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的朋友
欢迎来到糊涂文学
材料句是论证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提供了用支持分论点重要基础
但素材背的多·不一定能写得好材料句
故我们聊一聊材料句如何写,常见问题如何解
《议论文写作启航:从0到1的完美蜕变》
内容将真正从0到1地带着掌握议论文
本系列教程第十三篇:【本论·材料句】
点赞·收藏·转发(避免找不到)
以下正文
01
材料句的基本要求
具体且典型:论据要有代表性和说服力,能支持分论点。材料太普通或模棱两可都不行。
简洁明了:材料句要简洁,不需要长篇叙述,点到即止写出关键部分。
高度概括:材料句应用较少的字传达事件的核心,避免枝节过多导致冗长。
02
经典材料句的类型
历史人物事迹:用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来论证分论点。
现代社会实例:用近现代的社会事件、现象作为材料。
文学作品引用:引用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情节或名人名句。
古代典故:用古代的故事、典故来支撑论点。
03
材料句的写作结构
一个标准的材料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核心事件描述:简单概述事件或人物事迹,做到言简意赅。
核心意义点明:紧接着点明这个材料的关键所在,使其更贴合分论点。
04
材料句的常见错误与经验
错误类型1:过于宽泛、模糊或缺乏事实支撑
分论点:坚持信念让人无畏艰难。
错误示例:许多历史人物都因为信念而不畏艰难,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分析:这个材料句写得非常宽泛,没有具体例子。所谓“许多历史人物”不知道指的是谁,材料缺乏典型性,无法增强说服力。
正确示例:岳飞虽屡遭诬陷,但始终坚持“精忠报国”的信念,最终在抗金战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
分析:材料句具体写出岳飞的事迹,并突出“精忠报国”信念,这个例子典型且具体,能有效支撑分论点。
错误类型2:材料过于冗长,细节过多
分论点:创新思维是成功的关键。
错误示例:任正非创立华为初期,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比如缺乏资金、市场竞争激烈等,但他没有放弃。在那个年代,通信技术发展缓慢,很多企业难以支撑。任正非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克服了技术难题,最终将华为发展成了全球领先的公司。
分析:这个材料句写了很多背景细节,如“缺乏资金、市场竞争激烈”等,过于冗长,喧宾夺主,难以体现“创新思维是成功关键”这一重点。
正确示例:任正非带领华为多年专注于通信技术创新,使得华为在全球5G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分析:此材料句删去了多余的背景描述,直接突出“创新”,使材料和分论点紧密结合。
错误类型3:材料与分论点关联不强
分论点:诚信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石。
错误示例:李白才华横溢,一生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被称为“诗仙”。
分析:此材料句讲的是李白的才华和成就,跟“诚信”这个分论点几乎没有关系,属于选材不当,无法论证分论点。
正确示例:晏殊在担任宋朝宰相时,以诚待人,不畏谗言,最终赢得了百官的信任。
分析:正确的材料句写了晏殊用诚信待人的事迹,突出“诚信”在建立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很好地支撑分论点。
错误类型4:材料句断章取义,或理解有误
分论点: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错误示例:苏轼屡次被贬,最终成为文学大家。
分析:此材料句没有直接表现苏轼的“坚持不懈”,仅提到他被贬的经历和文学成就。很难理解“坚持”如何在苏轼的成功中发挥作用,论证逻辑不清晰。
正确示例:苏轼屡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创作激情,在逆境中创作出大量传世之作,终成一代文豪。
分析:此材料句强调了苏轼“在逆境中保持创作激情”的坚持,展示坚持不懈的精神,有效支撑分论点。
错误类型5:材料句引导不充分,缺少关键点
分论点: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错误示例:长征是一场伟大的行军。
分析:此材料句虽提及长征,但没有体现“团队合作”的元素。句子笼统,缺乏对分论点的支撑。
正确示例:红军在长征途中,同心协力、团结互助,克服了雪山草地等艰险地带,最终完成了伟大壮举。
分析:此材料句突出了“同心协力、团结互助”,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效支撑分论点。
小结
不具体,泛泛而谈:缺乏具体事例或人物支撑,容易让论证显得空泛。
冗长啰嗦,细节过多:加入了过多的背景信息,导致重点不突出。
关联性差,跑题:材料与分论点关系不强或无关,无法有效支撑分论点。
抽象概述,缺乏事实:仅仅提出一个抽象的概念,缺少具体事例支撑,显得空洞。
断章取义,逻辑不清:引用事例时没有抓住核心,导致材料与论点关联性不强。
缺乏引导,关键点不清:材料句没有点出核心意义,导致读者无法抓住论证重点。
05
材料句的写作干货
一、少用空泛大词,多用具体人名、事件、细节
少用:空泛的大词或抽象概念,如“很多伟人”“无数的英雄”“大量的事实表明”等,会让材料显得模糊,不够具体。
多用:具体的人名、事件或情节。
示例
少用:许多英雄人物都具备坚定的信念。
多用:岳飞虽屡遭诬陷,但始终坚持“精忠报国”的信念。
二、少用冗长的背景描述,多用简洁的核心事实
少用:过长的背景或细节,把无关信息堆砌在一起,导致论点不突出。
多用:简洁的核心事实,直接点出关键内容,让材料与论点保持高度相关。
示例
少用:任正非创立华为初期,经历了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重重困难,但他没有放弃,最终带领华为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多用:任正非带领华为专注通信技术创新,使得华为在全球5G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三、少用无实际意义的名言,多用结合论点的
少用:泛泛引用名人名言,特别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句子,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类。虽然句子励志,但不一定能切合论点。
多用:与分论点相关的名言,引用时要点明名言的作用,避免让名言“自说自话”。
示例
少用: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可见坚持的重要性。
多用: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根本。
四、少用不必要的形容词、感叹词,多用平实的叙述
少用:夸张的形容词、感叹词,如“伟大的”“惊人的”“令人感动的”等,避免过于主观的评价。应尽量客观,材料句的作用是提供事实,而非表达情感。
多用:平实的叙述语气,直接陈述事件或人物的行为、成就,让事实本身来说话。
示例
少用:岳飞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他的精忠报国精神令人钦佩。
多用:岳飞虽屡遭诬陷,但始终坚持“精忠报国”的信念,最终在抗金战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
五、少用描述性语言,多用概括性语言
少用:过于描述性的语言,比如“在很久很久以前”“当时他非常艰难地前行”,这会使材料句冗长。
多用:概括性语言,直接提炼事件的核心。材料句应快速传达信息,而非展开细节描述。
示例
少用:鲁迅当时在动荡的年代,看到国家的困境和人民的痛苦,内心感到无比悲愤,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唤醒国人。
多用: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国人,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进群后台回复“进群”
【点赞 · 转发 · 再看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