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店为何成为时代的墓志铭

时事   2024-07-05 18:39   日本  

(本报记者 司平 / 特约评论员 潇恩)近日,上海梅龙镇伊势丹关店,27年历史就此落幕。店方的闭店公告写着“陪伴上海伊势丹一起度过繁花时代的每一位”,呼应它于《繁花》背景年代进入上海的历史。

起源于东京的高端日系百货伊势丹1993年进入上海。作为最早进入上海市场的日系百货之一,毫不夸张的说,伊势丹当时就是上海新潮、时髦的象征,亦是高端、品味的代表。但今天,她连“基本生存”都难以为继。

同一时期,东京地标之一西武池袋本店也在官方网站上更新了缩建计划。去年下半年,西武池袋本店的土地以约3000亿日元出售给了友都八喜集团(Yodobashi),在当时引发许多猜测。今年6月,新项目确立,计划在原址上重建一所百货店,面积从过去的8.8万平方米缩小为4.8万平方米;入驻商户数量从过去的745家缩减为380家。中日两国的百货零售站在了同样的十字路口。

6月30日,梅龙镇伊势丹正式闭店告别。闭店前夕,该店推出了感恩折扣,有品牌最低折扣达1.5折,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往捡漏。在中国社交平台上,“上海60岁阿姨暴雨送别伊势丹百货”的话题冲上热搜;在现场,也有很多人并未选购折扣品,而是拍照留念凝神观望。有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它27年的陪伴,有着全家三代人的回忆”……

这种闭店的盛况和老主顾们这般的留恋,差点让人忘记为什么要与它道别。据伊势丹财报,关闭上海店是因为“在过去的商业模式下存在存续经营的困难”。随着该店的终止运营,鼎盛时期在中国拥有近10家百货公司的伊势丹,如今在中国仅剩天津仁恒伊势丹一根“独苗”。

伊势丹走到今天,并非其一家的落寞,而是中国市场上百货商场的集体萧条。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至少有35家百货门店关闭。2023年,中国有21家百货商场停业闭店,其中也包括永旺等很多日系知名百货。

经历近30年的高速发展,从外商视角而言,今天的中国市场超级庞大但也非常细化。中国市场已经不是1997年伊势丹入驻时那个如饥似渴、撒一把种子便可繁花似锦的阶段。如今中国线上零售渗透率逼近30%,线下零售业态多元竞争,单一百货业态对当代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消费者的选择面也变得更广。伊势丹闭店当天,有消费者接受采访时表示“价格偏高”,如果不是近期打折,一般不会来消费。

上海梅龙镇伊势丹外观。图:伊势丹集团官网


日本也是一样。日本的百货零售业态成型于上世纪60年代经济腾飞年代。1965年,日本全国百货店营业额为0.86万亿日元。泡沫经济时期也是百货店的黄金时代,1991年,日本百货店销售额达到9.71万亿日元,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此后基本呈下滑趋势。最新统计的2023年,日本百货店年销售额为5.42万亿日元。

另一份对过去约15年间日本所有零售业态的统计显示:百货店营业额是唯一呈现下降趋势的。相比2008年,日本的百货店营业额下降22.6%;与此相对,超市增长21.6%,便利店增长48.4%,最惊人的自然是电商规模,扩大为14.2倍。

今年4月,日本各大百货店相继交出了看上去不错的成绩单,伊势丹、高岛屋、阪急阪神百货店等营业额同比前期均有增长。不过仔细一看,会发现主要的增长点集中在奢侈品箱包和手表等饰品,以及各类免税产品。

对此,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等机构指出:背后的原因更多在于日元贬值和入境游全面恢复的推动。6月30日,#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新三样#也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国内媒体称,十年前国人到日本喜欢买马桶盖和电饭煲,如今喜欢买奢侈品和珍珠。这也就是说,日本建在繁华地段的百货店或许可以大体维持下去,但需要日元低汇率推动外国游客大量购入奢侈品。

西武池袋本店缩建后概念图。图:西武、SOGO官网


日本有评论指出,十几年中,随着电商的兴起,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零售行业都在经历从百货的“百”向“个”的转变。原本,百货店的功能不仅是购物,还是一个综合性的休闲空间。但今天的消费者已经没有了过去那样用一整个周末的下午,和家人朋友慢悠悠地转百货店的耐心和闲心。在需要购物时,人们倾向于打开手机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直接下单,需要团聚时,他们也有了比百货商场更多样化的去处。

7月3日,西武池袋本店所在的池袋丰岛区区长对日本《读卖新闻》记者表示:(无论百货零售业对日本经济的推动是否如前,都)支持新建筑维持百货店的原貌。自去年该建筑宣布出售以来,当地政府收到了大量市民的联络,他们仍旧希望此处保留一个百货店的热闹景象,担心换成别的商业设施破坏了他们记忆中的风景。

对日本而言,百货业态开始变得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种处境,与2025年即将在大阪召开的世博会有些相似。疫情后的首个世博会原本是全球的一件大事,但民间对此似乎兴致不高。如果说一百多年前的世博会给了参与者一个看“西洋镜”的机会,那么在打开社交媒体随时都有全球最新鲜的现场视频的今天,这种机会就变得没有太大意义。无论百货店还是世博会,都需要被重新定义,以适应新的时代;又或者沉入历史,成为时代的墓志铭。

-完-

热点回顾

▶︎胡友平女士在日本引发的三波舆情
▶︎日本发行新纸币,可能是最后一代
▶︎网传赴日签证收紧,到底是什么回事?
▶︎东京选个知事,干嘛扯上中国?
▶︎承认吧,日本已经开放移民
▶︎今后的日本,顾客不再是上帝?
▶︎日本的“夫妻同姓”制度,谁在支持,谁在反对?

▶︎毕业等于就业,日本应届生赢麻了?
▶︎死亡率30%,日本爆发“食人菌”感染病,如何防范
▶︎中国游客买爆日本,是真的吗?| 新报观察
▶︎日本枥木县山间 两具“华人”焦尸背后 | 追踪

阅读更多内容长按二维码识别

东方新报视频号

东方新报网站

《东方新报》创刊于1995年,中日双语 

“点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东方新话
《东方新报》创刊于1995年,中日双语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