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
来看看以下这7层爱孩子的方式,相信你就会有答案。
第一层:
《奇葩说》辩手席瑞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让孩子吃饱穿暖,适当满足他们的一些小愿望,孩子才能不被匮乏感捆绑,拥有快乐而充实的童年。
第二层:
一次游戏、一场比赛、一次对话……亲子之间这些温馨、愉快的时光,最终都会内化成孩子的心理能量,成为他抵御风雨的铠甲。
第三层:
“你看隔壁的xx又考了第一名,你学学别人啊!”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再看看你自己,干啥啥不行!”
“都是一个老师教的,你怎么差这么多?”
……
作比较,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破坏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还会挫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曾把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大学的妈妈陈美龄就坚信,教育首要的目的就是自我肯定,让孩子认识自我,喜欢自己。
在她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一母所生、一起长大的孩子之间也有很大差距。
所以,她从来不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也从来不会说“要向哥哥学习”。
正因如此,她的三个孩子才能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各自精彩:老大富有正义感,老二具有艺术气质,老三沟通能力强。
不比较,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就是爱孩子的第三个层次。
可以发脾气,情绪能被包容
有个9岁的小朋友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天上的云生气了,脸黑得跟锅底似的;雷电生气了,暴躁地敲响手中的大鼓;妈妈生气了,把我一顿臭骂;我生气了,大家都告诉我,好孩子不该这样。”
孩子发脾气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制止。
但不允许孩子发脾气,坏情绪并不会因此消失,只会被埋藏在更深的地方。久而久之,就成了横在孩子心头的一把刀。
实际上,当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好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
《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4岁的儿子总是发脾气,爸爸越是制止,孩子的怒火就越猛烈。
一天,儿子又一次大发雷霆,爸爸突然蹲了下来,朝儿子大喊:“我需要一个拥抱!”
儿子愣了一下,爸爸再次喊道:“我需要一个拥抱!”
儿子彻底懵了,停止了哭闹,走上前别扭地抱了爸爸一下。爸爸则反手将儿子揽在怀里,过了好一阵儿,爸爸说:“谢谢,这正是我需要的。”
儿子颤抖着嘴唇,说:“我也一样。”
比起一句简单粗暴的“不许哭”,一个大大的拥抱更能激发出孩子好的一面。
从今天起,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多一点耐心,多一些理解。
能表达主见,说的话被重视
一位妈妈曾上网咨询,因为她感觉女儿越来越不听话。
安排她周末学奥数,她非要和同学去科技馆;建议她多看书,她说自己更喜欢纪录片。
就连吃饭穿衣的小事,她也很“挑剔“,对妈妈的安排表示不满。
为了这些鸡毛蒜皮,母女俩天天吵架……
对此,很多家长指出,孩子这是有主见了,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还有专业人士说:对选择权和掌控感的需要是每个人的天性。
只有做事的主语是“我”,生活才有意思,人生才有意义。
如果硬逼着孩子听话,他永远做不了自己的主。
你咨询他意见,他说“随便”;你给了他选择,他说“都行”,你把机会摆他眼前,他说“无所谓”。
这样的孩子,看似省心,实则最可怜,最令人心疼。
当你用爱为孩子都兜底,让孩子参与到决策中,鼓励他们表达自己时,你就会发现:
孩子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任性、不懂事。
第六层: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这话一点不假。
撒手不管的父母,固然是不负责的。
但事无巨细管控着孩子一举一动的父母,亦是一种灾难。
一位咨询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小阳今年上高一,每天起床困难,经常迟到。
为此,妈妈每天亲自盯着他起床、洗漱、送他上下学,甚至把家搬到了学校后面的小区,可即便如此,小阳还是常常迟到。
经过了解,咨询师发现,小阳对任何事都不在意,包括迟到这件事。
后来,小阳告诉咨询师,自己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放学后一群人一起回家,无论是走路或搭车都行,总之不是被妈妈接回去。
更让咨询师感到诧异的是:眼前这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竟从来没有在家和学校以外的地方一个人走过。
原因也很简单,妈妈不让。
但其实,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既是保护,也是分离。
第七层:
去年高考季,刷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58岁的父亲,从离家200多公里的地方,赶来给参加高考的儿子加油。
因没钱买花,父亲从地里摘了一朵向日葵,牢牢握在手里。
儿子从考场出来后,一见到父亲,就忍不住跪了下去:“感谢您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
而这一幕,恰巧被记者拍下。
后来,有人采访男孩,问他接下来的假期计划时,男孩笑了笑,言简意赅地说:“准备打暑假工挣学费。”
不禁让人想到作家三毛的一句话:
“人活着是件美好的事情,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
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
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赢,而是教他如何爱。
一个懂感恩、不忘本的孩子,即便暂时落后,终有一天,也能凭借自己的志气和毅力一飞冲天,实现人生价值。
点亮“在看”,与所有父母共勉。
来源:女儿派(ID: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我们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