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老师◈谈论自我修身相对于利益大众是否比较狭隘

乐活   2024-08-08 11:43   天津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

谈论自我修身相对于利益大众是否比较狭隘

  霍同学的问题,说成德有强调说所写的文章、所讲的东西,都要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利益大众修齐治平的问题,能够针对这个来写文章、来讲课。请问,若我们谈到的是比较偏向自我修身对治自身习气的问题,是否会比较狭隘?

  我们看事情不能着相,比方那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我现在这个是谈我自己的,那是不是变得狭隘了?这不能在相上看事情,我们首先是用明明德去亲民,所以我们现在谈自我修身对治自身的习气,这个是属于在明明德当中下功夫,因为有了明明德,才能用我们的明明德的功夫去供养给大众,才有办法亲民。所以自觉才能觉他,自他是不二。

  《大学》也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我们现在行的是菩萨道,大乘菩萨是论心,大乘菩萨戒是论心不论事。所以很多问题可能要变成要问自己,不是问别人,因为自己起什么心念自己比较清楚。我今天写这篇论文,我是谈自我修身对治我自身习气,但是我写这篇的目的是什么?所以为什么一开始跟大家谈到,我们为什么学《太上感应篇》?我们自己的动机自己愈清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很扎实。所以还是要多反问自己,我的因地,因地要真,果才会真。

  所以这个答案,假如问说有没有比较狭隘?这个还是要看我们只是为了自己了脱,写这篇文章那也是自了汉;假如我写这篇文章是要供养大众,但是我得自己解行相应,我才写得出真实的一种修学的功夫,这个就处于大乘菩萨。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首重扩宽心量,这个也是老法师特别教导我们的。因为我们的心量拓宽,才能跟儒释道的这些经典相应;不相应,这个法就装不了,这个法就入不了我们的心。而我们也观察自己、观察他人,也都有小乘的习气。就是《劝发菩提心文》里面说的:「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所以《劝发菩提心文》其实对我们修行是最重要的主帅,不能随时忘失掉了。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忘失菩提心做任何事情,是名魔业。所以写论文亦然,要是以菩提心为首要。  
往/期/回/顾

↓ 上下滑动翻看

33、会听话,听懂话
32、扎根和一门深入有没有冲突
31、圣贤教育是内学
30、学习一定要主动
28、“学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是最好的供养”学习分享
27、随顺圣贤佛菩萨教诲,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
26、守师承的深意
25、真正的善知识一定有师承
24、如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历事练心
23、「在这个世间吃一点苦头好」学习分享 —弘护应有的警觉性02
22、「在这个世间吃一点苦头好」学习分享 —弘护应有的警觉性01
21、“真干者,节省时间,爱惜精力,作钝功夫”,如何理解“作钝功夫”
20、要有能力来辨别善知识
18、对领导和团体信心不足应如何面对
17、忠恕之道03—如何落实在人际相处
16、忠恕之道02
15、忠恕之道01
14、为政在人
13、有佛法就有办法
12、处处善思惟
11、生活工作中如何积功累德(下)
10、生活工作中如何积功累德(上)
9、面对境界 如何提起正念
8、每天念佛应念多少
7、从师父上人的教诲谈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6、用心如镜怎么练?面对一切人事境缘提起佛号
5、以史为鉴
4、何谓老实、听话、真干
3、学习首重立志
2、如何才能快速的突破所知障和烦恼障
1、师长妙法



孝亲孝亲尊师
个人编辑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