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这是辜鸿铭对自己人生的概括,虽然他年轻时在西方各个国家求学,学习西方文化,精通各国语言,受到当地人的尊重,但是他生平之最爱,还数中华文化。
今天带大家认识辜鸿铭先生,这位不世出的人中怪杰,清末民初学术界最具喜剧色彩、最受争议的大师级人物。
01
根植槟城:多元文化的启蒙
辜鸿铭,1857年生于南洋英属马来亚槟城,祖籍福建惠安,父亲为橡胶园总管,母亲是西洋人。
从小,他就展现出语言天赋,既能听懂闽南话,也能接触到马来语和英语。这种语言环境,让他在日后学习法语和德语时如鱼得水,也让他比同时代的许多学者更早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多元文化不仅是耳濡目染,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槟城的包容性让辜鸿铭早早认识到:文化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而是各有所长。这种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成为他日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坚定立场的基础。
|杂志报道上的辜鸿铭
02
留学世界,近代中国“三个半”英语人才
13岁时,辜鸿铭离开槟城,前往苏格兰留学。这一决定,既是典型的南洋华人“留洋”潮流,也揭开了他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序幕。
辜鸿铭不负众望,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西方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学府,学习文学和哲学,到法国、意大利等地游学。他精通西方文化和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多种语言,堪称语言天才,被孙中山誉为近代中国“三个半”英语人才之一。
在他求学期间也一直没有忘记父亲的话,不以自己头上的辫子为耻,反以为荣。外国人笑他的辫子,他便笑他们的胡子。
|青年辜鸿铭
在英国去市立图书馆路上买了一份报纸,他展开阅览,不想竟然被旁边的英国佬指指点点,他撇了他们一眼,把报纸倒过来大大方方的看了起来。旁边的英国佬笑得更加大声,这是辜鸿铭突然用字正圆腔的英文说:“英文这玩意儿太索然无味,翻来覆去26个字母,不倒过来看,简直没意思。”把几个英国佬气得哑口无言。
在法国他结识了一位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老者,并了解到中国之危难迫在眉睫,决定回家乡。
03
清朝归来,一生忠于儒家
1879年,辜鸿铭回到清朝,开启了他作为“文化守护者”的生涯。他不仅成为清政府的重要文化顾问,还在学术界广泛传播儒家思想。他以英文写作的《春秋大义》,成为西方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1883年,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他充分利用自己精通各国语言的优势,将中国的文学经典翻译成外语,让中华文化广为流传,他是当时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宣传大使。
但在中国,辜鸿铭却因其坚持传统的立场而备受争议。在新文化运动浪潮中,他的长袍、辫子和保守言论,显得格外突兀。他公开批评“五四运动”,认为年轻人对儒家的反叛是一种“文化失根”。
有人说他是文化的守护者,有人说他是历史的落伍者。但无论如何,辜鸿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他既是一个儒家的传道者,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纽带:在中西方之间,他用南洋人的包容和开放,为中国传统争取话语权;在清朝内部,他用西方学识唤醒人们对自身文化的重视。
|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22年版的辜鴻銘名著《中國人的精神》(春秋大義)
04
历史长河里的辜鸿铭
晚年的辜鸿铭在北京大学当教授,但当时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化开始碰撞,新文化思潮在新中国很快传播开来。辜鸿铭虽然出生在南洋,但他并不觉得西方很文明,东方很野蛮,相反他对中华文化爱的深沉。但他表达的方式有些偏激:辜鸿铭仍然坚持恢复帝制,穿长袍,留长辫。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后来不得不离开北大。
|1924年,泰戈尔访问北京时与辜鸿铭(前排右一)徐志摩(左二)等人
从北大离开后他选择去往日本,以为承袭了华夏文化的日本能够让他施展抱负;但呆了几年后,他却被日本已经展露出来的军国主义思想所震惊,只能无奈又回到国内。1928年4月,这个一辈子逆流的文化大家,带着辫子离开了人世,卒年71岁。
|辜鸿铭在日本讲学时留影
辜鸿铭的一生,是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力量的一次精彩展示。他用槟城的多元文化背景为起点,走向世界,最终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辜鸿铭既是清朝的知识分子,也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更是世界的文化传播者。他的传奇证明,一个人的身份不需要单一化,而是可以在多种文化中找到平衡与力量。
|1920年辜鴻銘與香港首位華人探長William Quincey合影
文化自信并非来自封闭,而是来自理解与融合。他的马来西亚背景为他奠定了包容开放的基础,而他的一生又证明:只有立足于自己的文化根基,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更从容地表达自己。
从槟城到清朝,再到世界的舞台,辜鸿铭将南洋文化的多样性融入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播到西方。他的一生,是文化交汇与互鉴的典范。
参考资料:
1.《红楼风云人物》-辜鸿铭 北大最后的“辫子”——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2.旷世怪杰辜鸿铭——湖北民族大学图书馆
3.辜鸿铭:语不惊人死不休——北京大学新闻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