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本体论”与“存在论”应当严格地区别开来,前者对应传统的“ontology”,后者对应的则应当是“Being theory”,因为后者思考的并非形而上的存在者,而是前存在者的存在。尽管前者可以汉译为“存有论”,但后者却不能,因为汉语“有”的本义是一种存在者化的观念,在哲学上所指的正是作为形而上存在者的本体。所谓“汉语哲学”,其中心任务应当是揭示中国哲学关键词的存在论意义。汉字“生”“在”“存”的本义,即人与草木浑然不分的共在,都是中国远古先民对存在的感悟,从而具有存在论意义;而“活”的本义作为“水流声”,则表征着人是由于倾听“天命”而得以存在的,从而具有当代诠释学的意义。
关键词:汉字的本义;生活;存在;本体论;存在论
一、汉语“存在论”与“本体论”的概念区分
二、汉字“生”“在”“存”“活”本义的存在论意义
三、几个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二,更重要的是,从存在论的观点看,要避免存在者化的思维方式,避免把既有的东西视为永恒的东西。今天的中医话语或者西医话语,其实都是存在者化的。现在讲“建构中国话语体系”,那么,既然中医的话语已经是既有的、现成的,那又何须去“建构”呢?反之,既然要“建构”,就意味着要重建这些东西,那就必须回到前存在者的存在状态,而不是把前现代的、古代的或者说存在者化的东西现成地拿过来,以为这就是“中国话语”了。这就是说,具有“中国性”的东西并不等于传统的东西;今天中国人所创造和建构的新的东西,同时也就是具有“中国性”的东西。这是存在论视野,即超越存在者化的思维。
参考文献:(滑动可浏览完整版)
[①] 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见海氏自选文集《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版。
[②] 黄玉顺:《主体性的重建与心灵问题——当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重建问题》,《山东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118–124页;《回望“生活儒学”》, 《孔学堂》2018年第1期,第5–16页;《论儒学与哲学的关系——对任文利先生批评的回应》,《学术界》2007年第4期,第112–120页。
[③]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4页。
[④] 黄玉顺:《“本体”与“存在”——与成中英先生商榷》,作者文集《时代与思想——儒学与哲学诸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9–340页;;《论经典诠释与生活存在的关系——乾嘉学术“实事求是”命题的意义》,收入作者文集《生活儒学与现代性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7–77页;《新科技时代的信仰重建与价值传播——黄玉顺先生访谈录》,《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第1–6页。[⑤] 黄玉顺:《形而上学的黎明——生活儒学视域下的“变易本体论”建构》,《湖北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第66–71页;《本体与超越——生活儒学的本体论问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第1‒6页。
[⑥] 黄玉顺:《孔子经典诠释学思想发微》,《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第1期,第21‒31页。
[⑦] 许慎:《说文解字·生部》,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27页。
[⑧]《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观卦》,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6页。
[⑨]《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邶风·击鼓》,第300页。
[⑩]《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邶风·谷风》,第304页。
[11]《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舜典》,第132页。
[12]《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西伯戡黎》,第177页。
[13] 黄玉顺:《前主体性诠释:主体性诠释的解构——评“东亚儒学”的经典诠释模式》,《哲学研究》2019年第1期,第55–64页;《前主体性诠释:中国诠释学的奠基性观念》,《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第95–97页;《如何获得新生?——再论“前主体性”概念》,《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36–42页。
[14] 王先谦:《庄子集解·应帝王》,成都古籍書店1988年影印本,第49页。
[15]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0页。
[16] 黄玉顺:《复归生活、重建儒学——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纲领》,《人文杂志》2005年第6期,第27–35页;《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增补本),第220‒231页。
[17] 许慎:《说文解字·土部》,第287页。
[18] 许慎:《说文解字·才部》,第126页。
[19] 许慎:《说文解字·屮部》,第15页。
[20]《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师卦》,第25页。
[21]《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随卦》,第35页。
[22]《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召南·采蘩》,第284页。
[23]《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鄘风·柏舟》,第312页。
[24]《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尧典》,第123页。
[25] 许慎:《说文解字·子部》,第310页。
[26] 段玉裁甚至认为,“从子,才声”是错误的,改为:“从子、在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子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版,第743页。)这更直接地表明了“存”即“在”之义。
[27] 许慎:《说文解字·心部》,第219页。段玉裁认为,“收也”应作“救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心部》,第507页。)
[28] 黄玉顺:《爱,所以在——儒学与笛卡儿哲学的比较》,收入作者文集《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生活儒学”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216页。
[29] 许慎:《说文解字·水部》,第229页。
[30]《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卫风·硕人》,第322页。
[31] 许慎:《说文解字·口部》,第32页。
[32]《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告子上》,第2748页。
[33]《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庸》,第1625页。
[34]《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颜渊》,第2503页。
[35] 黄玉顺:《语言的牢笼——西方哲学根本传统的一种阐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57–63页。
[36]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上册,第1页。
[37]《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庸》,第1632页。
[38] 许慎:《说文解字·言部》,第52页。
[39]《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庸》,第1633页。
[40]《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庸》,第1633页。
[41]《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庸》,第1633页。
[42] 黄玉顺:《儒学与作为科学理论基础的知识论的重建》,《当代儒学》第8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94–101页。
[43]《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离娄上》,第2721页。
[44] 刘熙:《释名·释天》,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
[45] 黄玉顺:《生活儒学关键词语之诠释与翻译》,《现代哲学》2012年第1期,第116–122页。
[46]《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仲尼燕居》,第1614页。
[47]《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尽心上》,第2768页。
[48] 许慎:《说文解字·有部》,第141页。
[49]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上册,第117页。
[50]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上册,第110页。
[51] 黄玉顺:《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周易〉与现象学的启示》,《周易研究》2020年第2期,第17–28页。
[52] 黄玉顺:《复归生活、重建儒学——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纲领》,《人文杂志》2005年第6期,第27–35页;《主体性的重建与心灵问题——当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重建问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118–124页;《生活儒学的内在转向——神圣外在超越的重建》,《东岳论丛》2020年第3期,第160–171页。
作者:黄玉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载:《齐鲁学刊》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