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老师◈如何正确理解修学人要跟随一个老师?

乐活   2024-11-26 07:46   天津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

如何正确理解修学人要跟随一个老师?

前不久有同修发问题来提了,说现在有修学人强调一个老师、一部《无量寿经》,这个对不对?你一执着,什么都不对;你不执着,那不得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一切都不执着了,你看什么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你自己的觉性起作用了,这边跟你讲,你对;那边跟你讲,你对。这是一个典故,有两个沙弥吵起来了,跑去找老和尚。这个甲去找老和尚,找老和尚评评理,老和尚说你对;后来那个乙也来了,谁谁谁怎样,很过分,老和尚说你对。结果从桌子底下爬出一个小沙弥来了,「老和尚,这个事情应该不是甲对就是乙对,不能两个都对」,老和尚说你也对。他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没有分别执着。为什么?这些人都在气头上,你跟他讲道理,他说师父都不站我这边,好难受,你先顺着他。隔天老和尚升座讲经,讲讲讲讲讲,把理讲清楚了,他们的心已经从情绪里面出来了,一听,不好意思,昨天还在老和尚面前在那里告状。

所以不执着的人他能洞察人心的状态,他不跟人家的情绪去顶。我们今天跟哪个人能够闹情绪,对方再怎么错,我们也差不了多少,叫半斤八两,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我们的习气跟他的习气杠起来了。这老和尚都有指导我们,我们听完老和尚这段开示还去顶,那不是跟这么好的因缘过不去?这么好的教诲你不纳受,那不是折自己的福报?这样的开示不容易听到,听一遍就要把它纳受在心里,遇到境界就把它用出来,那是大福报的人,你就关关难过关关过,你心中有老和尚的法。有佛法就有办法。

福在受谏,尤其老和尚讲的经教,那是他一生修学的智慧跟人生的阅历。我们是他孙子辈的,能纳受他这些智慧阅历,我们人生少走多少弯路,我们可以很年轻的时候就老成持重。大家有没有观察,老和尚都交怎样的朋友?找怎样的良师益友?我们从他老人家讲经的时候,他找的朱镜宙老居士,那是爷爷辈的;找的善知识李炳南老师,爷爷辈的,难怪老人家的见识不一般,看到世界的问题都能开出解决的方法来。

刚刚跟大家在探讨,不能出现执着,你念佛号也不能出现应付的执着,要愈念愈想念,这要自己检查。哪有每一天念一万念到相应还不会自己增加的?念一万是手段,目的是什么?时时提起佛号来,可不能忘了这个目标,能念到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刚刚提到你要不执着,比方说一个老师一条路,现在老和尚圆寂了,这一个老师怎么奉行?依然依止老和尚的教诲,得力了,那就有成就。一个老师跟得力是圆融的。四依法里面,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你要得力,不然你都不得力,老和尚的经教你又深入不了,你又执着在一个老师,那你不是把你的法身慧命给误了吗?而且老和尚说了,一个弘法的人假如没有传人,他的成就等于零。老和尚这段话的用意是什么?弘法者把培养出传法的人列为第一重要的事。老和尚出家之后都在培养弘法人才承传法,他老人家知道这个重要性。

我们观察老和尚在重要的会议、重要的法会都发表专题演讲,用意在哪?那么多信众在修学,听执着了、听偏了,及时护念提醒。「善学佛法与传统文化」,有人听偏了、思惟偏了。现在老人家圆寂了,听偏的人谁来护念?当然是承传老和尚的弟子们要护念,你要配合老师一代时教,护念好跟老师有缘的众生。而我们相信老和尚圆寂了,依老和尚的经教得力的,那他也能成就。你看孟子跟孔子学,孔子不在了,人家学成功了。莲池大师不在了,蕅益大师跟着他的教诲学,也成就了,那是真得力。

所以一个老师是对的,但你不能执持这个道理,而没有客观看待自己的状态。我们从历史来看,五祖圆寂了,请问跟着五祖学的还不得力的人要跟谁学?要跟六祖,六祖成就了,他能看到修学人的偏颇处。可是假如五祖的弟子有情执,「不行,我是跟五祖学的,我才不听六祖的」,那他可能得度的机缘就没了。

这些公案我们也要懂得去体会。大家感受感受,我们这一二代都是成年才学的,那个执着劲一上来,哪句话都能执着,哪个点都能执着,一不小心执着点就上来了。看看自己有没有执着,常常照镜子,人那个执着劲一起来,身心不放松,脸上肌肉不是很平衡。我也做得不好,我的肌肉也不够放松。观自在菩萨,观自己自不自在。大家注意去观察自己的表情、他人的表情,那个执着劲一上来,那个表情铁定会展现出那个执着的劲来。

——恭录自:「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学习分享(第六十二集)


往/期/回/顾

↓ 上下滑动翻看

43、从五个向度勘验真心
42、念Fo法门成就有多快
41、老实持名,就是中了佛Fo门第一特奖
40、十善业是成Fo的重要根基
39、引导孩子,父母在家该怎么做?
38、如何引导孩子走出不良习惯和玩乐
37、男忠良,女就变柔顺;女柔顺,男也变忠良
36、实践忠恕之道从奉养父母开始
35、境界没有问题
34、谈论自我修身相对于利益大众是否比较狭隘
33、会听话,听懂话
32、扎根和一门深入有没有冲突
31、圣贤教育是内学
30、学习一定要主动
28、“学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是最好的供养”学习分享
27、随顺圣贤佛菩萨教诲,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
26、守师承的深意
25、真正的善知识一定有师承
24、如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历事练心
23、「在这个世间吃一点苦头好」学习分享 —弘护应有的警觉性02
22、「在这个世间吃一点苦头好」学习分享 —弘护应有的警觉性01
21、“真干者,节省时间,爱惜精力,作钝功夫”,如何理解“作钝功夫”
20、要有能力来辨别善知识
18、对领导和团体信心不足应如何面对
17、忠恕之道03—如何落实在人际相处
16、忠恕之道02
15、忠恕之道01
14、为政在人
13、有佛法就有办法
12、处处善思惟
11、生活工作中如何积功累德(下)
10、生活工作中如何积功累德(上)
9、面对境界 如何提起正念
8、每天念佛应念多少
7、从师父上人的教诲谈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6、用心如镜怎么练?面对一切人事境缘提起佛号
5、以史为鉴
4、何谓老实、听话、真干
3、学习首重立志
2、如何才能快速的突破所知障和烦恼障
1、师长妙法

孝亲孝亲尊师
个人编辑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