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游学,请联系:17367061482
永州,它落生在西南楚粤之边陲,处五岭山脉之北麓、湘江潇水之汇流;它也点缀在湘桂古道的起点,是北入中原之腹地、南下海滨之要道。
蔡邕、元结、柳宗元、周敦颐、黄庭坚、米芾、方信儒、何绍基……数不尽的文人墨客,或主动,或被迫,降临于这片土地;愚溪、浯溪、濂溪,阳华岩、朝阳岩、小石潭、钴鉧潭……数不尽的山水林石,以诗传,以铭刻,遍布了他们的光辉。
他们是一颗颗无比璀璨的星星,在小小的永州城织就绚烂夺目的星河。
因为他们,这里孕育出流芳百世的中国文学史。“永州八记”成就山水游记之典范,唐、宋、元、明、清,前赴后继;
因为他们,这里记录下彪炳千秋的中国书法史。《大唐中兴颂》凝聚唐代书法的巅峰,篆、隶、楷、行、草,共存一壁;
因为他们,这里闪耀着永世不灭的中国思想史。虞舜树立华夏至高道德与政治理想,尧舜之道、孔孟之说、宋明理学,塑造今日之中国。
行走于小城,更好像走过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漫漫一生。他们会开怀大笑,他们也会痛彻心扉;他们纵情山水,他们也心怀家国。
在这里,人,与文字,与艺术,与思想,人类与他最伟大的创造们真正地交融为一体。千百年来,他们被不断追思,他们被重新诠释,被赋予了超越时空、同辉天地的永恒意义。
上甘棠村,文脉不绝 图源/筱溪听泉
刘 墨
文化学者、作家
👇关于讲师 · 了解更多👇
点击下方小程序报名
时 间:1月1日-1月5日
集合/解散:湖南永州
原 价:5280元/人
组 团 价:5180元/人(2人及以上同报可享)
*大小同价,参团年龄建议10-65岁之间
*8人成行,20人封团(如有单房差或向上浮动1人,如未成团将全额退款)
*报名人数达到上限将停止招募,名额有限,请尽快报名
*报名需二次确认。请不要购买高铁/机票大交通,待客服通知成行后再安排购买
他们的理想:峻极于天的高山
与小城永州的诞生同时,《史记》亦从这里开篇。
司马迁记录下久远传说。舜,我们的华夏始祖、上古五帝之一,“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九嶷山,自古被视作舜帝归葬之地。零陵,正是永州的古称。
九嶷山舜帝陵 图源/九嶷山文旅
受尽苦难的司马迁,将自己的至高理想寄托于此。《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帝,即舜)。孔子尊崇,孟子钦慕,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儒家文化因他而兴。九嶷山,因此成为万民敬仰的对象。秦皇望祀,汉武膜拜,中华文明因他源远流长至今。
今日的山中,依然保留有古老的舜王庙遗址。秦、汉、唐、宋,长达1600多年有关舜帝祭祀的考古历史信息至今留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华民族始祖帝王祭祀遗址中,在同一地点前后延续时间最长、唯一与史料及出土文物记载相吻合、唯一有实物可考、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处。这里伫立的,是岭南华夏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华文明史无可替代的奠基石。
蔡邕
舜葬于山中,山因舜扬名。垂青这里的当然不只有帝王。
《九疑山铭》在这里诞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较早的铭文、湖南现存最早的铭文、目前所见最早的祭舜帝文,也是最早直接以永州风物为题材的篇章。东汉末年,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蔡邕这样写道:
岩岩九疑,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建云。时风嘉雨,漫润下民。芒芒南土,实赖厥勋。逮于虞舜,圣德光明。克谐顽傲,以孝蒸蒸。师锡帝世,尧而授征。受终文祖,璇玑是承。太阶以平,人以有终。遂葬九疑,解体而升。登此崔嵬,托灵神仙。
山高可比圣徳,润物犹如教民。与司马迁一样,在蔡邕的心里,高耸入天、仙云盘绕的九嶷山,是他的精神圣地。尧舜禅让,为政以德,山中沉眠的舜帝,是他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
摩崖石刻《九疑山铭》 图源/九嶷山文旅
为此,他奔赴仕途,却因直言获罪,亡命江海,终命丧于乱世。为此,他倾注一生心血于补续汉史,亦成为汉末文学史承上启下的关键。蔡邕失意于政坛,却扬名于天下,所幸他的绚丽篇章留下,所幸他的精妙法书存续。
当时《九疑山铭》仅载铭词,而碑文不著,直到南宋李挺祖书于玉琯岩。小小一处山体,却有绿荫如盖,被誉为“天下第一盆景”。南北朝至清25方摩崖石刻留存。
方信孺
南宋嘉定六年(1213)的冬日,时任道州刺史的方信孺在铭文旁留下巨幅榜书。“九疑山”三个大字,高近两米,苍劲有力,雄踞半面山崖。据说这是永州石刻中字径最大的一处,堪称奇观。
方信孺曾三次出使金国,以雄辩口才折服强敌,最终还是铩羽而归,惨遭贬斥。可是,生于衰败的王朝,他纵然忧国忧民,那又如何呢?
方信孺榜书大字 图源/九嶷山文旅
可咨询客服小艺
(备注:永州)
也可电话沟通:15068806613
永州真正成为熠熠闪光的文化圣地,是从一个现代人并不太熟悉的文人——元结开始的。
元结
唐广德元年(763),元结被任命为道州刺史(道州,即今日永州道县)。他,开始第一次与永州结缘。此时的元结未曾想过,他的一生会有近十年的时间属于永州。
唐永泰二年(766),元结再授道州刺史。这一次犹如命中注定,他的目光开始与这片山水对接,灵魂开始与这片天地共振。
元结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凄惨,也体验过宦海仕途的凶险;他曾辞官退隐山林,也曾奋勇抗击叛军。世事浮沉,他似乎始终没有放弃,他在寻觅一个梦中的地方,一个可以将生命寄托之处。或许就在某一刻,他忽然明白了,永州就是他苦苦求索的答案。
这一年的春日,元结与下属的江华县县令、书法家瞿令问同游,作《阳华岩铭并序》,将这处峻异岩洞命名“阳华”。
九疑万峰,不如阳华。阳华巉巉,其下可家。洞开为岩,岩当阳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阳华旋回,岑巅如辟。沟塍松竹,辉映水石。尤宜逸民,亦宜退士。吾欲投节,穷老于此。惧人讥我,以官矫时。名迹彰显,丑如此为。于戏阳华,将去思来。前步却望,踟蹰徘徊。
他请瞿令问参照《正始石经》,以大篆、小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并刻岩上。《阳华岩铭并序》成为永州地区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之一。
元结的乘兴之举,就此开创了自唐以后湘桂两地摩崖石刻盛行的风气。此后,勒石铭文者纷至沓来。40余方石刻,时历各朝,汇聚各体,体裁多样。其中南宋《江华阳华岩图并序》是国内少有、湖南仅存的摩崖图刻。
此后,元结的印迹遍布永州城的角角落落。他为潇水西岸峭壁取名“朝阳”,作《朝阳岩铭》;为湘江支流的小溪命名“浯溪”,“浯溪三铭”诞生。他延请三位书法家以三种不同篆体书写“三铭”。罕见奇观至今存留摩崖之上。
唐大历六年(771),在生命走向终点的前一年,元结将自己先前所作《大唐中兴颂》补充定稿,请书法家颜真卿挥毫并摩刻于浯溪。旧稿乃元结当年抵御史思明叛军后有感而作。
这一刻,唐代古文运动先驱元结激昂挥洒的奇文、东晋二王以来书法艺术集大成者颜真卿臻于化境的奇字、湘江水畔拔地屹立的峭壁奇石,达成了完美的“珠联璧合”,世称其为“摩崖三绝”。
镂于金石,传遗后世。元结此举,是为了永远记录下那段跌宕的历史。然而,绚烂表象的背后却暗藏机锋。文章的“明褒暗贬”、书法的“左行正书”,留下千古争议的谜团。共同经历战乱切肤之痛的元结与颜真卿,他们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大唐中兴颂》终开浯溪书写先河。黄庭坚、秦观、李清照、范成大、沈周、董其昌、顾炎武、袁枚……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以诗文、书法同元、颜二人隔空神交,在石壁之上构建出一个影响千年的互文世界。
他们或许是迷醉于雄文翰宝的才华,或许是有感于忧国贬君的用意。无声的石头告诉他们,他们不是君王的傀儡,不是时代的败者。历经千年真正应该永存的,是他们的个性与自我。
浯溪碑林至今现存从唐至民国的石碑505块,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碑林。永州石刻的年代之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价值之著、保存之好,是当之无愧的湖湘第一、华南称最。
米芾
北宋熙宁八年(1075)十月秋日,二十五岁的米芾接到诏令,途经永州,来到浯溪。
他是北宋最杰出的艺术家,投入一生心力痴情书画;他也是北宋最知名的疯子,拜石之举成就“米颠”之名。他与元结一样,始终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而比元结还更超脱恣意。
当爱石成狂的他面对浯溪,他直言不讳:
胡羯自干纪,唐纲竟不维。
可怜德业浅,有愧此碑词。
在米芾看来,皇帝的功德是远远配不上所谓中兴的颂词的。
三百年前的元结含笑。他知道,他是懂他的,他是懂浯溪的,他是懂石头的。
可咨询客服小艺
(备注:永州)
也可电话沟通:15068806613
他们的情思:苦中作乐的清潭
对今天的大多数人而言,永州被熟知,是因为柳宗元。
他是声名赫赫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而更多人了解他,是因为那湾小石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柳宗元
清潭背后,深藏悲鸣。唐永贞元年(805),出身河东望族的柳宗元不得不面对政治斗争的惨败,告别长安宽绰的居宅,被迫远赴永州。
偏远的零陵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24年。古老的城墙、民居、祠堂、街巷,隐没山水之间,至今保存完好、格局井然,处处遍布他的痕迹。
柳宗元最初住在龙兴寺西厢房,后来迁居潇水西岸的愚溪。湘江边的“浯溪”由元结命名,这条“愚溪”则是柳宗元取的名字。“愚”字倒颇有一种自嘲纾解的意味。
天之骄子坠落泥沼,前景难料。柳宗元并不是一个十分能想得开的人。谪居于此的漫漫十年里,他或许还是激愤的,或许还是忧愁的,或许还是悲苦的。千万种复杂情绪纠缠心头,他却只能游历山水、排遣幽怀。
柳宗元一生留下作品六百余篇(首),有近五百篇(首)在永州完成。在唐代诸多的贬谪官员之中,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对贬所的山水有如此广泛的游历,也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全面地反映于作品。人称其为“山水散文之祖”“游记之祖”。他与元结一道,共同构建了千年永州的山水与文化景观。
人生的苦难对柳宗元而言,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千年以后,沿着他的足迹慢行溪岸,你可曾觅得钴鉧潭奔流不歇,小石潭清冽如故?
今日的岸边,仍有柳子庙伫立。庙宇为纪念柳宗元而建,初建于北宋,后多次修葺更名,现存为清光绪三年(1877)重建。
院墙上嵌有《荔子碑》,由韩愈作文、苏轼作书,以缅怀柳宗元。三大文豪齐聚一碑,世称“三绝”。这件碑刻也被视作苏轼书法的代表作,被誉为苏轼的“书中第一碑”。两旁还竖立严篙《访愚溪谒柳子庙》等许多珍贵碑铭。
黄庭坚
唐元和十四年(819),柳宗元溘然长逝,享年四十七岁。在他过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却声名不显。
直到北宋崇宁三年(1104)的三月春日,他来了。在赴广西宜州贬所途中,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经过浯溪。相隔三百年的光阴,他与他的相遇,一定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他们一样出身显赫,一样颇受政治打击,一样被远贬岭南,一样死于偏远贬所。黄庭坚的文字时常会化用柳宗元的诗句。他感怀同情他的遭遇,也是感怀同情他自己。
可咨询客服小艺
(备注:永州)
也可电话沟通:15068806613
周敦颐继承孔孟、弘扬儒学、犹重教化,大力促进了湖湘地区各级学宫的兴建及地方书院的普及。永、道二州历代官学、私学无不雕塑周敦颐像以供顶礼膜拜。
宁远文庙始建于宋,经明、清两代历次重修,是我国现存的文庙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之一,拥有全国古建筑中唯一的龙凤石柱群石雕。石雕工艺囊括了高浮雕、镂孔、浅浮雕、线刻等多种手法,成为文庙建筑装饰中的最突出特色。
受周敦颐影响,以莲花、太极为题材的装饰手法在当地颇为普遍,上甘棠村甚至就以太极八卦布局。这处湖南省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之一,保存有200多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还有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文昌阁、明弘治六年的门楼、清乾隆年间的步瀛桥等,甚至有些带有明显的宋代特征。
村中世代居住的周氏一族,乃是周敦颐的同源宗亲。文风滋养千年,他们秉承儒学,耕读传家,代代不绝。载于族谱的七品以上官员就有101位之多。
无疑,与永州结缘,他是幸运的。他们也是幸运的。
永州,依旧水秀山青,静静地等候着下一位有缘人的到来。
点击下方小程序报名
可咨询客服小艺
(备注:永州)
也可电话沟通:1506880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