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Microstructures期刊主办的2024第二期青年高峰论坛将于2024年11月28日上午9:00-12:00在Zoom网络平台召开。
会议信息
会议形式:
Zoom meeting (免费参会)
会议时间:
2024年11月28日上午9:00-12:00
会议号:
869 3798 2426
会议主席
November 2024
杜轶,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2004 年),理学院硕士(2007 年),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UOW)材料学博士学位(2011 年)。先后入选包括 UOW Vice-Chancellor’s Research Fellowship、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Future Fellowship,国家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计划项目。目前在北航物理学院工作并组建表面物理与量子物质研究团队,主要研究兴趣为:在原子尺度设计并研究新型低维量子材料的生长、物性和新奇量子效应;室温液态金属智能响应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光电催化及能源转换的表面热力学和动力学原子/分子尺度原位研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引用11000余次,h-index 为 65,并获授权专利3项。曾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澳大利亚 ARC 发现项目、澳大利亚 ARC 工业合作项目、澳大利亚 ARC 重大仪器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目前承担科学技术部国家重大研究计划战略性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1项。
演讲嘉宾
November 2024
李能,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RSC),英国剑桥大学材料与冶金系访问教授,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家。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湖北省杰青项目资助。现担任中国材料与器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设计与调控研究室主任,武汉理工大学人机交互与智能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硅酸盐物理化学与新材料、环境净化与资源循环再生化学、凝聚态电子态调控。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 Chem. Soc. Rev., Adv. Mater., Angew., ACS Nano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320余篇;先后入选ESI高被引论文40余篇;发表论文被Science、Nature等期刊引用近20000次,学术指数75(谷歌学术);2022-2024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榜单”、“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2022-2024获得省部级科技奖4项。任Mater. Horiz., Nano-Micro Letter、Adv. Powder Mater.等多个SCI高水平学术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曾受邀到英国剑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莫纳什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国际著名学术机构交流讲学。
冯海凤,北航物理学院,副教授,2018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2018-2020年和2020-2022年先后在伍伦贡大学和北航做博士后。2022年北航物理学院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外延二维材料的制备和物性研究,表面催化过程及机理探索,扫描探针显微镜开发。共发表SCI学术论文50余篇。
董雷,教授,陕西省石墨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Microstructures等期刊青年编委。于复旦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Loh Kian Ping教授课题组和上海科技大学继续进行研究工作,2022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任教授、博导。目前研究聚焦二维材料液相制备以及在锂电池和离子分离膜中的应用,以一作/通讯身份在Nat. Commun.、Adv. Mater.、Chem. Soc. Rev.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二十余项。
马薇,2010年获复旦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 2014年至2015年期间至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北岭分校作访问学者,2016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17年入职宁夏大学材料与新能源学院,主要从事固体表面与纳米体系的量子相互作用与激发动力学过程,包括二维材料、新型太阳能电池以及储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在Advanced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论文共被引用1700余次。国际期刊Microstructures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Materials审稿编辑;入选宁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中组部“西部之光”青年学者。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2项。
田晓宝,四川大学力学系教授、副主任,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9月至今,在四川大学力学系工作,主要从事多场耦合界面理论、微纳米智能材料与结构、生物医学器件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申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机”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纵向项目多项,获四川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学术兼职任中国力学学会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工作组委员、固体力学专委会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专业组委员、四川省力学学会理事,《应用数学与力学》青年编委等。
直播支持
本次会议通过Zoom平台召开,将通过蔻享学术、科研云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分享,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扫下方对应二维码进行预约。
点击阅读Mic 期刊各话题领域文章
往期推荐
热烈庆祝Microstructures被ESCI收录!
热烈祝贺Microstructures期刊184位专家学者荣登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Microstructures第二届青年编委名单公布!
人物专访 | 对话Microstructures期刊副主编——北京大学高宁教授
人物专访 | 人物专访—Microstructures 新晋编委Jung Ho Kim教授
人物专访 | 对话Microstructures期刊青年编委——张江威研究员
人物专访 | 对话Microstructures期刊2023年最佳文章奖获得者——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卢一平教授
人物专访 | 对话Microstructures期刊副主编——浙江大学余倩教授
人物专访 | 对话Microstructures期刊编委——清华大学王定胜教授
特刊征稿 | 微结构在高性能介电材料和器件中的作用
特刊征稿 | 微观洞察光催化制氢:机制、材料和前沿技术
关于期刊
Microstructures由OAE出版公司主导创办,由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张树君教授担任创刊主编,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廖晓舟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陈骏教授担任执行主编,旨在打造微结构领域权威期刊。诚挚欢迎学术界相关创新型研究工作来稿。
Microstructures [ISSN 2770-2995(Online)]是一本金色开放获取,严格同行评议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前已被ESCI, Scopus, CAS, Dimensions, Lens 等重要数据库收录。刊文范围包括从微观尺度到原子尺度,面向终端用户的应用程序的设计、制造、建模、表征、测试和评估,涵盖但不限于金属和合金、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晶体、玻璃、生物材料、界面和纳米材料等。自2021年正式创刊以来,共计发表4卷12期,135篇文章,Google总引用884次,篇均引6.5次,i 10指数32(google数据)。其中Web of Science数据库总引用700余次。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备注“姓名-单位-研究兴趣”
邀请加入 Microstructures学者群
期刊官网:https://www.oaepublish.com/microstructures
投稿链接:https://oaemesas.com/login?JournalId=microstructures
联系方式:editorialoffice@microstructj.com
【往期鉴赏】
Volume 4, Issue 1
Volume 4, Issue 2
Volume 4, Issue 3
Volume 3, Issue 1
Volume 3, Issue 2
Volume 3, Issu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