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件宋画空前集结!争议之下,浙博《问羽》展值得看吗?
文化
文化
2024-11-21 19:30
浙江
先不说,厚积薄发的上博书画馆终于盛大开馆,眼下浙博的建馆95周年大展“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也赚足了眼球。
展览现场这次年度大展堪称当今宋代花鸟画真迹最集中的一次展示,分“追千古”“访山野”“入画境”三个单元,不仅集中了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吉林省博物院和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15幅宋画真迹,还有李成、唐希雅、李迪和梁楷等宋代花鸟画名家作品,很多作品都是首次对外展览。李成 寒鸦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佚名 红果绿鹎图 (上海博物馆藏)
但自展览开展以来,问羽展的口碑却十分两极分化。喜欢的人流连于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展览项目,赞他设计精致、视角独特;失望而归的人也遗憾于拍照的不易、过暗的灯光和布展上的设置……纷纷扰扰的争论之下,“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究竟值不值得去看?我们特邀已经第一时间打卡过展览的“白衣”李涛老师,为我们带来第一手的观展解说。
李 涛
大学教师,博物馆达人
积淀了深厚的文史知识
多次担任艺旅文化游学导师
源于“爱好”这一强大的原动力
李老师讲课生动风趣、不拘一格
因其“文理融通、学贯东西”的特点
粉丝亲切赐予“涛神”称号
当然,如果你已经心动却担心看不懂,我们也特邀台湾文化学者东野老师,与我们一起进入这片花鸟构成的“奇妙自然”。11月30日上午10:30-12:30,和我们一起解读《问羽》大展,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山川草木,感受宋代文人对山林的挚爱。感兴趣的艺友们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城市活动第一手讯息!
△了解更多城市站活动资讯,可扫码添加客服△
回复【城市】,邀您进入相关社群
作为浙江省博物馆95周年的年度大展,这次展览的很多宋画都是平常难得一见的作品。比如辽博来的唐希雅款花鸟册页,据我所知之前官方没有宣传过,我也未曾见过它在辽博的展览中展出。唐希雅(款) 花鸟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尽管唐希雅的作品数量不多,甚至少有能确认确实是他所作的作品,但他却在画师记录中频繁被提及。特别是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的记录中,唐希雅常被列为“南唐神品”(也有人说逸品),这是当时对画师的最高评价。第二件就是国家博物馆的那件《果熟来禽图》,这件是大名鼎鼎的三胞之一:同样画面的画作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也都有一件。无论哪一件,我们都可以断定它们体现了南宋画院的风格。即使某些作品可能并非直接出自南宋画院画师之手,也和南宋画院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么是南宋画院作品的临摹品,要么是南宋画院学徒的作品。陈水华馆长也特地聊过这件,因为这只鸟不是吃苹果的,是因为喜欢苹果上的虫子所以落到苹果树上。现在也有一件摄影作品是类似的画面表达——也是这种鸟落到了苹果树上。这一点我觉得确实非常有趣。还有故宫的那件《绣羽鸣春图》,这件是我非常惊喜的一件。这一件如果看图录或者网上的照片的话,会觉得略微僵硬。特别是那只鸟,就是一个落在太湖石上的姿势而已,形象性没有那么动态感十足。但是这件如果在现场看原作的话,效果要好很多。不仅可以看出其很符合宣和画院画师身份的要求特征,还包括高超的上色技巧和姿态描绘,这只白鹡鸰受惊的应激状态跃然纸上。除此之外,还有美国来的李迪款《宿禽激湍图》,这也是典型的南宋画院的风格。南宋的画院画师会有更多的机会去看到自然景象中鸟的样式,而且他在绘画中会有一些偏向于丰富的艺术性或装饰性的表达。北宋的院体绘画因为是给皇家做的,有些画家宁可隐藏起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不去炫技。但到了南宋绘画或者是一些卖画的画家,他拥有的技术一定要炫出来,甚至要把他自己最代表性的技术呈现出来。所以这幅绘画很能看得出来南宋宫廷画师的技术和表现力。
再加上梁楷《秋芦飞鹜图》《疏柳寒鸦图》,还有在故宫的展览中都难以见到的、展开这么长的《百花图卷》,这个展览的含金量不言而喻。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很多鸟类的摄影照片,也是一个巧妙的设置。之前我们看书画的人说某幅花鸟画很写实,但可能也没见过对应的真实的鸟。这一次有了对比,才能更看出画里面的妙处。即使受限于因为作品保护而被调暗的灯光,导致在观看、拍照上收到了影响,但还是很值得前去观赏。不过,这次展览的视角并不只是局限于书画。虽然问羽展宣传的重点是宋代花鸟画大展,但看过之后,会发现它不是单纯的书画展。在看了馆长两期开幕导览以后,能感觉到他的本意也不是去做一个单纯的书画展,而是希望做一个宋代绘画和自然生态结合、交融的展览。陈水华馆长在2019年担任浙江省博物馆的馆长之前,是自然博物馆的副馆长,一直致力于鸟类生态学的研究和保护。因此陈馆长有一个很强的策展意图——不同于我们习惯的古代书画展那样去解读画面,反而更希望通过生态学的角度,比如对鸟类习性的观察和了解,去回看宋人所作的花鸟画的呈现方式。
因此,这次的展览希望把自然和艺术做连接,希望有一种重新回到宋代的自然现场感,这也是为什么展览有很多身临其境的体验部分。第一单元“追千古”,把宋画的真迹展示出来,让你先欣赏真迹作品。第二单元“访山野”,则注重于宋画的高清复制图像和鸟类摄影,将那些比较难以看到的宋画,包括台北故宫或者海外的真迹展现出来;同时将宋画的高清复制图像和真实鸟类摄影对比,给你一个更强烈的感官冲击。
第三单元“入画境”,通过各种各样包括3D影像、鸟鸣、曲面屏等体验装置,使得观众能重新追回到宋画作画时,画师所体验到的那个自然场景。在我看来,这三个单元的设置比较明确的展示了陈馆长策划展览的思路和原因,不过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一定要用这样的三个单元去设置呢?我们在主题上肯定能认知到这个展览是对于宋画当中鸟的生态性的解读。但是在观看的时候,第一个单元和后两个单元说实话是有比较强的脱离感的。参观第一个单元的时候,观众主要是去看宋画的。在展厅设置当中,是单纯的书画真迹展示。但到了第二第三单元,它明显就回归到了这个展的初心——希望看到宋画中,鸟的写实性与它的生活习性是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二三单元展出的宋画都是有一些鸟类生活习性的表现的,比如说有鸟儿在吃果子、吃虫子,还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表现。同时陈馆长挑选了现实当中也能体现出来这些鸟类习性的、相对应的摄影照片。所以我觉得二三单元更多体现的是宋代绘画在自然当中的表现;和第一单元的纯书画真迹连接,就会有一定的脱离感。网上很多吐槽,我觉得是因为大家用传统看书画展的模式去看待这个展览。这样会觉得前面的部分书画看得不够好,后面的部分又不是我关心的方面。实际上这是对于这个展的一个误读。我更多地偏向于,可能我们就要放弃掉传统的那种纯粹看书画的角度,去欣赏这个展览。很少能在别的美术展览中看到的展板策划角度
这是一个挺新颖的看书画的角度。就像如果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绘画中的服饰史,突然有一个做服饰史研究的人,开始以绘画当中的服饰来解读绘画的时候。恐怕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也会觉得好奇怪,你怎么会这样去解读、去分析?如果大家真的去关注关于绘画的写实性这个角度,其实很多论文和书籍都谈到过。不过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完全从科学的角度看书画,大部分人看宋画只会觉得好像、画的好准,就到此为止了。甚至很少能关注到画作中有关鸟的部分
而这个展则是将一个真正懂生物的、特别是对于鸟类有很深入见解的生物学家,他是怎么认识、解读宋画当中的写实,有很多大屏、动画,包括vr的设置,都是围绕着一个生物学家如何将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的角度设置的。这一点我觉得之前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所以说,这次的展览其实是陈馆长的一次尝试,想把我们司空见惯的解读往前推进一步。回归展览本身,如果说陈水华馆长着力于展现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为什么会选择宋画呢?又或者回归争议的一部分,为什么在选择有限的前提下,不去选择同样也存在写实作品的元明清绘画呢?对于鸟类形态的准确的把握,并不是只有宋人做。只要擅长观察生活、观察细节的人,理论上他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看到鸟的习性。他只要愿意用绘画去表达,在绘画当中就会出现这样的呈现。但是我们确实在古代绘画中看到一个现象,宋代的花鸟绘画在写实性上远远超过其他朝代,让一个现在的鸟类学家都会惊叹,宋代的绘画果然能够画的这么准确。这是为什么呢?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到,宋画对于生态有很多观察,特别是宋徽宗的宣和画院。皇帝专门拿出一个御花园,让一群画家去观察御花园中的生态,再来作画。皇帝自己也会去观察和绘画
但他们的观察和现在的观察一样吗?我觉得至少在视角上是不一样的。举一个类似的例子,为什么希腊罗马的雕塑能够把人像做的这么像?并不是他们都懂解剖,知道人体肌肉是怎样的组成;他们只是希望把所雕刻的形象做得更加准确,于是他们有机会就去浴场里看人的裸体是怎样呈现的,从而尽量模仿和接近。对南宋的画家来说,他们有观察的条件,也有皇帝的压力促使他们去做。但他并不想像现代鸟类学家一样,去真正知道这个鸟叫什么名字、在四季分别有什么习性;他并不像我们现在研究生物的人去看待鸟的角度,来去观察和理解鸟类。
但这不影响后来人的解读。陈馆长在解读画面本身之外,作为一个鸟类学家,还从鸟类的观察的角度,或者从鸟类生态的角度加了一些评语和解读,我觉得这点确实挺特别的。其实元代的绘画,明初的绘画,也有很多很写实得很准确的点。但无论是宋代绘画也好,元代也好,明代也好,写实只是来自于画家的某方面的能力。而无论画家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他的第一要务还是画一张好画。所以为什么很多画家不一定画得准确,甚至可能会把鸟画错时节或者习性;这不是他水平低,而是他很可能为了别的意图。因为一张绘画的好坏,不是以写实与否来判定的。这也是为什么第一单元的部分我还是会用看传统书画的角度会去看这个展。虽然我知道,这个展其实是想表达从生物学和鸟类习性方面的更多解读,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模式。但你如果不用看书画的角度去看,那你对于很多绘画的解读,还是会出现一定的偏离的;如果仅从鸟类研究的角度来读,你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不是说这个方向不对,而是这个方向肯定不可能拿来看所有的绘画。如果是一个观鸟爱好者,他来看这样的一个展,可能会有别样的收获吧。问羽·观展建议
这次虽然说是15幅真迹,但第一期只展出14幅。其中三幅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宋画只借展一个月。梁楷《疏柳寒鸦图》(故宫博物院藏)
第一期故宫的这三件,在故宫比较难得展出。毕竟故宫的藏品量还是很大,这三件基本只在花卉专题的时候才有可能展出,实际能不能展出还不一定。所以看到故宫的这三件还是挺难得的,至少其中两件我应该没见过。而且故宫的这幅百花图,因为是17米的长卷,而故宫自己没有那么长的柜子,所以这次在浙江省博物馆应该是展开最长的一次了。上次故宫展出百花图可能就展开了2米左右;这次能展开约一半的长度,已经算是很难得的一个机会。《百花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因为大部分的册页都是平放的,灯光也很暗。即使拍局部拍细节,也会有变形的风险。虽然对于观看的话,人的眼睛会适应暗光环境,所以感觉没有那么差;但是拍照的感受肯定是非常不好的。展览现场实拍
因为所有的画都放在了边柜当中,画面离观看的距离比较远,观画镜会大大提升你的观画感受。我也看到展厅当中有人拿着手机镜头对着画面放大,然后直接看手机屏幕,相当于一个观画镜。但是手机屏幕会有一定的失真,观画镜的感受会更好。展览现场实拍
最后也希望大家稍微迈出看古代书画的这样的一个单纯角度,更多地从生物角度或者鸟类习性的角度来观看展览;这样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可能会更有趣味性,不然就会显得后两个单元有点多余。同时也很推荐带未成年人来观看,多样的观展模式和在电脑上查看高清图像所无法比拟的体验,都能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展览时间:2024年11月09日—2025年01月09日门票价格:成人票68元,一大一小票88元,两大一小票150元,优惠票35元,六岁以下儿童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开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预约入口:浙江省博物馆公众号底部参观预约——问羽展招聘、投稿、合作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
编辑|李涛 艺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