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小番茄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特别有感触:
饭店内,一位爷爷带着自己的孙子来吃饭。
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爷爷拿筷子时,手总是止不住地发抖。
小男孩见了,立刻将饭菜端到爷爷的面前。
随后,半跪着坐在座位上,特别有耐心地一勺勺喂爷爷吃,神情认真又专注。
看他细心、娴熟的动作,就知道这孩子在家里经常这么做。
我想,能够养出这样孝顺、懂事的孩子,就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从孩子在餐桌上的一些细节,就能看出你的教育成不成功。
吃饭时是否只顾自己
有网友曾讲述了自己在参加婚宴时遇到的一件“小事”:
婚宴上一桌不太熟络的人被随机分到一起。
这时候,服务员端上了一盘大闸蟹,一桌人你推我让,最后让一个老者先动筷子。
这时候,同桌的一个11岁左右的小男孩看着大闸蟹跃跃欲试。
眼看着老爷爷第一个夹走了一只大闸蟹,小男孩气急败坏,将筷子摔到桌上,大吼:“为什么不让我先吃?”
一桌人面面相觑,尴尬至极。
这时男孩的妈妈一边拽走他一边哄:“爷爷坏,等会妈妈再给你买,全是你的。”
可以想像,这个男孩在家,一定是什么好吃的都紧着他先,被惯成了“小皇帝”。
这也是不少父母的通病,总把孩子放在C位,给孩子特殊优待。
这种被捧得高高在上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特别自私,你对他再好,也不懂得感恩。
卢勤说过:“一个家庭,假如在饭桌上菜时家长摆错了位置,将来就没有你的位置。”
不想养出一个自私自利的白眼狼,我建议父母这样做:
不准孩子先吃
孩子喊饿时,父母可以告诉他,想快点开饭,就要一起帮忙。
如果某个家庭成员不能回家吃饭,就要提前分出一份干净的饭菜留给他。
不要把最好的饭菜放在孩子面前
别让孩子在饭桌上拥有特权感,家里最好的菜要放在老人面前,大人动筷孩子才能吃。
不准对父母做的饭菜挑三拣四
一蔬一饭皆来之不易,不管好不好吃,都是父母辛苦做出来的。
父母一定要从小教导孩子,感恩大人的付出,不要对着饭菜挑毛病。
等你老了就会明白,父母一生最大的福气,从来不是孩子的学习多好。
而是孩子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世间的情感,善待身边的人。
饭桌上是否有教养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家庭聚餐。
有个亲戚带娃来的,一个7、8岁的小女孩,打扮得光鲜亮丽的,可没想到,在餐桌上特别没礼貌。
由于够不着菜,她就直接站在了椅子上,拿着筷子在盘子里扒来扒去,弄得一片狼藉。
而且吃饭时还不老实,一会敲碗,一会催促大人,还把自己咬一口的菜扔回盘子里。
搞得我们这一桌大人都频频皱眉。
餐桌举止无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
饭桌上的表现,体现着孩子的规矩和教养,更折射着孩子对他人的尊重。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教养,哪怕他再优秀也会惹人厌。
反之,一个懂规矩、知礼数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有一次,郭麒麟在节目中与华少一起喝茶,结果一不小心将其中的一杯洒了。
他连忙道歉说:“不好意思,这杯我喝。”还解释道,与人饮茶的时候,水杯洒出是不礼貌的。
仅仅是几个字,却体现了郭麒麟良好的教养。
无规矩不成方圆,郭麒麟的教养主要还是郭德纲的自小培养和言传身教。
郭德纲曾在饭桌上给郭麒麟定了很多规矩:
吃饭不能吧唧嘴;
全家一起用餐时,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
如果来客人了,家里好吃的都要先紧着客人吃;
给客人添饭不能问:“还要饭吗?”而是问:“给您再添点?”
餐桌,就是孩子教养的课堂。
想要培养出一个有教养、有礼貌的孩子,就一定要趁早给孩子定下各种规矩。
父母懂得引导,孩子以后才会变成一个受欢迎的人。
饭桌上是否主动和父母聊天
我有个闺蜜,经常跟我抱怨说,青春期的儿子不爱跟她交流。
直到有次我去她家做客,才知道事情背后的真相。
晚上,她儿子小宇和丈夫一坐上餐桌,闺蜜就开始了对孩子的教育。
“你刚才的作业写得太潦草了,吃完饭要重写,知道吗?”
“你看你王阿姨的女儿,比你小2岁,人家全班前5,再看看你?”
“这次考试准备咋样了?别又像上次似的答不完题。”
原本一家三口温馨的晚餐,气氛变得格外低迷。
只见小宇低头快速扒着饭,一句话也不说,吃完就回到自己房间,啪地关上了门。
我连连叹气,怪不得闺蜜和孩子感情不好。
很多父母喜欢利用吃饭的时间来批评教育孩子,希望孩子看到不足,取得更大的进步。
可是,往往最终孩子饭也没吃好,话也没听进去,还会和父母产生隔阂。
餐桌不应该是教育孩子的地方,应该是传递爱的地方。
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郑月娥平常特别忙,但她坚持参与两个孩子的一日三餐。
她说:
“我平时自己要忙工作,孩子们忙学习,只有餐桌能让一家人聚在一起,坐下来好好地聊聊天。
在餐桌上,我会说说自己最近的工作和生活,孩子也会和我聊聊学校的生活。我们通过餐桌了解彼此的近况,并因此更加理解对方。”
饭桌上的温度,是检验亲子关系最好的试金石。
如果餐桌上都是冷冰冰的教育,很难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也难以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与其在饭桌上说教,不如把饭桌变成拉近亲子的场所,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聊聊他的朋友、生活等。
美味的晚餐、亲切的笑容、温柔的声音,就是你与孩子之间精神交流、情感传递的纽带。
饭前饭后是否帮忙做家务
看过一个节目叫《少年说》,里面有个男孩抱怨妈妈总让他做家务。
他委屈地表示:“我每天都要刷碗、擦地、摘菜,但我只是个孩子啊!”
可他的妈妈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家务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会锻炼你的动手能力,让你有感恩之心,让你有耐心有爱心。
作为一个男孩子,你将来如果能担当、有责任,那么你的未来一定很幸福。
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会很幸福!”
这位阿姨看似狠心,可言语之间都是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其实,在我们绝大多数家庭里,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包括我女儿也是,基本都是放学回到家,先回屋里休息,等饭好了喊她吃饭,吃完了就直接回到屋里写作业。
基本什么家务都没干过,更别说什么累活脏活了。
结果她都上了初中,有次我生病了,她爸又出差,让她烧个热水,煮个面条都不会。
还在那振振有词:“你又没教过我!”
当时我就觉得自己的教育无比失败。
从那之后,我就决定以后做饭时喊女儿帮我打打下手,让她学习一些简单的菜。
饭后没事也要帮着收拾一下碗筷,而不是在那游手好闲。
果然,女儿变得越发独立,自理能力越来越强。
我想,作为父母,不要把做饭收拾碗筷的事全揽过来,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让他明白,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任何家务活,自己都有义务做。
他们会在家务中学会独立、吃苦耐劳,也会更体恤父母、家人的付出。
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只有学会独立自主、学会担当,未来才会走得更远,获得长久的幸福。
李玫瑾教授在演讲中说过:
“家的核心不是沙发电视,而是饭桌。当孩子进入到饭桌的时候,他就开始成为一个家庭成员,我们就要开始给他形成一个集体印象。”
其实,所谓餐桌教育,重点就是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一名普通的家庭成员。
不给他特殊优待,教他大人该有的规矩,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他平等畅快地沟通;
我们的孩子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维生素,变得自信、阳光,成为一个受欢迎、有担当的人。
点个“在看”,与各位父母共勉。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