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放得下吗?
安住当下,不然你产生担忧的时候,那是属于未来烦恼,甚至是现在烦恼了。那一有烦恼,就是分别执着;一有分别执着,就是轮回心。所以在那里担心死生事大,看起来是在担心生死大事,事实上对生死的理还没有看清楚。六道轮回从哪里来?从执着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有这些担忧、害怕的心理,其实都是轮回心。所以我们要出离轮回,就得要不要动执着。那怎么不动?现在一下做不到,就得历事练心。
刚刚学长说的,不断在境界当中看到自己的分别执着,进而去放下它,这个叫真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放下的功夫,就是六根接触六尘不起贪瞋痴慢疑这些见思烦恼。虽然不是一步到位,但是我们在每一个当下都得要克念作圣,都要有那种「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的一种勇气跟决心来对治习气,不这么样,要突破无始劫的每一个习气不容易,都要效法颜回不贰过的态度跟决心。
学长刚刚讲的就是历事练心,然后不断的观照到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赶紧把它转成正念、转成佛号。虽然我们是想着一定要出离生死,也要认知到老法师的法语,在「菩提心贯注在整个生命中」说的,轮回心修什么样的法都不能往生。我们听经闻法,就是要把轮回心认识清楚,然后不要再起这些念头。
执着里面就是见思惑,见惑:身见、边见,边见就是对立,身见就是一直把这个身体当我。这一关要转,那就要告诉自己,一切众生是我,不是这个身是我。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法身,所以念念为他人着想,那是真正知道众生就是我,「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所以这个身见要轻,那得要念念为他人着想,以师父这句法语来下功夫,不然不进则退,这个身见有可能还愈来愈重。
其实成德也都见过一些临终的情况,甚至是晚年的情况,以前担心孩子、担心孙子、担心很多事情,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这些都是其次了,都是想自己的不舒服、病痛,可见得对这个身体的执着也是挺重的。假如我们有警觉性了,就会不断的要把这个自己放下来,念念为他人去着想。我们看到很多利益众生的人,他生病的时候,好像病痛都不重。其实愈执着身的人,病来的时候愈痛;愈不执着的人,病来的时候轻,甚至是重罪轻报。
我们看到刘素云老师就是非常好的例子。甚至于我们听过黄念祖老居士说到,他有一个学生,当时候腰疼得不得了,他就把它当作逆增上缘,精进念佛,念啊念啊,结果念到身体没有了,当然这个是要念到很下功夫,结果这个病就好了。
其实身体也是虚妄的,我们太把它执着了,它才会障碍我们这么重,这是身见。边见,边见就是对立,跟一切人事物不对立。还有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这个戒取见就是从果推因,把这个原因推错了,我们会误会自己,也会误会别人。见取见就是从因推果,把这个结果推错了。比方说有一个人进了禅定,他看到那个牛生天了,他就觉得因为牛吃草所以生天,他就下这个判断,又没有佛经参考,结果他就告诉大家要吃草才能生天,他就是把生天的因给推错了,这个就是属于戒取见。这些都是属于什么?成见。我们常说某人成见很深,那个就是因果推错了,又自以为很正确,就障碍自己,甚至还去到处讲他的说法,就误导了别人,这见惑。
思惑,贪瞋痴慢疑都是思惑。比方说这个贪就很厉害,「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因忘自性弥陀佛,意念纷驰总是魔」。其实我们「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染着,我们认贼作父,把这个贪瞋痴当作自己本有的,我这个人个性就是这样,我本来就是这样,那就愈认愈错了,错到连自己本来的真心都认识不了了。
而我们今天要把轮回心看清楚,比方曾经听过黄念祖老居士讲一段话,特别重要,他说:「喜欢什么是留恋娑婆」,这一句我们可能都认可;接着黄老说,「讨厌什么也是留恋娑婆」,因为讨厌跟喜欢都是情见,就是我们的情执产生作用。情执讲得具体一点,爱憎的心,喜欢是爱,讨厌是憎恨,爱憎就是轮回心。所以黄老这个开示很重要,讨厌什么也是留恋娑婆。
其实会讨厌的人,假如境界变成他喜欢的时候,可能他就陷进去了,他就不见得迫切的要求生净土了。假如一个人很生气,他的儿子不孝,他说:「我孩子气死我了,我要求生净土了。」突然他孩子对他好了,可能就不一定了。
我们也要反思到,我们是不是有爱憎心?我们是不是还有讨厌的人、讨厌的事,不想做这个,来了都硬是要把它推掉?还有不喜欢的物。只要还有讨厌的人、事、物,可能都是因为我们有喜欢喜欢不到了,最后变成讨厌了,都是情感、情执在作用,这个我们得认知清楚才行。
所以要把这些轮回心放得下,这个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才是真正的出离心。然后出离心跟念生死苦,跟念众生恩,念佛陀、父母、老师、施主的恩,都是属于菩提心、都是真心。
↓ 上下滑动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