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谢丽丽,马翠萍,吴 涛△
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检验科
点评专家| 吴文娟 教授
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医学检验科
引用格式:
[1]谢丽丽,马翠萍,吴涛. HIV、SARS-CoV-2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机会感染1例[J/OL].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8[2024-06-2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76.r.20240619.0828.002.html.
本文报道的病例为1例青年COVID-19患者,因病情迁延不愈,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入院。经本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进行涂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诊断为西北地区少见的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因TM好发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患者,尤其是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检验医师调阅患者病历和相关检查资料后,提示临床为患者完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最终明确该患者为罕见的SARS-CoV-2、TM、HIV三种病原体同时感染。本文通过回顾该病例的诊断、治疗、转归,旨在为临床诊治及用药提供经验和依据。
该案例邀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医学检验科的吴文娟教授进行点评。
图1 患者住院期间肺部影像学变化
图2 TM菌落及镜下形态
表1 住院期间血清G及GM试验动态监测结果
注:G试验指(1-3)-β-D葡聚糖试验;GM试验指曲霉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表示未检测。
表2 住院期间SARS-CoV-2核酸Ct值变化 注:ORF基因反映病毒的数量和活跃度;N基因反映样本中是否存在病毒。
临床治疗:依据病情及药敏结果,将用药方案最终调整为口服莫西沙星400 mg(每日1次)、阿兹夫定5.0 mg(每日1次)联合地塞米松,持续予以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进行呼吸支持(流速以30 L/min起始,逐步上调至40 L/min,36%~45%),并增加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 5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但该患者在输注后出现高热,更换为静脉滴注伏立康唑200 mg(每12 h 1次)。连续7 d治疗,期间多次送检痰培养及SARS-CoV-2核酸检测,持续检出TM且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同期CT检查提示肺部感染情况未见好转(图1),临床疗效不理想。治疗期间患者卧床,精神状态差,体重持续下降。2023年2月16日,应患者家属要求转至北京上级医院治疗,药物调整为静滴盐酸莫西沙星、氟康唑、激素(剂量不详),口服比克恩丙诺(必妥维)、复方磺胺(由8片逐渐减量至2片),同时高流量吸氧。2 d后患者肺水肿明显好转,呼吸通畅,可下床活动。2月18日,CD4+ T 淋巴细胞计数为120个/μL,HIV-RNA载量3.41×105 IU/mL;4月3日复查CD4+ T 淋巴细胞计数为186个/μL,HIV-RNA载量5.24×102 IU/mL。CT检查结果提示,肺部病灶已基本吸收,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患者情绪、基本情况均有明显好转,治疗有效。
TM是HIV感染者最重要的机会致病菌之一,在东南亚和我国广西地区也是非HIV感染者的地方性真菌病,西北地区少见。该病例初诊时疑似结核病,通过规范完善的痰涂片、培养和血清学检查等微生物学检验,以及CD T细胞计数评估宿主免疫功能和SARS-CoV-2核酸、HIV-RNA载量、纯培养菌落16S rDNA测序鉴定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实现了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复杂感染的早期病原学诊断,为后续治疗方案制订提供了客观依据。
该病例病程长达近4个月,在治疗过程中初始为两性霉素B,因患者不能耐受更改为伏立康唑200 mg(每12 h 1次),疗程后期使用氟康唑维持治疗。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外,抗真菌药物疗效评估中G试验和GM试验等生物标志物动态监测也是重要的手段,多学科合作成功治愈疑难复杂感染。
参考文献
编辑:宣艳艳 审校:张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