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老师◈​​我们真的放得下吗?

乐活   2025-01-14 21:26   天津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

我们真的放得下吗?

  安住当下,不然你产生担忧的时候,那是属于未来烦恼,甚至是现在烦恼了。那一有烦恼,就是分别执着;一有分别执着,就是轮回心。所以在那里担心死生事大,看起来是在担心生死大事,事实上对生死的理还没有看清楚。六道轮回从哪里来?从执着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有这些担忧、害怕的心理,其实都是轮回心。所以我们要出离轮回,就得要不要动执着。那怎么不动?现在一下做不到,就得历事练心。

  刚刚学长说的,不断在境界当中看到自己的分别执着,进而去放下它,这个叫真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放下的功夫,就是六根接触六尘不起贪瞋痴慢疑这些见思烦恼。虽然不是一步到位,但是我们在每一个当下都得要克念作圣,都要有那种「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的一种勇气跟决心来对治习气,不这么样,要突破无始劫的每一个习气不容易,都要效法颜回不贰过的态度跟决心。

  学长刚刚讲的就是历事练心,然后不断的观照到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赶紧把它转成正念、转成佛号。虽然我们是想着一定要出离生死,也要认知到老法师的法语,在「菩提心贯注在整个生命中」说的,轮回心修什么样的法都不能往生。我们听经闻法,就是要把轮回心认识清楚,然后不要再起这些念头。

  执着里面就是见思惑,见惑:身见、边见,边见就是对立,身见就是一直把这个身体当我。这一关要转,那就要告诉自己,一切众生是我,不是这个身是我。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法身,所以念念为他人着想,那是真正知道众生就是我,「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所以这个身见要轻,那得要念念为他人着想,以师父这句法语来下功夫,不然不进则退,这个身见有可能还愈来愈重。

  其实成德也都见过一些临终的情况,甚至是晚年的情况,以前担心孩子、担心孙子、担心很多事情,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这些都是其次了,都是想自己的不舒服、病痛,可见得对这个身体的执着也是挺重的。假如我们有警觉性了,就会不断的要把这个自己放下来,念念为他人去着想。我们看到很多利益众生的人,他生病的时候,好像病痛都不重。其实愈执着身的人,病来的时候愈痛;愈不执着的人,病来的时候轻,甚至是重罪轻报。

  我们看到刘素云老师就是非常好的例子。甚至于我们听过黄念祖老居士说到,他有一个学生,当时候腰疼得不得了,他就把它当作逆增上缘,精进念佛,念啊念啊,结果念到身体没有了,当然这个是要念到很下功夫,结果这个病就好了。

  其实身体也是虚妄的,我们太把它执着了,它才会障碍我们这么重,这是身见。边见,边见就是对立,跟一切人事物不对立。还有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这个戒取见就是从果推因,把这个原因推错了,我们会误会自己,也会误会别人。见取见就是从因推果,把这个结果推错了。比方说有一个人进了禅定,他看到那个牛生天了,他就觉得因为牛吃草所以生天,他就下这个判断,又没有佛经参考,结果他就告诉大家要吃草才能生天,他就是把生天的因给推错了,这个就是属于戒取见。这些都是属于什么?成见。我们常说某人成见很深,那个就是因果推错了,又自以为很正确,就障碍自己,甚至还去到处讲他的说法,就误导了别人,这见惑。

  思惑,贪瞋痴慢疑都是思惑。比方说这个贪就很厉害,「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因忘自性弥陀佛,意念纷驰总是魔」。其实我们「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染着,我们认贼作父,把这个贪瞋痴当作自己本有的,我这个人个性就是这样,我本来就是这样,那就愈认愈错了,错到连自己本来的真心都认识不了了。

  而我们今天要把轮回心看清楚,比方曾经听过黄念祖老居士讲一段话,特别重要,他说:「喜欢什么是留恋娑婆」,这一句我们可能都认可;接着黄老说,「讨厌什么也是留恋娑婆」,因为讨厌跟喜欢都是情见,就是我们的情执产生作用。情执讲得具体一点,爱憎的心,喜欢是爱,讨厌是憎恨,爱憎就是轮回心。所以黄老这个开示很重要,讨厌什么也是留恋娑婆。

  其实会讨厌的人,假如境界变成他喜欢的时候,可能他就陷进去了,他就不见得迫切的要求生净土了。假如一个人很生气,他的儿子不孝,他说:「我孩子气死我了,我要求生净土了。」突然他孩子对他好了,可能就不一定了。

  我们也要反思到,我们是不是有爱憎心?我们是不是还有讨厌的人、讨厌的事,不想做这个,来了都硬是要把它推掉?还有不喜欢的物。只要还有讨厌的人、事、物,可能都是因为我们有喜欢喜欢不到了,最后变成讨厌了,都是情感、情执在作用,这个我们得认知清楚才行。

  所以要把这些轮回心放得下,这个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才是真正的出离心。然后出离心跟念生死苦,跟念众生恩,念佛陀、父母、老师、施主的恩,都是属于菩提心、都是真心。  


往/期/回/顾

↓ 上下滑动翻看

47、往生具备的条件
46、如何正确理解修学人要跟随一个老师?
45、谨防轻忽养识
44、念佛有没有愈念愈相应
43、从五个向度勘验真心
42、念Fo法门成就有多快
41、老实持名,就是中了佛Fo门第一特奖
40、十善业是成Fo的重要根基
39、引导孩子,父母在家该怎么做?
38、如何引导孩子走出不良习惯和玩乐
37、男忠良,女就变柔顺;女柔顺,男也变忠良
36、实践忠恕之道从奉养父母开始
35、境界没有问题
34、谈论自我修身相对于利益大众是否比较狭隘
33、会听话,听懂话
32、扎根和一门深入有没有冲突
31、圣贤教育是内学
30、学习一定要主动
28、“学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是最好的供养”学习分享
27、随顺圣贤佛菩萨教诲,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
26、守师承的深意
25、真正的善知识一定有师承
24、如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历事练心
23、「在这个世间吃一点苦头好」学习分享 —弘护应有的警觉性02
22、「在这个世间吃一点苦头好」学习分享 —弘护应有的警觉性01
21、“真干者,节省时间,爱惜精力,作钝功夫”,如何理解“作钝功夫”
20、要有能力来辨别善知识
18、对领导和团体信心不足应如何面对
17、忠恕之道03—如何落实在人际相处
16、忠恕之道02
15、忠恕之道01
14、为政在人
13、有佛法就有办法
12、处处善思惟
11、生活工作中如何积功累德(下)
10、生活工作中如何积功累德(上)
9、面对境界 如何提起正念
8、每天念佛应念多少
7、从师父上人的教诲谈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6、用心如镜怎么练?面对一切人事境缘提起佛号
5、以史为鉴
4、何谓老实、听话、真干
3、学习首重立志
2、如何才能快速的突破所知障和烦恼障
1、师长妙法

孝亲孝亲尊师
个人编辑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