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结构拆解术】· 好文章只读不拆,难怪学不明白!

文摘   2024-11-05 22:52   广东  

你好,我的朋友

欢迎来到糊涂文学

知其好·学其好·仿其好

好文章只读不拆,是学不明白的

《从零开始·记叙文写作入门与进阶》

本系列第十七篇:【记叙文·拆范文】

以下正文

01

记叙文·拆文范文

长在春末的树

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斑驳地洒在青石小径上。南方入秋晚,院子里,几株老梅正悄然绽放,淡淡的花香伴随着微风,弥漫在空气中。这个午后,院子里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一天清晨,阳光刚刚穿透薄雾,村里的小河边传来了阵阵鸟鸣。一个背着书包的身影,缓缓走在河堤上。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动。背着书包的孩子喜欢在放课后到这里看鱼,或是享受这种清凉,或是也懂得了这里的宁静。他静静地坐在河边,望着水中的倒影,思绪随着流水轻轻漂浮。

季节的推移并不能被他的思绪干扰,他希望常常是夏天,可秋天依然来了。树叶渐渐染上了金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丝凉意。好在孩子每天放学后,还是会来到河边,与鱼儿为伴。一天,他注意到河对岸的一棵小树,该是长在春末,枝叶尚未茂盛,却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小树的成长,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韧性与希望。

某个傍晚,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孩子坐在河边,望着落日余晖下的小树,盯得出神,没来由的涌起一阵感动。他出乎意料地联想到了自己的成长,就像这棵小树,经历了春的萌芽、夏的茂盛,如今迎来了秋天的收获、内敛。秋风带来了些许寒意,给坚定站立的小树加了一层滤镜,在迎接未来的挑战。

秋的白天不长,很快黑了天。孩子回到家中,坐在窗前,又记起白天河边的所见所感。他在几年后的现在,又提笔写下这篇文章,记录了那天的大多数。那天他便觉得生活中总有起伏与变化,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坚韧的自我。小树的存在,给予了他力量和信心,让他明白,无论未来多么不可预测,只要坚持不懈,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个秋日午后,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与成长的力量。他知道,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漫长,只要心中怀揣希望,脚步坚定,未来定会如同那棵小树般,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又一天,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院子里的老梅又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我即将写完这篇文章,望了眼远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生活如同这秋日的河畔,虽然有时会有些许寒意,但只要心中有光,便能在岁月的洗礼中,绽放出最美的自己。

02

记叙文·文章结构分析


开头(起)

背景介绍:写秋天院子的景象,老梅的花香与微风交织(南方的梅开得早,实际入秋晚),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引出事件:提及河边的孩子(实际上是“曾经的我”),引导后续叙述。


发展(承)

事件经过:写孩子在河边的日常活动,如观察鱼儿、享受清凉与宁静。

季节变化:从夏天过渡到秋天,树叶变黄、气温转凉,反映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细节补充:孩子注意到河对岸的小树,象征生命的韧性与希望,进一步深化主题。


高潮(转)

情感爆发:某个傍晚,夕阳下的小树引发对自身成长的深刻思考,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

内心变化:通过对小树的观察,意识到生活的起伏和坚持的重要性,情感得到初步升华。


结局(合)

回归现实:用多年后,也就是现在的状态,反思当天的所见所感,表达对未来的信心。

总结与升华:通过对小树的比喻,总结成长的过程和对未来的希望,二次升华。


结尾(合)

揭示身份:最后一段明确指出,孩子其实是“曾经的我”,通过回忆与现在的反思,形成情感的闭环,三次升华。

总结与升华:通过对院子里老梅的描写,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深化主题。

03

文章结构中的两个关键点分析


一、文章首尾的“老梅”

(一)开头的描写:

文章以环境描写开头,点出“几株老梅正悄然绽放”这设定了故事的时间和地点,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平和的情境。

(二)结尾的呼应:

文章结尾再次出现院子里的老梅,与开头形成呼应,强化了文章的结构闭环,还象征性地表达了时间的循环与人生的延续。

(三)意义与作用:

结构上的闭合感:首尾呼应,让文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结构,传递故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象征性的强化:老梅在文中不仅是环境描写的一部分,更是情感和主题的象征。它的静谧与坚韧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坚持,通过反复出现,强化了这些象征意义

情感上的延续:从开头的宁静到结尾的沉静,老梅的描写贯穿全文,营造出情感的延续和升华,能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渐进与深化。


二、“我”与“曾经的我”的双重视角设定

(一)双重视角的呈现:

文章主要叙述的是“孩子”在河边的观察和感悟,但在文章后半部分两次揭示这个“孩子”其实是“曾经的我”,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这种双重视角的设定使文章在时间维度上更加丰富,也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二)双重视角的实现方式:

前半部分(第三人称视角):写孩子在河边的日常活动和对小树的观察,展示了童年时期的纯真与对自然的热爱。

后半部分(“我”的视角):长大些许后“我”回忆童年时光,反思成长的过程和内心的变化,形成一种时间上的对比与联系。

(三)意义与作用:

深化主题: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更深刻地表达了成长的主题。童年的观察和感悟在长大些许后的反思中得到了升华,体现了时间对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的影响。

增强叙事层次:双重视角增加了文章的层次感,使叙事不再是单线的,而是多维度的。我们不仅看到孩子的成长,还能感受到成年后的思考与总结。

情感的共鸣:在阅读时能够通过“我”与“曾经的我”的对比,产生共鸣,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提升文章的深度:这种设定使文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是深入到心理和情感的层面,提升了文章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04

记叙文·全文点评与总结


一、结构与技巧的运用

文章通过“起承转合合”的结构,合理安排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和结尾五个部分。设计首尾呼应,形成了结构上的闭合感,增强了文章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同时,双重视角的设定(“我”与“曾经的我”)使文章在时间维度上更加丰富,深化了成长与自我认知的主题。


二、文学表达与细节描写

文章在环境描写上细腻生动,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如“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河水清澈见底”等,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场景。增强了真实感,也为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主题与立意

文章以成长与自我认知为主题,通过孩子对小树的观察和成年后的反思,表达了坚持与希望的重要性。小树作为生命韧性与希望的象征,贯穿全文,强化了主题的表达。通过对比童年与成年,文章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成长历程,也传达了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以上思维导图、文字文件
每日会同步将文件共享至微信群内

进群后台回复进群

【点赞 · 转发 · 再看 · 收藏】

糊涂文学
本公众号提供以下服务: 1、文章分析(指出文章优缺点) 2、好文、好句、作文素材分享 3、定期举办作品线上交流活动 4、文学资讯推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