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融智库丨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学术   2024-10-16 17:55   北京  
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王若琳




摘要】军工文化蕴含导向引领、承载传递、联结凝聚三大功能,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价值、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价值和提升育人成效的文化价值,能够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以及精神动力。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通过融入课程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和融入实践活动多重维度,探索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培养时代新人。


关键词】军工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路


中国军工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军工在90多年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是军工行业多重文化要素的组合。新时代有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军工文化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设定与理解,树牢科技报国志,投身军工行业,勇担时代重任。


一、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内涵

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军工行业继承并发扬历史传统,逐渐沉淀并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军工文化。军工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军工文化与军工精神是互促共生的关系,24字军工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是无数军工人用生命与汗水诠释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军工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涵养具有军工精神的精气神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推动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振高校大学生精气神、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助力。

(二)功能

1.导向和引领功能。军工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有着鲜明的革命性和政治性,它直接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坚持听党指挥跟党走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发展,军工文化顺应历史潮流,不断与时俱进,日益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立志做新时代好青年具有充分的价值引领功能。

2.承载和传递功能。在军工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承载着军工精神的物质载体,生动记录着军工文化的历史脉络。物质载体作为军工文化的“传承者”,是军工精神得以代代相传的坚实基础,也是这一精神活力与时代价值的直观展现。通过这些载体,军工文化和精神得到了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成为激励大学生的宝贵财富。

3.联结和凝聚功能。回顾军工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大量军工典型模范事迹都集中体现了军工精神,特别是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突出军工文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的敬业奉献精神,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内在精神动力,产生巨大思想动员效应,凝聚大学生价值共识,筑造精神家园。


二、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军工文化与红色文化互为补充,必须深度挖掘并创造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教育发展方向。军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先烈、每一种军工精神、每一处遗址场馆都是军工文化生动的表现形式,具有重大教育意义,能够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军工精神,铭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历史。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提升大学生对文化历史的认同感,激励大学生以史为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军工精神。

(二)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价值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使命,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必须突出旗帜鲜明的政治方向。军工文化体现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用,既体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也克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重重困难,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促进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筑牢信仰之基。

(三)提升育人成效的文化价值

军工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在高校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将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到思政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上,贯彻到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中,有助于充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完善,形式更新颖,实现军工文化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着力探索文化育人新方法和新途径;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接纳、认同并学习军工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格局。


三、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


(一)注重大思政课建设,融入课程教学

用好课堂教育主渠道,融入军工文化知识,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课程教学,创新军工文化教学课程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利用各类红色网站、在线课程教育平台等延伸载体,促进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创新,切实发挥教育功用形成协同效应。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在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国防特色,坚守“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职责使命,通过成立新时代军工文化研究中心,打造“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新时代军工文化系列思政公开课等精品课程,开设南航学子必上的选修课《航空航天概论》,充分挖掘“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优秀校友事迹等校内外思政教育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南航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之路,让国防底色、工信特色厚植在南航青年的报国情怀里,传承好爱国奋斗、军工报国、贡献国防的红色基因。

(二)坚持人文环境熏陶,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军工文化传承的沃土,应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建设校园文化景观和军工文化展示场馆,采用丰富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进行军工文化熏陶。在校园军工文化浸润下,大学生的军工文化认知、感受、体验不断提升为自觉的文化意识、行为、精神,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学校建成“御风园”实践育人基地、南京航空航天馆、航天博物馆、校史馆、立德树人馆、法治文化馆,打造“五馆一基地”为主体的“沉浸式”实境思政课堂,植根红色文化沃土,近距离接触国之重器,感受军工文化深厚底蕴,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成才报国;学校打造了原创话剧《旋翼人生》,并连续多年开展研究生音乐情景剧展演,彰显国防本色、厚植工信底色、突出三航特色,已经成为传递校园文化正能量的经典品牌,促使大学生讲好南航故事,传承军工精神。

(三)聚焦文化育人实践,融入实践活动

实践是联系理论和现实的桥梁,要注重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融入军工文化元素,把人才培养目标与促进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为国防军工领域培育高素质人才。搭建实践育人新平台,加强校地合作,创建实践育人基地,推进军工类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促使大学生多途径了解军工行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发展力。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建设南航国际创新港,促进校地融合发展,拓展校外军工实践育人基地,为大学生搭建军工文化创新实践教育新平台;开展国防企业面对面活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帮助学生了解军工行业发展情况,整合优质就业资源,加强供需对接,助力培养高质量人才;连续20年开展“军工记忆”专项社会实践,大学生追寻红色足迹,聆听军工故事,在实践中感悟军工文化,进一步坚定献身国防,助力航空航天强国建设的理想信念。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根本推动力量,人生的黄金期同民族复兴的伟业高度契合。军工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引导力,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风貌,所以要加快推动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打造军工文化精品活动,使高校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更自觉地践行和传承军工文化,更强劲地弘扬军工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
[2]王守信.弘扬军工精神推动先进军工文化建设[J].国防科技工业,2018(11).

进入小程序,为您喜欢的论文点赞!

来源:中国军融智库

本期编辑:王迪

合作邮箱:hezuo@chnmil.cn

投稿邮箱:tougao@chnmil.cn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国防科工局主管的国家一级期刊,主要覆盖相关政府部门、各军兵种装备机关、各大军工集团、各省市工办、各军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民口、民营企业单位。宣传和开展军转民的各项工作,是军地技术、人才、产品互相转化的专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