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加上博书画馆导览活动
还有谁没有去博物馆里看书画吗?
今年绝对是书画爱好者的“大年”。上半年南博《无尽藏》一票难求,下半年更是飨宴不断!前有浙博《问羽》以宋代珍品书画为引,将自然与艺术相结合拉开观展的全新视角;
眼下,上博书画馆新馆又全新开馆,上百件书画珍品一股脑儿放出,《高逸图》卷、《雪竹图》轴……一系列或全新亮相或久违的重要文物,让人看的那叫一个目不暇接。(上博书画展看不懂?来看拿破破老师为你全面解析!)
上图:浙博《问羽》展览现场
下图:上博书画馆-高逸图 现场实拍只不过,在美学的海洋畅游久了,总有一些疑惑浮现在我们脑海:
什么是中国绘画风格?为什么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有那么大的差异?这些展出的画作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展板上一闪而过的画派又代表着什么?除了目前展出的绘画珍品,还有哪些画作值得一看?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顺序解锁这些艺术宝库里的珍宝?
《千里江山图》局部
要解答这些问题,了解中国绘画一步步形成并逐渐发展的历程至关重要。
沉浸式感受古代艺术的诗情画意👇
中国绘画的萌芽发展
谈及原始时期的艺术,总是避免不了一个问题——艺术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不同的答案,既有起源于巫术,亦有起源于劳动等等说法。但不管怎样,最初的艺术表现,我们可以从岩洞壁画、陶罐花纹中一探究竟,这些是人类艺术共同经过的孩提时代。
描绘所见的鱼儿-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陶盆 图源:可心
原始时期的绘画图案,大多都是对身边所见之物描绘,尽管绘画工具简陋、技术拙朴,但是那时候的人们仍然带着至诚的心刻画描绘自然生物,当然,有时他们也会将自己对自然的幻想渗入其中。抽象变形蛙纹体现了远古人们对于繁衍生殖的渴望:马家窑文化彩陶蛙纹壶
这些图案经过不断地演化,从具体到抽象,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花纹样式,也代表着一个部落的共通信仰和图腾。倘若说对自然之物的具象描写,是对自然的接纳与崇敬,那么当图案逐渐抽象的过程,便是慢慢地注入了人类的精神力量。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当我们去博物馆看青铜器时,总是能从这些器物上感受到来自几千年之前的庄重威严,以及,令人畏惧之感。那时的人们刚从人与兽的区别中觉醒,奴隶社会无法避免的暴力与血腥依然是主题。纹有饕餮纹-青铜器何尊 图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或许是从牛、虎等这些动物的形象中获取的灵感,将其令人敬畏的力量注入其中,营造出一个神勇无比的怪兽,统治者将饕餮视为自我的化身,彰显着地位的肯定,用饕餮狰狞的面孔恐吓着所统治的人民。随着暴力之中埋藏着的文明种子发芽,秦汉的统一和休养生息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养分,中国的绘画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袖仙岳岳于栋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由于时间久远,许多壁画建筑消失于历史中,我们可以从发掘的汉代的彩绘墓中一睹汉代壁画。
到了魏晋南北朝,这时政治和社会混乱,人们对传统儒家伦理信仰丧失信心以及对摆脱痛苦的时代愿望,促进了佛教在中原大地上的传播。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佛教以绝对的优势成为时代的主题,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宣扬,寺庙、石窟的修建为画家们创造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壁画等辉煌雄伟的石窟艺术即使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当人们远离了兵荒马乱的生活,中国的绘画又会迎来怎样的机会?
隋唐作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国力雄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绘画的焦点也从天上的佛像转移到地上的人,人物画尽显大唐盛世,比较出名的有阎立本、吴道子、周昉、张萱等。山水画: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表现自然山川大地之美的山水画在隋代展子虔的发展之后,又经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延续将青绿山水画提高到新的阶段。唐 王维《江干雪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维不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在绘画史上亦有所建树,他将水墨和文人气质加入到青山绿水中,开创了水墨山水的先河。随着社会需求,花鸟画也逐渐兴起,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但花鸟题材大多是迎合宫廷及上流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上层社会比较流行。👇上博书画馆焕新回归
拿破破带你共赴艺术盛宴!
中国画的巅峰时期
宋元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黄金时期,论其绘画题材、画科完备、绘画技法均在宋朝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尽管五代时期官方就已经设立了画院,作为专门从事画画的机构,到了宋朝不仅对画院进行了扩大,并且将画院考试纳入了科举考试之中,常常以古人诗句为考题,考察考生的构思与创造力。比如知名的有“踏花归去马蹄香”,有考生便是以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为画面,赢得了考官的一片好评。山水画在宋朝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不仅分演多个派别,且画家人才辈出。派别主要分为北方派和南方派,北方派的构图以大山大水为主,善于描写其实恢弘、景色壮美的全景式山水。而南方派山水以“平淡天真”出彩、其布景平远、秀雅温柔,画中渗入的南方水乡情调极富感染力。“画中最妙言山水”许多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观察和反复体会,描绘出不同地区、气候、季节的优美风景,范宽的崇山峻岭、米芾的云山墨戏等等这些画家的崛起,使中国山水画推向了高峰。宋朝的人物画在反映现实生活中有了较大的进步。如果说唐代还是以画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而宋朝则是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充满了烟火气儿。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李嵩的《货郎图》,等等。
而描写贵族生活的绘画加入了故事情节,使内容更加饱满丰富,如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赵佶《听琴图》等。花鸟画在宋朝逐渐成熟,极具装饰意味和笔墨情趣,为了画好花鸟画,画家亲自养花养鸟,对动植物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
宋徽宗曾让画师们画孔雀,但怎么画他都不太满意,宋徽宗一针见血地指出“孔雀往高处飞,一定是先抬的左脚,而不是右脚。”可见花鸟画之严谨。随着蒙古族灭掉赵宋王朝,逐渐占据中原和江南,许多文人报国无门,便把时间、精力和情感思想寄托在文学艺术上,文人画成为主流,在元代这种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绘画更强调和重视的是主观的心绪。如果说宋画注重画面气势、追求崇高与厚重,而元画则重作品气韵,强调笔墨的灵动与精微,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位中国画巨匠均出自元朝,被称之为元四家。👇上博书画馆焕新回归
拿破破带你共赴艺术盛宴!
明清中国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又正值西方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启蒙运动时期,艺术与文化现象在不断地接触、交流,碰撞和融合。其绘画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西方技术和艺术的融入,使中国绘画产生新画派;另一方面,复古文化也较为热烈,承袭了唐宋元三代绘画技巧。由于明清的画风迭变,画派兴盛,这里便不再按照人物、山水、花鸟分科介绍,而是依据画家的画派归属。
院派:明 边景昭《竹鹤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早期,较为兴盛的是宫廷画,其绘画主题主要以封建帝王的生活为主,宫廷画承袭宋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称之为“院体”或“院派,其代表人物有边景昭、林良、吕纪、谢环等。
到了明中期,随着工商业和都市经济的发展繁荣,江南地区涌现了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当时画坛代表的“吴门画派”,这是由于他们四人都是苏州人,苏州别名“吴门”。其绘画风格注重笔墨韵味,且常常作题画诗,以点明主题或抒发情感。到了明末,出现了许多画风别具一格的画家,如徐渭的花鸟画,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的变革;又如陈洪绶,其人物画大胆的夸张变形,面容奇古,形体伟岸,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晚明有三个著名的山水画派,一是以沈士充为代表的“云间派”,二是以赵左为代表的“苏松派”,三是以董其昌为代表的的“华亭派”。由于三派所在地都归松江府(今上海)管辖,所以又被称为松江派,其代表画家董其昌提出来著名的“南北宗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王:清 王时敏《仿王维江山雪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初的“四王”画派一度占据了画坛的领导地位,王时敏、王鉴直接受教于董其昌,王原祁为王时敏之孙,王翚又为王鉴学生,他们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力图集古人之大成,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其思想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当时被视为“正统”。但一味的摹古,一定程度上也桎梏了文人画的发展。
同样是在清初,“四僧”的绘画在继承前人笔墨的基础上发展,各有各的独特造诣,他们分别是: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作为明朝遗民,他们面对国破家亡之痛感触尤为深切,有三人因不满清朝统治而出家为僧,寄情书画来抒发情感。他们的画作虽风格各有千秋,但在艺术上都反对正统派画家,其作品往往感情真挚、强烈。金陵八家:清代 龚贤《高岗茅屋图》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同为创新派的,除了“四僧”还有明末清初聚集于南京的“金陵八家”,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经历了亡国之痛,他们在仕途上没有什么谋求的想法,醉心于绘画、以诗酒相酬唱。其绘画题材多取材于南京、江淮一带的景色,因而形成画派,其画风注重观察自然,在创作技巧和理念上有所创新,为当时摹古守旧画坛带来了一股清风。清代中期,在扬州聚集了一群标新立异、个性强烈的画家,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以卖画为生,但品行清高狂放,作品多为寄情笔墨的梅兰竹石。绘画风格上虽少精细,但多狂野,笔墨不受约束,直抒胸臆,一反当时画坛上流行的复古风,所以被称为“怪”,这也就是“扬州八怪”画派。
到了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变化,视为正统的文人画、宫廷画日渐式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成为了新的绘画天地。城市的繁荣吸引了文人和画家聚集于上海,以赵之谦、虚谷、任熊、吴昌硕等为代表人物,称之为“海派”,其绘画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风格既继承传统又突破创新,以清新明快、雅俗共赏的格调博得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
古人将情怀寄托于一幅幅画卷中,承继千年与我们相见。为帮助中国书画爱好者、传统美学爱好者读懂传统艺术,艺旅还准备了中国书画的系统与专题课程,带你细细品读经典名作,尽情领略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点击图片,即可订阅全部书画课程
宋 林椿《果熟来禽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