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信任你、亲近你,从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来

教育   2025-01-06 07:04   北京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你的孩子在外遇到难题了,你会是他第一个求助的人吗?
你的孩子犯错了,他会有勇气跟你说真话吗?
你的孩子会主动跟你袒露自己的脆弱吗?
如果在你面前,孩子不敢说真话,不敢表达想法,不敢吐露心声,宁愿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这说明亲子之间出了信任问题。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
“要是让爸妈知道就惨了。”
或者
“我需要马上告诉爸爸妈妈这件事,请他们帮忙。”
这两者的差别,决定了孩子在成长之路上,会不会经常向父母倾诉心声,会不会在需要的时候向父母求助。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有的孩子有事宁愿自己扛,也不愿告诉父母?

恐惧的结果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7岁的小男孩和朋友打篮球时摔倒了,把手给摔折了。
他害怕被父母骂,生生地忍着疼痛,没跟大人说。
直到后面忍不了了,被父母发现了,才送往医院治疗。
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态度会直接关系到孩子是否愿意对父母坦诚。
对待闯祸的孩子,大人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如果是频繁的怒吼、咆哮或尖刻的指责,都会让孩子集中在你的愤怒之上,他们面临的是父母凶狠的目光、厌烦的语气、严厉的责罚,感受到的信息是:
惹了麻烦会被嫌弃、不被爱。
犯错渐渐地就和羞耻感挂上了钩,导致孩子犯错后的第一反应是:“千万不能让爸妈知道。”
撒谎、隐瞒、逃避,就成了孩子犯错后的惯用对策。
畏惧大人到这个地步,说明孩子心里是很没有安全感的。

失望的结果
人想要倾诉痛苦和脆弱时,需要一个很包容的环境。
孩子也是如此。
当孩子跟父母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心事,得到的却是猜疑、评判,孩子的心会很受伤,并开始质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早早地失去了沟通的欲望。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内心是缺爱、无助的,他们遇到事情后,认为就算告诉父母,他们不但不会和自己站在一起,可能还会反过来指责自己。
被大人视而不见或者错误对待,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感受。
记得有位朋友跟我说,小时候,他膝盖摔破了皮,流了血,当他哭着回家时,妈妈粗暴地扯着他的胳膊,破口大骂:
“我有没有跟你说过,放学回来别在路上打闹?你就是不听。”
慌慌张张给他处理伤口时,也不忘骂:“疼死你活该!”
从那以后,他受了点小伤,再也不敢让妈妈知道了。
等到他成年,他才渐渐意识到,妈妈刀子嘴的背后,是心疼和慌乱,然而遗憾的是,年幼的他,当时只记住了妈妈的焦躁和粗暴。
当孩子脆弱时,如果没有得到他们期盼的帮助和温暖的安慰时,就会早早地对父母关闭心门。

“被迫懂事”的结果
有事不敢和父母说,这句话也会戳中很多成年人的心。
有句话叫“报喜不报忧”,这是很多孩子成年后与父母分隔两地,亲子之间互动的普遍特点。
父母几乎很少从孩子那里听到诉苦的声音,问工作、问生活、问感情,孩子的回答往往都是:挺好。
事实上呢, 生活里的烦恼和压力,孩子都选择了自己消化。
这些年轻人不能确定,和父母袒露脆弱的结果是什么?有时候,会引来父母的失望;有时候,会引来父母无尽的抱怨和担心,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反而增添了心理压力。
相比较面前的困难,父母的愁云满面,更令他们难过。
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这些孩子遇到问题,往往选择独自承受。
小孩子也会如此,当他们难过了,最想找的人是爸妈,摔疼了、被欺负了,第一时间就是寻找爸爸妈妈的怀抱。
当孩子们长大了,情况完全变了,父母反而是最后一个知道孩子情绪的人。
为了不让父母操心,看到他们唉声叹气,他们会尽量乖巧听话,遇到问题选择沉默隐忍,而把伤痛藏在了心里。
这种懂事的背后,藏着孩子的孤独和无奈。

为人父母,要给孩子“报忧”的勇气
当孩子需要求助的时候,能否找家长、找老师,考验的就是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说:
小事情我管你们、骂你们,这是我的职责。

但是你们一旦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请你们不要因为害怕我骂你就不找老师,我跟你们保证:在威胁生命健康等大事情面前,我永远和你们站在一起。
这位班主任提醒学生:你们可以充分地信任我。
这实际上就是在给孩子兜底,让孩子知道真遇到难题了应该去找谁。
为人父母,我们时常也要有这样的明示或暗示。
告诉孩子:
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糟糕的事情,都可以告诉父母,这比自己一个人独自承担要更好。

爸爸妈妈跟你保证,我们不会推开你,我们会跟你一起面对。
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接纳和包容,如此一来,才能给孩子可以“报忧”,可以说真话的底气。
一定要孩子明白,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父母都会接住他。
除此之外,我们平时对待孩子的错误要更加包容。
不要让怒火把孩子给吓坏了,如果我们总是表现得怒不可遏,那么就会强化孩子对父母发怒的恐惧,这让孩子以后做事更不敢寻求家长的帮助。
孩子每一次犯错,只要大人合理引导,他们就能得到一个经验或一个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最终都会变成孩子成长的养分。
孩子不是非要打骂才能记住教训,有时候,父母的理解和友善,也能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会成长。
关心孩子时,也不要说反话、言不由衷的狠话。
孩子受伤了,父母心疼得要命,但说出来的却是:“你活该!”
如果是关心或者心疼孩子,那就直接表达关心和心疼。
爱的语言如果用错了,孩子是感受不到的。
总之,给孩子“报忧”的勇气,意味着:
重视孩子感受,不要用未经思考的话伤了他的心;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多一点宽容和耐心,平静地与孩子沟通;
多对孩子表达爱,孩子会充满安全感,自我价值感高。
当孩子感受到了你的包容,他才会在困难的时候,投入你的怀抱。
喜欢今天的文章,文末点个“在看”。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