赖。无论是国内外政治新闻、财经新闻,还是社会新闻、娱乐新闻,都能在第一时间内为读者呈现。


特别是针对马来西亚本地的新闻报道,更是深入细致,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马来西亚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03

在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简称“独中”)是华人社会的一大瑰宝,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星洲日报》作为华文传媒的领军者,长期以来对独中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星洲日报》深知教育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因此,它积极报道独中的新闻动态,关注独中的发展困境,为独中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同时,《星洲日报》还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为独中提供宣传和推广的平台,帮助独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


 |2024年星洲日报95周年庆


除了新闻报道外,《星洲日报》还积极参与独中的各项活动,如学术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等,为独中的师生提供展示才华和交流思想的舞台。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独中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华人社会内部的团结和交流。


更为重要的是,《星洲日报》始终坚守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在报纸的版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历史典故等方面的报道和介绍,让华人读者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华文化氛围。


 |星洲日报报道我国二十大会议


同时,《星洲日报》还积极推广华文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为华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华团是人民和政府部门的桥梁《星洲日报》就是最佳沟通管道,我们发起的推广中华文化活动、新年挂灯笼、国庆全民同欢政府部门要表达讯息,都获得《星洲日报》大篇幅的报道,让人民看到我们的努力。


我希望在新科技时代,无论线上新闻线下报纸,《星洲日报》像过去数十年一样,继续和华人社团和华校保持紧密的关系,保护华文教育这份使命、这个重担永远不能落下,请继续贴近民间为民发声,好好守护华社和华教。(星洲日报)


此外,《星洲日报》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文学和教育活动。


它主办的《花踪》文学奖、《花踪》文艺营和文学讲座系列,已经在马华文坛奠立了崇高地位,在国际华文文坛也占了一席之地。这些活动不仅推动了华文文学的发展,也为马来西亚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花踪文学奖


《星洲日报》作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文日报,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报刊内容、独特的新闻理念和深厚的人道精神,在马来西亚媒体界乃至全球华文媒体界都享有盛誉。


可以说,《星洲日报》不仅是华文传媒的佼佼者,更是华人文化的守护者。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正义至上、情在人间”的办报理念,为华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资料及图片来源:星洲网、星洲日报、维基百科




-END-



推荐阅读


为什么马来西亚的华人越来越少了?

刑事法庭屁股!马来西亚至今保留鞭刑

马来西亚护照:免签国家数量,竟如此惊人!

中国人叶亚来:吉隆坡城市建设的“幕后英雄”!



在线预约



城市漫步



行在大马
吉隆坡Citywalk讲解|博物馆讲解|地陪讲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