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茨厂街(Petaling Street)是马来西亚最著名的华人街区之一,长期以来被视为吉隆坡华人文化的象征。
这条街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但对其名字的正确叫法却众说纷纭,有人称之为“八打灵街”,有人叫它“唐人街”,而在本地华人社区中,“茨厂街”这个名字更为普及。
那么,“茨厂街”到底该如何被正确称呼?
01.
茨厂街的名字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吉隆坡尚处于锡矿开采的高峰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茨厂”一词来源于街区内曾经叶亚来开的“茨工厂”,茨即是木薯的意思,茨厂是将木薯加工成木薯粉后外销出国。
叶亚来是吉隆坡华人加工工业的始祖。他在茨厂街设厂,聘请外国工程师打理,还启用了先进的研磨机。白天机器轰轰作响,是人们对这条街最鲜明的印象,因而成为这里的地标,“茨厂街”一名由此而来。
|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叶亚来
茨厂只经营了两年,1881年因生意失败倒闭了。由于茨厂曾经存在过,当地华人也就把这个地区命名为茨厂街,而这名称一直流传了百余年之久。着时间的推移,茨厂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商业、居住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社区。
在英国殖民者的规划中,“茨厂街”被命名为“Petaling Street”,取自周边的八打灵地区(Petaling)。
至于Petaling Street称呼的由来,则有两个版本。其一是在陈氏书院旁有一座山,叫做Petaling Hill,当年是一座乱葬岗;第二个说法是,这条马路是通往雪兰莪州的Petaling地区。无论如何,到底Petaling Street出自哪里,答案早已无从追溯。
|1895年吉隆坡市地图
殖民者的命名方式强调地理学上的统一性,却忽略了街区原住民的文化背景。因此,华人社区继续使用“茨厂街”这个更接地气的称呼。
随着时间推移,“茨厂街”逐渐成为吉隆坡华人商业活动的核心地带。在20世纪初,这里是华人矿工、商贩和普通市民的聚集地,许多华人传统店铺如中药铺、茶室和金铺都在此扎根。
由于其浓厚的华人氛围和繁荣的商业活动,这条街逐渐被外界称为“唐人街”(Chinatown),特别是在旅游宣传中,这一名称被频繁使用。
|茨厂街百年老字号——建发药行
02.
“茨厂街”体现了街道的本土历史和早期华人移民的劳动记忆。木薯加工厂作为当时经济活动的象征,为吉隆坡华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个名字在本地华人社区中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八打灵街”这一称谓主要源自“Petaling Street”的音译,但在本地使用并不普及。相比之下,它更像是一个在官方场合或英文资料中使用的名称,缺乏文化和历史的联结。
“唐人街”则更强调文化认同和族群象征,尤其是在外国游客眼中,它是一个高度浓缩的“华人文化标签”。然而,这一称呼有时会将茨厂街的多元文化氛围(包括印度和马来文化的交融)忽略。
尽管“唐人街”通常被认为是单一族群的象征,但茨厂街实际上是吉隆坡多元文化的缩影。根据多篇研究茨厂街的学术论文,它不仅仅是华人文化的聚集地,还反映了马来西亚的种族和文化融合。
茨厂街上随处可见华人传统文化的符号,例如关帝庙、中药行和售卖传统糕点的小摊位。每年华人新年和中秋节,这里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茨厂街社区-关帝庙
茨厂街附近的地区,如Jalan Tun HS Lee,也有不少印度商铺,尤其是在服装和珠宝方面。印度文化与华人文化在此地共存,为茨厂街注入了更多的多样性。
随着马来西亚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茨厂街被包装为“唐人街”,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然而,这种旅游化的叙事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本地文化的原真性。
03.
近年来,关于茨厂街的新闻报道多以“唐人街”或“Petaling Street”命名。例如,《星报》(The Star)曾在多篇文章中强调“Petaling Street”作为吉隆坡重要地标的地位,而中文媒体则多使用“茨厂街”。这种称谓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语言社群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差异。
根据社交媒体调查,大部分本地华人仍然倾向使用“茨厂街”,认为这一称谓不仅代表了街区的历史,还传递了祖辈的奋斗精神。而“唐人街”则被部分人认为过于泛化,无法展现茨厂街的独特性。
马来西亚旅游局倾向于使用“唐人街”或“Petaling Street”进行国际推广,原因在于这些名字更容易为外国游客所接受。然而,这种策略也引发了本地社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吉隆坡市中心的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茨厂街曾经一度面临人口流失和商业衰退的困境。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吉隆坡市政府开始重视茨厂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改造。
2000年后,吉隆坡市政府对茨厂街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造,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商业购物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步行街。
改造后的茨厂街不仅保留了原有的中式建筑和传统文化,还引入了现代化的商业设施和管理模式。这使得茨厂街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如今的茨厂街,已经成为吉隆坡市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不仅有各种中国商品和美食,还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庆典。特别是在春节期间,茨厂街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茨厂街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互动的产物。
对本地华人来说,“茨厂街”是历史的传承;对外来游客而言,“唐人街”是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象征;而“八打灵街”则在官方文件中代表着行政和地理意义。这三种称谓不仅是语言层面的差异,更是多元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之间博弈的缩影。
在未来,如何在保持历史文化认同的同时,推动茨厂街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茨厂街的故事,远不止于名字的讨论,它是吉隆坡这座多元城市文化融合的生动注脚。
▌声明:本文由行在大马原创编辑
▌图片来源:网络素材
▌关于版权:行在大马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XingzaiDM
-END-
推荐阅读
在线预约
城市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