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融智库丨“时代新人”视域下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学术   2024-10-13 17:55   北京  
“时代新人”视域下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汉聪慧




摘要】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重要的育人目标,时代新人的培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落脚点。爱国主义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是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实现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推进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这强调了爱国主义涵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本文以时代新人为研究视角,以扬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为教育目标,通过加强协同育人、思政课建设、日常学生管理、新媒体赋能等途径,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培养更多能够让党放心、矢志奋斗、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时代新人|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培养时代新人,高校要积极对接时代、社会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新需求、新任务,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强大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深入人心。


一、“时代新人”视域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于人们的情感认同、思想武装和现实行动。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愫、观念和行动三个维度。爱国主义是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以情愫为基础,从而产生对国家和民族有了认同感、归属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情愫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逐渐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最终把爱国主义的情感和思想统一于行动上。

培养时代新人要求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理想信念坚定的关键所在,这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求。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把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落实到行为中,才能成长为让党放心、矢志奋斗、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二)爱国主义是时代新人实现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爱国主义虽然是一种朴素的民族情感,但也是个人与国家凝心聚力、事业发展的黏合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坚实保障。爱国主义对时代新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指引作用,能激发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激发它们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从而推动大学生在学业和个人发展上取得进步。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爱国主义有助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对人们的行为有着规范和约束作用。时代新人只有热爱祖国,永葆爱国主义精神,紧跟党和国家发展步伐,才能在社会思潮多变、国际环境复杂的时代背景中找准人生着力点,找到成长成才的基本遵循和历史担当。

(三)爱国主义是时代新人推进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爱国主义形成于中华儿女五千多年来维护祖国统一、挽救民族危机、促进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以丰富的文化底蕴、深厚的精神根基,持续不断凝聚时代新人的共识,使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得以觉醒和深化,从而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爱国主义能激励时代新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事业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带领中华民族解放思想、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实现了新时代伟大成就和伟大飞跃。新征程上,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广泛、全面地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以时代新人的时代脚步,奏响奋进新征程的铿锵之音,汇聚磅礴力量。


二、“时代新人”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力量不足

当下,绝大多数高校依托校团委等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部分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相关教师缺乏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意识和所需的专业技能,仅仅靠团委组织的爱国主义相关主题学生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求,校园内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不够浓厚,进而导致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淡薄。另外,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高校和多部门联结和多群体协同,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切实抓好本校爱国主义教育新态势、新作为、新风尚。部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体系、人员分工等组织体系尚未完善,存在设置不够合理、资源整合不够、权责不清等问题,缺乏工作的能动性和协调性,进而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力量不足

思政课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关键课程,同时,爱国主义也是思政课的主旋律之一。现如今,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思政课程开展,形式单一、内容琐碎、缺少实践,爱国主义的理论知识杂糅在各门课程和各个章节内,缺乏学习的逻辑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不够透彻,学习不够深入。此外,部分思政课教师本身对现实问题并不关注,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内容不够、方式不当,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资源挖掘不够,爱国主义融入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缺少灵活性和生动性,课堂枯燥死板,有的甚至是填鸭式、说教式课堂,或者爱国主义精神扩展内容不足,不能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进一步影响思政课堂上爱国主义的协同育人效果。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力量不足

高速发展的各项网络技术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诸多便利,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爱国主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占比不多,内容也大部分是官方信息的粘贴复制,未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也不能与课堂学习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相呼应,且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没有通过新媒体平台真切地表达出来,参与度低,浏览量较少,宣传效果有限;另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平台建设滞后、质量不高、创新性不足、形式单一,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校园内融媒体中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等宣传部门没有形成系统化、学理化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体系,专业化宣传干部队伍配备不足,爱国主义教育未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制度。


三、“时代新人”视域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协同育人新发展格局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万众一心,始终为着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爱国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铭记于心的价值观。因此,青年学生要热爱民族和国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因此,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首先要做的是着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搭建和优化适合本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机构机制,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凝心铸魂,做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在深化爱国教育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家长要配合学校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参与度,家校协同。此外,也要重视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鼓励社会和校外教育组织开设特色课程和活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化,最终形成各方主体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努力从意识形态上塑造人,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之深深扎根于每一个青年学生的心中,志愿用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祖国,回报社会。

(二)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明确了思政课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自觉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更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最大限度地拓展思政课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教学新思路和新模式,引导大学生把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努力成为有担当、有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一方面,要用新时代爱国主义完善和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在注重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理论的同时,生动赋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进而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的教育质量。此外,要以爱国主精神义为纽带,不断完善和丰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知识,并有效“串联”起来,将爱国主义课程内容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进而助推高校学生更系统地学习爱国主义知识,产生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课中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在思政课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首先应将爱国主义知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注重收集革命英雄、先锋模范和时代楷模的现实材料,合适地运用到课堂中去,以更好地增强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开展动态教学,将革命英雄的爱国情感和爱国事迹以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共鸣,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激发强国之志,并转化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自觉行动。

(三)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除了思政课的爱国主义知识外,还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抓在日常。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在职教师,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等要提高对爱国主义知识的学习,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大学生在日常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涵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境界,引导大学生把成长成才与国家富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远大理想。

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淬炼爱国情怀,将其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党团建设、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学风建设、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诚信教育等有效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爱国主义,把爱国主义渗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厚植爱国情怀。例如,开展主题党团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举办爱国主义主题“开学思政第一课”、举办主题升旗仪式、举办爱国主义专题讲座、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立足现实生活和历史文化,讲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故事,让大学生深刻领悟爱国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以国家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为契机,如国庆节、建党节等,举办系列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与内涵价值,通过对“有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视与宣传,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无形”精神财富,实现“无形”和“有形”相衔接。还可以就近利用地方革命红色基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移动课堂,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培育时代新人,铸牢爱国之魂。

(四)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化时代,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新途径,网络信息冗杂,西方国家把历史虚无主义、爱国主义过时论、泛娱乐主义等不良思潮随意传播,大学生的价值观还不够完善,缺乏一些理性思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要求高校要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利用新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聚焦爱国主义主题,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一方面,创新爱国主义的新媒体展示类型和方式,以积极创新的形式充分展示和传播爱国主义精神。首先,丰富爱国主义的传播内容,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爱国主义需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次,创新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泼性和趣味性,更加细致、更加有效地吸引大学生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积极践行爱国主义行动。

另一方面,加强新媒体内容创新成果在爱国主义教育上的应用。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和手段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爱国主义内容相结合,并呈现在网络上,让学生有更好的参与感、体验感和互动感,如短视频创作、情景剧编排、演讲比赛等爱国主义主题活动的风采展示和表彰总结,使大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共同熏陶下感悟爱国主义精神,积极传播爱国主义思想,不断推进爱国主义深入人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征程上,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时代新人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矢志奋斗、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要和发展方向,在思政课建设、日常学生管理、新媒体赋能上进行创新,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N].西藏日报,2024-04-15.
[2] 余佩莲.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叙事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3.
[3] 杨婉,王亚萍,陈惠妍.高校校本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蕴意和路径探析——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J].新西部,2023(11):188-191.
[4] 荣开明.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三个基本问题[J].观察与思考,2019(3):5-15.
[5] 朱家欣.抗疫斗争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23.
[6] 江晓晖.时代新人视域——爱国主义教育理路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4):22-25.
[7]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4-05-12.
[8] 丁美栋.厚植爱国情怀 砥砺强国之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1-22.
[9] 白阳,任沁沁.以法治方式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J].法制与社会,2023(36):49-50.

进入小程序,为您喜欢的论文点赞!

来源:中国军融智库

本期编辑:王迪

合作邮箱:hezuo@chnmil.cn

投稿邮箱:tougao@chnmil.cn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国防科工局主管的国家一级期刊,主要覆盖相关政府部门、各军兵种装备机关、各大军工集团、各省市工办、各军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民口、民营企业单位。宣传和开展军转民的各项工作,是军地技术、人才、产品互相转化的专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