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Club | 重庆大学医学院罗阳教授团队创建系列新方法实现外泌体及其内容物精准检测

学术   其他   2024-03-29 16:56   重庆  

编者按:Journal Club是本刊开设的专门讨论和分享最前沿检验医学成果的板块,旨在通过精选并分享高质量的检验医学文献,帮助读者及时获取检验医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科学发现

   
      肿瘤源性外泌体及其内容物已被认为是早期恶性肿瘤液体活检的前瞻性无创标志物。传统的基于提取和提取后裂解的分子检测方法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极易导致靶标损耗,产生假阴性结果。因此,研发快速、精准的肿瘤外泌体及其内容物的识别检测策略是实现基于外泌体肿瘤液体活检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重庆大学医学院罗阳教授团队致力于创建新方法、新技术用于外泌体及其内容物的检测。团队于Nature Index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等杂志发表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该团队基于纳米诊断技术,开发基于多重适配体识别驱动的肿瘤外泌体相对丰度识别检测新策略,构建可用于肿瘤外泌体内microRNA保真检测新技术,进一步开发了基于脂质体膜融合的外泌体内miRNA检测新技术,实现肿瘤外泌体定量分析和内容物丰度检测,进一步为肿瘤早期检测诊断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1
开发基于多重适配体识别驱动的肿瘤外泌体相对丰度识别检测新策略
 2022年8月,该团队于《Analytical Chemistry》(IF:8.008,中科院一区)发表了一项外泌体识别检测的新成果“Cancer-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PICKER”。该研究结合适配体靶向识别和CHA信号放大方式对肿瘤外泌体进行选择性识别和检测,通过在适配体末端延伸出能够启动CHA扩增反应的引发序列,同步实现识别和驱动反应的功能。如图1所示,结合肿瘤外泌体表面富集EpCAM特异性蛋白和共有蛋白CD63,正常细胞来源外泌体仅有CD63,没有EpCAM蛋白,两套CHA反应体系对两种信号分子进行同步识别,对肿瘤来源外泌体和总外泌体进行信号放大直接检测,联合两种检测信号的归一化分析,消除检测体系中非肿瘤来源外泌体的干扰。因此,提出肿瘤外泌体的相对丰度,深入分析其与肿瘤间的关联,从而更进一步将其应用于肿瘤的早期快速诊断中。



基于双识别DNA适配体-引发探针驱动CHA扩增反应的肿瘤外泌体检测原理图

      为了使信号单元具有适配体识别靶向功能又具有引发催化发夹组装反应的催化功能,构建了Aptamer-trigger序列,针对细胞外囊泡膜表面上的两种特异性蛋白EpCAM和CD63,因此以EpCAM trigger和CD63 trigger识别特异性的肿瘤特异性蛋白EpCAM和通用性细胞外囊泡标志性蛋白CD63,同时启动双重CHA自催化反应。首先,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了两套反应体系的可行性(图2a-b,d-e),进一步应用荧光检测技术验证其信号放大效果(图2c, f)。可见,联合了核酸适配体对CHA反应的trigger序列进行功能化,有效实现CHA反应的信号放大,成功构建具有识别功能的引发链启动对应的自驱动链置换反应。


2 凝胶电泳实验验证具有识别功能的CHA信号放大体系的可行性


      为探究所构建策略的检测性能,以乳腺癌细胞MCF-7来源的csEVs为模式囊泡(图3)。在制备不同浓度csEVs溶液后,利用前述的标准化检测流程,于最适反应条件下进行信号放大检测,测定反应体系的FAM荧光强度。随着溶液中csEVs浓度的增加,采集到的检测信号增强。同理,正常细胞来源囊泡的荧光随着sEVs浓度增加,体系中CD63信号增加。进一步分析两种囊泡混合后的检测比例,数据分析显示其荧光比值与浓度比例对数呈线性相关。临床样本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患者越晚的患者,其相对的肿瘤外泌体量越高,本研究提出的肿瘤外泌体相对丰度PRc-exo/t-exo可作为揭示乳腺癌恶化程度的潜在指标。该策略能够有效避免肿瘤外泌体的检测损耗,采用相对丰度的指标进行评估,更能反映疾病进展情况。



             图3 细胞及临床样本来源sEVs的检测


2
开发高保真纳米探针(fLIGHT)用于sEVsmiRNA直接检测新技术
      与此同时,团队就肿瘤外泌体内容物开展了探索研究,研发了一种免提取sEVs内miRNA保真检测方法,该研究在2020年9月,以封面文章发表在《Small》期刊上(2020 IF:11.459,中科院一区),题目为“High-Fidelity Determination and Tracing of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Cargoes”。如图4所示,以A549细胞系来源外泌体及其已被研究证实其在肺癌外泌体内高表达的miR-21作为检测靶标示例,DNA四面体探针通过设计组装具有识别的刚性纳米探针,延伸连接具有识别microRNA的发卡序列,形成DNA检测探针(fLIGHT)探针,通过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的合理空间组装,在发卡探针识别靶标序列打开的同时,由于空间位置的改变,荧光基团的淬灭效应消失,多个荧光基团发光,从而实现外泌体内microRNA的直接跨膜信号放大检测。


图4 sEVs内miRNA保真精准检测原理图

       所设计的DNA纳米探针在三条探针端点部位标记荧光基团,在另一条带有识别检测探针的序列一端标记淬灭基团,在靶标microRNA存在的情况下,与四面体探针顶点部位延伸的发卡序列相结合,从而打开发卡结构,使得淬灭基团和荧光基团的距离增加,淬灭效应消失,荧光基团恢复正常发光。在检测探针体系中,图5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四面体探针具有良好的靶标microRNA识别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浓度识别效应。并且检测探针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有利于其在复杂样本中靶标miR-21的识别检测。



    图5 fLIGHT检测探针与靶标序列的直接识别检测效果


 进一步fLIGHT能够保持几何形状稳定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穿透力,为验证fLIGHT探针无损进入sEVs,构建蛋白芯片验证其能够保持sEVs膜完整的同时进入sEVs实现胞内miRNA的检测,见图6。同时显著区分了临床肺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sEVs内miRNA丰度,对比传统方法RT-qPCR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图6 fLIGHT探针与sEVs内microRNA的直接识别检测

3
开发基于膜融合的肿瘤外泌体miRNA免提取保真检测新体系

      进一步团队构建一种脂质体膜融合无酶检测(LIFE)方法用于单个外泌体miRNAs的检测。该研究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Bio》(2023 IF:10.761,中科院一区),题目为“Liposome fusogenic enzyme-free circuit enables high-fidelity determination of single exosomal RNA”。该体系利用载有探针的阳离子脂质体捕获单个目标外泌体并与之融合,从而实现探针递送和由目标生物分子启动的原位级联信号放大,通过精细控制引入LIFE探针的比例可以准确测定单个外泌体中的痕量内容物(图7)。该技术方法可在不破坏囊泡完整性的情况下高保真地测定单个外泌体miRNAs,能够促进疾病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发展。


图7 脂质体膜融合无酶检测(LIFE)方法示意图

      在成功制备脂质体的前提下,以1:1的摩尔比孵育CFLs和外泌体来诱导单个外泌体融合。如图8所示,通过NTA显示了其融合过程,TEM图像及NTA粒径显示其粒径增大(160.4 nm)。在对融合过程中完整膜的表面积进行评估后,推断CFL倾向于以1:1的摩尔比融合单个外泌体。通过FRET稀释后供体放射恢复及Zeta电位的测量,对CFLs和外泌体融合的动力学分析,聚乙二醇和静电吸引发了CFLs和外泌体的融合。


               图8 CFLs与外泌体的膜融合


      同时,分别设计了具有茎环发夹的H1和H2,可以通过催化发夹组装进行扩增反应。如图9凝胶电泳结果显示,miR-122能够打开H1发夹,并进一步诱导H2发夹的打开,在CHA-DNAzyme反应启动后,H2中的RNA位点被成功切割进而启动循环扩增,荧光强度增强,实现miRNA-122高灵敏特异性检测。


              图9CHA-DNAzyme的构建与评价


       进一步,从肝细胞系中提取外泌体,并制备DNAzyme-CFLs体系。利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探索了所提出的CHA-DNAzyme探针负载效率和外泌体-CFL融合能力及检测能力,图10结果表明其可精准检测到目标miRNA。并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和下调表达miR-122后提取外泌体进行检测,LIFE平台可以有效区分miR-122的表达量。最后应用提出的LIFE平台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和健康供者血清中的外泌体mir -122。分别从10名HCC患者和10名健康人身上采集了4 mL抗凝血,并从他们的血浆中分离出外泌体。该检测系统可以很好地区分肿瘤患者和健康个体血浆外泌体中miRNA的丰度。


 图10LIFE方法检测外泌体miR-122及临床肝癌患者血浆外泌体miR-122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靠高保真的LIFE方法,用于检测外泌体内容物,而不会破坏保真结构,具有高灵敏、高效简便的特点。这项技术为高保真检测单个外泌体内容物提供了新策略,这对研究外泌体内容物的分子机制及其潜在的诊断治疗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外泌体是液体活检的重要检测靶标。现有的肿瘤外泌体富集分离及检测技术难以适应外泌体检测及应用的技术研究和市场需求。我们通过整合功能化纳米检测技术,分别提出肿瘤外泌体筛选检测和内容物分析研究体系,构建基于肿瘤外泌体的全体系分析平台,用于常规环境中的外泌体快速、准确检测分析。随着DNA功能化纳米探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研究为外泌体的识别检测分析提供全体系分析技术,为液体活检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指导。


系列成果依次下载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2c01683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00280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060373/



                        罗阳教授简介



       罗阳,重庆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医学公共实验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导,弘深杰出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云南省重点研发项目、重庆市杰青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创业成果一等奖、“十一五”军队医学科技重大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疾病早期监测预警,主要包括重要疾病预警与检测、现场快速检测新技术、胞外囊泡(EVs)高效分离与原位检测技术以及新型纳米医学诊断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在Sci Transl Med,Nat Commun,J Am Chem Soc,ACS Nano,Adv Funct Mater,Trends Biotechnol等CNS子刊和行业顶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IF>10的20余篇,5篇ESI高被引。申报国际PCT专利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件。

撰稿:李益灿、陈晓辉
编辑:周丽  
审校:张耀元


   喜欢我就点赞在看,一键两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官方平台,发布检验医学科研、教学及相关业内信息,实现全媒体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