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票房破新高,电影市场的最后狂欢

文摘   2025-01-31 20:00   北京  

点击上方 “新个体” 关注公众号

回复 “合集” 获取“自媒体和个人IP系列文章”



这是立心的第1233篇公众号文章

欢迎拉至文末加微信,联系我们



截止大年初二,春节档票房突破36亿,打破历史纪录。预约售票数据更是一周就突破了去年的最终票房成绩。
 
但我看到的并不是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这更像是电影市场低迷消沉良久后的一次回光返照,后继无力,最后的燃烧和狂欢。


「高票房的秘籍:六部春节档,无一新面孔」


其实今年票房高,一丁点都不奇怪。

今年的春节档上了六部电影:《哪吒》《唐探》《封神》《射雕》《熊出没》和《蛟龙行动》(《红海行动》续作)。六个大片,没有一个新的主题,全部都是大IP的续作、翻拍。

第一,这种成熟大IP,本身就有固定的受众粉丝买单。
第二,对于非粉丝,这些主题耳熟能详,有一定的认知度,好接受。
第三,都是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爆款选题,爆款都是重复的。

新内容是出海碰运气,抄爆款是保险箱取钱。

我们做自媒体也是的,想快速起号一定是抄爆款。新主题是新内容是有风险的,没人知道市场反馈如何,但大IP的续作是有保障的,数据不会差。

这是非常保守的一种操作。也是非常后期的一种操作。因为它虽然不出错,但是用不了几次。

出封神效果好,封神2效果可能也还行,一路封神3封神4,观众早晚会骂街。

这种高票房,其实是一种透支。

它的背后显露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信号:市场低迷,各家传媒也已经对市场失去了信心。

内容传媒的市场和企业发展一样,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在一个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市场环境里,创新是非常多的,内容很多元化。资本对于各种类型都愿意去尝试,总有人买单。

但在一个已经低迷、消沉的市场环境里,资本会更加趋近于保守策略——新主题的风险太高了。几乎所有的偏离的尝试,都会失败。

这种趋势其实去年已经有了,但去年好歹还有几部新主题。

而今年,六部大片,截然不同的出品公司,没有事先约定,无一例外选择了IP续作的保守模式,市场情况可见一斑。


「从合家欢到反抗斗争:高燃的背后是带不动的市场」

往年的春节档,总是合家欢,轻喜剧,家庭片,是少不了的。

但这两年的春节档,越来越开始抛弃这种氛围,往高燃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极其奇怪、反常的操作。

春节档电影是特别讲究一个氛围的。基本找不到任何一个其他日子,像春节这样,全国十几亿人民在同一个氛围里,做同一件事情。

春节的主题就是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看个片,最好。


而今年的春节档都是什么?战争,反抗,斗争。全是恢弘大制作,没有一点小家的温馨。

蒙宋之战,武侠大片。武王伐纣,哪吒复仇,神话战争。深海战争,在美华人的斗争,现实斗争。

魔童哪吒,一个年轻人反抗父辈的斗争。封神,有女将军邓婵玉突破封锁建功立业。射雕,是草根郭靖的逆袭。唐探,蛟龙行动,讲弱势华人在国际上的权力斗争。

这就像什么?一个男生给女生表白,不去看浪漫片,非要去看战争片。人家男女主牵手,拥抱,感人之处,你们也能自然表达。人家高喊冲啊,你们也牵起了手,这是兄弟情吗?

春节档一家子一起看战争片,大家一起冲锋,携手杀敌?奇怪不奇怪?

为什么会这样?

人群变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电影,不是作为过节的一种方式,而是一个人实在无聊,去电影院消遣时间

心态变了生活压力大,工作焦虑,大家都太丧了,都需要情绪出口。看一场热血沸腾的电影,总能让你已经快静止的精神状态跟着燃两秒,感觉自己重新活过来了。新的一年,有了点动力

越是低迷,越需要能量提振。低迷的越厉害,越要用猛药。

不论是今天的电影市场,还是今天的消费市场,没有人再能看的进丧丧的东西了——这根本就让大家提不起劲来拍摄,也提不起劲来买票。

改命,反叛。是大家内心的大声呐喊。

电影不是电影,自媒体也不是自媒体。所有的内容传媒,本质上,都是“人大代表”,替普通人表达他们的心声。

六部大片,截然不同的题材,模式、内核、元素却极其相似——大家都找不到新的兴趣激发点了。

大家没有更多的心声和情绪,也没有更多的需求。市场实在不知道,还能去满足什么。


「自媒体网剧与短剧横行,电影失去基本盘」

这几年,院线电影受线上冲击巨大。自媒体市场和电影院线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370亿,2024年已经达到500亿,涨幅逼近50%。而电影呢?2023年市场规模540亿,2024年才400多亿。市场规模在下降,甚至连总体市场规模都已经被短剧反超了。

相比于电视,电影时间更短,沉浸感更强,有另外的一番市场。但这几点优势在短剧面前,毫无竞争力。

看电影,观众会挑画面是不是精致,剧情是不是合理,演员的演技如何。

但短剧,无人在意。

抖音的评论区充斥着“我是新来的傻子”这样的自嘲,和“太爽了”这样的赞叹。
粗糙的画面,浮夸的演技,无脑的剧情。用户都知道,用户都接受。

一边骂,但一边就是爱看。

最简单原始的荷尔蒙冲动,最能满足用户的胃口。

几分钱,缓解一下心里难耐的冲动,不需要太多决策,购买就完成了。

爽一下,对于现在压力这么大、这么压抑的人们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体验。而它的成本,竟然这么低。

相比于在生活中取得成绩,相比于高价的购物,甚至相比于花时间升级游戏,短剧的爽都要来的更快,更有性价比

钱就这样一点一点无知觉的积少成多,变成1天1亿,流进了制作方的口袋里。

而电影呢,相形见绌。


根据灯塔研究院数据显示,电影市场时下最受欢迎的题材,是喜剧。喜剧本来是最解压的。

但喜剧,最不需要完整的剧情和长篇幅。在这点上,长电影和短剧相比并没有任何优势。

现在唯一值得一提的或许只有电影院的氛围和感受。但这些,在VR时代也会变得越来越不需要去电影院。
 
电影院的出路在哪里?或许,就和纸媒一样,最终沦为一小部分老人的回忆。


春节福利: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助理微信,领取一份新年商业趋势大纲+时下运营热电。


如果你在内容营销、商业IP打造上面遇到问题,也可以领取一份商业IP诊断表,帮你诊断你的问题。


新个体 New Individual
点我关注,和几千位优秀年轻人们共同成长。助力和陪伴每个人发掘潜能,摆脱焦虑,在属于自己的职业路上加速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