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融智库丨关于优化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的路径选择——以重庆市为例

学术   2024-10-10 17:55   北京  
关于优化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的路径选择——以重庆市为例
薛杰




摘要】退役士兵是国防后备力量的主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是推进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柱。退役士兵的发展,直接影响现役士兵的稳定、社会稳定以及征兵工作。以重庆市为例,分析近年来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相关政策和招生数据,调研访谈部分在读退役士兵,发现其现状和矛盾问题,提出优化退役士兵学历进一步提升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退役士兵|学历提升|路径选择


一、重庆市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的现状


(一)重庆市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相关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行并举的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体系。”目前重庆市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涵盖中等职业教育、高职(大专)、专升本、成人本科、普通高考、研究生层次,其招考、复学、资助、培养及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比较全面。在学费减免方面,在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或高职分类招考方式的秋季学期,对考入高等院校的全日制在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学生进行学费减免政策,同时在助学金方面,也一同享受本专科生的国家助学金政策,标准是每人3300元/年。目前的学费减免标准是,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二)重庆市退役士兵学历教育的招生情况

近三年重庆市退役士兵的学历提升教育,通过“高职扩招计划”招生76865人,录取68190人,其中民办院校有23所,公办院校有20所,自“高职扩招计划”实施以来,2020年录取数量达到顶峰,民办院校录取人数是公办院校的4倍;通过“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升本计划”招生1030人,录取935人,其中本科院校有21所,民办7所,公办14所;通过“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计划”招生484人,录取359人,共计12所院校,且录取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在渝高校中既具备“高职扩招计划”,又具备“专升本”的退役士兵学历资格的有3所,分别是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移通学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既具备“专升本”,又具备“退役士兵专项硕士计划”资格的有8所,分别是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三)重庆市退役士兵学历教育的培养情况

重庆市在退役士兵学历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在修业年限上实行弹性学制,学业年限3~6年。在考核上,对退役士兵学生采用单独设计考核的评价办法,即“考试+考查”“课程+过程”“线上+线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对有服役经验的士兵学生在就业实习考核环节,可适当视作已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有相关岗位的实习经历。重庆市89.7%的高职院校的退役士兵单招扩招依照各院校所列示的所有学科专业,10.3%的高职院校单招扩招进行定向招录。重庆市在退役士兵学历教育在专升本中,自2019年开始就按照专业类别进行设置,分别有普通文科专业、理工科专业,其中除开英语类、小语种类、计算机类和艺体类。但是2020年后退役士兵与同校同专业同方向普通“专升本”考生专业类别及科类相同。重庆市退役士兵研究生学历教育依照各院校招生简章所列示的所有学科专业进行。


二、重庆市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士兵学历水平差异,政策解读需要精细

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的组建和对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不仅体现了对退役军人个人发展的关怀,更是在退役军人的教育管理方面也有高度重视,目前国家层面和各地关于退役士兵学历提升的支持政策较为全面。但调研发现,目前部分退役士兵存在文化水平“先天诱因”的差异,相当一部分从军十年及以上的退役士兵年少时参军,并没有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甚至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储备量都不充足,没有学历提升的意识,更无法主动获取相关政策。与之相反,大部分大学生入伍的义务兵,被专升本、专项硕士招生优惠政策所吸引进入军营,但缺乏对政策细节的掌握和了解,对专业培养、后续发展存在认识偏差。

(二)学历提升阶段分层,招生录取需要规范

目前由教育部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合开展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招生计划制定与下达,高校具体负责人才培养。但除医学、学前教育等特殊专业,各主办高校均不再批准备案新的教学点、函授站,导致规模逐渐缩小,退役士兵也逐渐分流到普通全日制学习,接受学历提升教育的人数逐年减少。同时,面对退役士兵教育资助优厚,院校又呈现积极性高的表现。但由于监督缺位与管理不到位,不少院校特别是少数民办高职院校,在学历提升教育招生宣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乱象丛生,甚至出现“花钱买生源”“不入校也能毕业”的乱象,对退役士兵各学历教育阶段成果,社会认可度普遍较低。

(三)学历提升路径陈旧,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提升

退役士兵从部队的军事化管理到院校学历教育的自主化学习,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各类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质量把控、师资力量投入、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直接套用普通教育的模式,不能结合退役士兵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培养。特别是高职院校多以脱产为主,集中教学为辅。而“专升本”和“专项硕士”的退役士兵入学后的教育形式与普通学生一致,“泯然众人矣”,没有充分结合其军旅经历的优势特长进行特色培养,对国防后备力量人才培养来说是一种缺憾。


三、优化重庆市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增扩助力方式,加强政策宣传

对退役士兵存在先天差异性,可适当予以课业“帮扶”计划,征集“学-帮-助”的优秀志愿者团队,对士兵进行理论知识的查缺补漏,增强对退役士兵从军人向学生的角色转换的心理干预,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和发展自我。同时,做好“役前-役中-役后”宣传的功课。在役前,可通过当地人武部在征兵时进行初步宣传,让士兵对学历提升有个浅显认识,激发其参军热情。同时,设置学历提升需求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役中宣传做好针对性准备;役中可由士兵所在的单位进行专项性解释工作,化解其后顾之忧;役后可由相关教育部门、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民政部门联合宣传,对具体相关政策内容及近些年的招生录取情况和职业生涯规划作出详尽的分析解读,让士兵了然于胸。创新“手段-内容-渠道”宣传口径,在宣传手段上采用上云用数赋智功能,通过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媒介手段,扩大政策传播范围;在宣传内容上,可借助数字科技,制作3D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的宣传素材,增强宣传内容吸引力;在宣传渠道上,选取优秀典型案例,建立模范案例库,打造青年宣讲团,以宣讲和报告的形式展示,提升退役士兵的积极性。

(二)规范组织管理,加强审核监管

为确保政策公开、录取透明、院校公正、管理严格,需要对承培院校的资质考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种类齐全、教育内容多元以及教育成果转换等加强规范化管理。这就需要研究制定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承培院校标准,例如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专业选择、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经费保障等建立标准一体化,将士兵的录取率和就业率换算相应权重比纳入到承培院校量化考评中。同时,发挥军地协同作用,合力推进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实现需求端和供给端的精准对接。建立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管理的指导服务中心,对相关事务进行专项管理,作为加强军地联系的辅助环节部门。形成士兵对学历提升教育“需求-解读-反馈”的全过程追踪了解,通过创建相关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采集需求信息,及时向士兵推送最新适用政策,以获取最新反馈消息,从而对士兵在提升学历教育的各环节精准定位,及时掌握士兵在学历教育的全过程的信息回归分析,科学了解士兵全过程的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其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不仅有助于优化士兵对学历教育提升政策制度的查缺补漏,还可以对退役士兵在学历提升教育的工作起到全面监督作用。

(三)激活人才供给,创新培养渠道

结合退役士兵特点,创新“录取招生-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发展”人才培养链路。在对退役士兵的招录机制上建立“普通招生+单独招生+特殊招生”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多元结合。退役士兵既具备随时战时思维,也具备军事素养。在退役士兵各阶段学历提升教育时,承培院校可根据士兵学生的具体学情具体分析,例如年龄、思维、履历差异,参考士兵的学历基础、专业意愿、就业趋势等,进行单独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学籍管理和经费管理,跟进帮扶退役士兵毕业后的就业发展,将其信息纳入国防后备力量中,既保障了退役士兵后续发展,又为国防建设储备优质潜力。探索构建以学历教育为支撑、以任职培训为主体、以国防教育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新型国防动员人才培养体系,在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开设“国防教育特色班”,直升到高中阶段学校,再直升到“双优”职业院校,探索构建“基础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军事职业教育-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一体贯通的国防动员人才教育生态链,为储备大学生优质兵源、促进退役士兵就业、提高国防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J].奋斗,2023:02.
[2]王士恒.新时代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的模式创新与体系构建[J].中国培训,2021:54-55.
[3]屈原,张磊,巴图查干,等.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退役士兵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1:148-149.

进入小程序,为您喜欢的论文点赞!

来源:国家退役军人课堂、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本期编辑:王迪

合作邮箱:hezuo@chnmil.cn
投稿邮箱:tougao@chnmil.cn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国防科工局主管的国家一级期刊,主要覆盖相关政府部门、各军兵种装备机关、各大军工集团、各省市工办、各军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民口、民营企业单位。宣传和开展军转民的各项工作,是军地技术、人才、产品互相转化的专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