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老师◈如何正确理解修学人要跟随一个老师?
乐活
2024-11-26 07:46
天津
![]()
如何正确理解修学人要跟随一个老师?
前不久有同修发问题来提了,说现在有修学人强调一个老师、一部《无量寿经》,这个对不对?你一执着,什么都不对;你不执着,那不得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一切都不执着了,你看什么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你自己的觉性起作用了,这边跟你讲,你对;那边跟你讲,你对。这是一个典故,有两个沙弥吵起来了,跑去找老和尚。这个甲去找老和尚,找老和尚评评理,老和尚说你对;后来那个乙也来了,谁谁谁怎样,很过分,老和尚说你对。结果从桌子底下爬出一个小沙弥来了,「老和尚,这个事情应该不是甲对就是乙对,不能两个都对」,老和尚说你也对。他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没有分别执着。为什么?这些人都在气头上,你跟他讲道理,他说师父都不站我这边,好难受,你先顺着他。隔天老和尚升座讲经,讲讲讲讲讲,把理讲清楚了,他们的心已经从情绪里面出来了,一听,不好意思,昨天还在老和尚面前在那里告状。所以不执着的人他能洞察人心的状态,他不跟人家的情绪去顶。我们今天跟哪个人能够闹情绪,对方再怎么错,我们也差不了多少,叫半斤八两,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我们的习气跟他的习气杠起来了。这老和尚都有指导我们,我们听完老和尚这段开示还去顶,那不是跟这么好的因缘过不去?这么好的教诲你不纳受,那不是折自己的福报?这样的开示不容易听到,听一遍就要把它纳受在心里,遇到境界就把它用出来,那是大福报的人,你就关关难过关关过,你心中有老和尚的法。有佛法就有办法。福在受谏,尤其老和尚讲的经教,那是他一生修学的智慧跟人生的阅历。我们是他孙子辈的,能纳受他这些智慧阅历,我们人生少走多少弯路,我们可以很年轻的时候就老成持重。大家有没有观察,老和尚都交怎样的朋友?找怎样的良师益友?我们从他老人家讲经的时候,他找的朱镜宙老居士,那是爷爷辈的;找的善知识李炳南老师,爷爷辈的,难怪老人家的见识不一般,看到世界的问题都能开出解决的方法来。刚刚跟大家在探讨,不能出现执着,你念佛号也不能出现应付的执着,要愈念愈想念,这要自己检查。哪有每一天念一万念到相应还不会自己增加的?念一万是手段,目的是什么?时时提起佛号来,可不能忘了这个目标,能念到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刚刚提到你要不执着,比方说一个老师一条路,现在老和尚圆寂了,这一个老师怎么奉行?依然依止老和尚的教诲,得力了,那就有成就。一个老师跟得力是圆融的。四依法里面,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你要得力,不然你都不得力,老和尚的经教你又深入不了,你又执着在一个老师,那你不是把你的法身慧命给误了吗?而且老和尚说了,一个弘法的人假如没有传人,他的成就等于零。老和尚这段话的用意是什么?弘法者把培养出传法的人列为第一重要的事。老和尚出家之后都在培养弘法人才承传法,他老人家知道这个重要性。我们观察老和尚在重要的会议、重要的法会都发表专题演讲,用意在哪?那么多信众在修学,听执着了、听偏了,及时护念提醒。「善学佛法与传统文化」,有人听偏了、思惟偏了。现在老人家圆寂了,听偏的人谁来护念?当然是承传老和尚的弟子们要护念,你要配合老师一代时教,护念好跟老师有缘的众生。而我们相信老和尚圆寂了,依老和尚的经教得力的,那他也能成就。你看孟子跟孔子学,孔子不在了,人家学成功了。莲池大师不在了,蕅益大师跟着他的教诲学,也成就了,那是真得力。所以一个老师是对的,但你不能执持这个道理,而没有客观看待自己的状态。我们从历史来看,五祖圆寂了,请问跟着五祖学的还不得力的人要跟谁学?要跟六祖,六祖成就了,他能看到修学人的偏颇处。可是假如五祖的弟子有情执,「不行,我是跟五祖学的,我才不听六祖的」,那他可能得度的机缘就没了。这些公案我们也要懂得去体会。大家感受感受,我们这一二代都是成年才学的,那个执着劲一上来,哪句话都能执着,哪个点都能执着,一不小心执着点就上来了。看看自己有没有执着,常常照镜子,人那个执着劲一起来,身心不放松,脸上肌肉不是很平衡。我也做得不好,我的肌肉也不够放松。观自在菩萨,观自己自不自在。大家注意去观察自己的表情、他人的表情,那个执着劲一上来,那个表情铁定会展现出那个执着的劲来。——恭录自:「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学习分享(第六十二集)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