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1. 1月2日无锡永珈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单结钙钛矿电池认证效率达到26.9%(认证26.4%)
2. 1月3日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发布369mm×555mm(2048cm²)钙钛矿单结组件光电转化效率突破22.43%。
3. 1月6日晶科能源宣布其研制的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取得重大突破。经权威第三方机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检测,其转化效率高达33.84%。
4. 1月2日,正泰新能与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宣布正式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双方将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攻关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协作。
5. 1月7日,深圳市光因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与全球领先的移动充电与电子消费产品制造商安克创新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以先进技术赋能安克创新旗下的Anker SOLIX系列,在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推出革命性的太阳能伞和太阳能斗篷。
6. 1月9日,总投资12亿元的华州区北京博雅洁能科技有限公司钙钛矿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7. 浙江省一道新能高效电池与组件重点企业研究院”顺利通过审核、评审以及公示等环节,被认定为2024年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
8. 1月7日,宏生光电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尔群一行莅临华瑞国际参观调研,双方并就钙钛矿零碳建筑新材料BIPV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进行签约。
9. 克拉玛依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发布25亿投资钙钛矿招商项目:一期建设1.2GW钙钛矿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线,二期建设1.8GW钙钛矿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线
10. 华彩光能宣布与上海青昀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订首单钙钛矿光伏模组销售合同。
11. 鑫享电港牵手蔚来利用钙钛矿板打造广东四会县县通首座光储充换一体站
12. 纤纳光电与南开大学国家新材料研究院签约仪式暨钙钛矿光伏产业交流沙龙于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
科研进展
北大周欢萍&张艳锋团队最新Science:晶圆级单层 MoS2 薄膜集成可实现稳定、高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通过转移过程在钙钛矿层的顶部和底部集成了晶圆级连续单层 MoS2 缓冲层,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杂志。这些膜在物理上阻止钙钛矿离子迁移到载流子传输层,并通过强配位相互作用在化学上稳定甲脒碘化铅相。有效的化学钝化源于Pb-S 键的形成,少数载流子通过I 型能带排列被阻挡。具有MoS2/钙钛矿/MoS2 配置的平面 p-i-n PSC(0.074 平方厘米)和模块(9.6平方厘米)分别实现了高达 26.2%(经认证的稳态 PCE 为25.9%)和 22.8% 的 PCE。此外,该器件表现出优异的湿热(85°C 和85% 相对湿度)稳定性,1200小时后 PCE 损失 <5%,且表现出显著的高温(85°C)运行稳定性,1200 小时后 PCE 损失 <4%。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o2351
南京大学谭海仁/林仁兴团队联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Michael Greatzel:改善宽带隙钙钛矿(100)取向制备效率超29%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
单片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为超越单结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极限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然而,宽带隙钙钛矿子电池中大量的开路电压损失阻碍了功率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此,南京大学谭海仁/Renxing Lin团队联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Michael Greatzel院士开发了一种宽带隙钙钛矿薄膜,其改进了(100) 晶体取向,抑制了非辐射复合,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aterials杂志。研究结果表明,在薄膜表面使用二维钙钛矿作为中间相可促进结晶过程中沿(100) 三维钙钛矿面的异质成核。通过表面成分工程增加二维相的数量,可以实现优选的(100) 取向,而无需过多的二维配体,否则会阻碍载流子传输。该团队证明了1.78 eV 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为1.373 V,填充因子高达84.7%。在最大功率点条件下测量,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为2.21 V,认证功率转换效率为29.1%。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4-02073-x
武汉大学方国家/柯文俊联合Greatzel院士发表最新NP:抑制广角光损失和非辐射复合,实现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
表面反射和非辐射复合会阻碍载流子的产生和提取,从而造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 中的能量损失。由于阳光的入射角全天都在变化,这些损失会降低实际应用中的设备效率。基于此,武汉大学方国家/柯文俊团队联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Michael Greatzel院士介绍了一种解决此问题的通用策略,即在玻璃基板上涂覆高度分布的氟掺杂氧化锡纳米板(NP-FTO),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Photonics杂志。然后,通过原子层沉积沉积一层薄薄的SnO2,并覆盖 SnO2 量子点,形成电子选择性同质结。系统的机理研究揭示了 NP-FTO 全方位收集光子的卓越能力及其对钙钛矿结晶的有益影响。这些综合效应可显着改善广角入射光照射下n–i–p PSC 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性能最佳的PSC 在 AM1.5G 照明下实现了 26.4%(经认证为 25.9%)的出色功率转换效率(PCE)。这些器件还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在模拟太阳强度下经过1,200 小时的光照射和最大功率点跟踪后,仍能保持其初始PCE 的 95%。此外,NP-FTO 的有益效果也适用于具有 p–i–n 结构的1.77 eV 宽带隙 PSC,从而能够制造最佳 PCE 为 28.2% 的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6-024-01570-4
26.39%!华侨大学魏展画&谢立强团队NCs:用于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提取和离子阻断的超薄聚合物膜
超薄(~7nm)p型聚合物中间层(D18):它在钙钛矿和HTL之间具有优异的离子阻断能力,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超薄D18夹层有效地抑制了锂、甲基铵、甲脒和碘离子的层间扩散。此外,D18改善了钙钛矿/HTL界面处的能级排列,并促进了有效的空穴提取。所得PSC的效率分别为26.39%(经认证为26.17%)和25.02%,孔径面积分别为0.12和1.00平方厘米。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大功率点跟踪下运行1100小时后,这些设备保持了初始效率的95.4%,这代表了高效n-i-p PSC的显著稳定性提升。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329-0
华侨大学吴季怀&福建物构所高鹏团队AFM:卤代乙胺盐酸盐调节促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1.19V的Voc
将卤化乙胺盐酸盐(XEA),如2-氟乙胺盐酸盐(FEA)、2-氯乙胺盐酸盐(CEA)或乙胺盐酸盐(EA)掺入钙钛矿层(PVK)和SnO2电子传输层(ETL)之间的埋界面,以帮助晶体生长、调节能级和钝化缺陷,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预嵌入的XEA与PbI2相互作用形成2D中间相。中间相有助于外延钙钛矿的生长动力学和取向,从而形成晶粒更大、致密度更高的均匀钙钛矿薄膜,有效减少了埋界面过量PbI2造成的缺陷。XEA上的NH3+阳离子和X-阴离子填充并配位空位,钝化SnO2和钙钛矿中的缺陷。同时,XEA的引入调整了PVK/ETL之间的能量匹配,补偿了埋界面处的能量损失。因此,FEA改进的器件表现出24.7%的功率转换效率,具有1.19V的极高开路电压和出色的稳定性。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9868
湖北大学吴聪聪&宾大王凯&大连化物所杨栋团队Nature Synthesis:分子升华实现定向FAPbI3钙钛矿的二维-三维转变
晶面的精确对准和战略定位对于提高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和光伏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溶剂去除后的随机成核以及传统方法中随之而来的不可控晶体生长,优选晶面取向的合成和生长机制的解构具有挑战性。为了减轻溶剂诱导的无序效应,湖北大学吴聪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王凯&大连化物所杨栋团队在这里介绍了一种涉及二维(2D)层状钙钛矿的方法,该钙钛矿在分子升华时启动晶体控制的晶格生长,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Synthesis期刊。这种直接的全固体合成途径被称为“2D到3D(α)”,是对传统的“δ到α”相变途径的补充。促进了高度取向的α-甲脒碘化铅(α-FAPbI3)钙钛矿薄膜的生长,其特征是精确控制面排列和最小化晶格失配。实现了25.01%的太阳能电池效率,该方法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向模块级制造的升级提供了优势,在70cm2的有效面积下,效率超过20%。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4160-024-00696-1
31.32%!港城大朱宗龙、深圳技术大学徐芳、北理工白杨、晶科徐孟雷、张昕宇等团队通过“卤化物锁定”实现高效单片钙钛矿/TOPCon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1月2日晶科能源徐孟雷、张昕宇等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朱宗龙、深圳技术大学徐芳、北京理工大学白杨等团队通过“卤化物锁定”策略,引入多功能铵盐硫代乙酰乙酰胺盐酸盐(TAACl)与混合卤化物钙钛矿前体中的所有类型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同时调节宽带隙钙钛矿的成核和晶体生长过程。该策略不仅在湿膜阶段实现了优异的成分均匀性,而且在成核后沿(001)平面诱导了优选取向,从而在长尺度上增强了钙钛矿薄膜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均匀性。
由此产生的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小面积(0.0414 cm2)和大面积(1.0208 cm2)器件中分别产生了1.074和1.040的优异开路电压填充因子乘积(VOC×FF)。TOPCon硅子电池的相应大面积串联太阳能电池实现了创纪录的31.32%的PCE,显著的VOC为1.931V,FF为81.54%。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6150
26.39%!南方科技大学许宗祥/陈熹翰&香港城市大学Alex Jen团队最新NC:用于高性能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有序亲水双层自组装材料
基于自组装材料的空穴选择性层4-(7H-二苯并[c, g]咔唑-7-基)苯基)膦酸,具有π-膨胀共轭,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增强的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促进了4-(7H-二苯并[c, g]咔唑-7-基)苯基)膦酸分子的自组装,形成具有亲水表面的有序双层,钝化了埋入的钙钛矿界面缺陷,实现了高质量和大面积的钙钛矿制备,同时增强了界面电荷提取和传输。4-(7H-二苯并[c, g]咔唑-7-基)苯基)膦酸基小面积(0.0715cm2)装置的认证效率为26.39%,具有高稳定性。此外,99.12mm2大面积器件的认证效率为25.21%。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523-0
武汉大学台启东/陈志文&北京大学孟鸿/胡钊团队最新NC:钙钛矿薄膜的自发双面覆盖,用于高效且机械稳定的柔性太阳能电池
通过引入4-(甲氧基)苄胺氢溴酸盐(MeOBABr)作为前驱体添加剂,钙钛矿薄膜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原位双面封端,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自发形成的MeOBABr覆盖层使晶界槽(GBG)变平,能够在弯曲过程中释放晶界处的机械应力,从而增强薄膜的坚固性。它们还有助于减少残余应变和钝化钙钛矿薄膜的表面缺陷。此外,MeOBABr的分子极性会导致钙钛矿的表面能带弯曲,有利于界面电荷提取。基于氧化镍(NiOx)/聚三芳基胺(PTAA)空穴传输双层的相应倒置F-PSC在AM 1.5 G照明下达到23.7%的功率转换效率(PCE)(认证22.9%),在1000 lux室内光照下达到42.46%的PCE。同时,该装置还实现了坚固的弯曲耐久性。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652-6
用于单片硅基串联的定向宽带隙钙钛矿,具有超过1000小时的运行稳定性
浙江大学杨德仁&余学功&倪朕伊& Pengjie Hang团队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全面了解WBG钙钛矿的面依赖不稳定性,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研究发现,在多组分1.68中,具有较高离子迁移活化能和较低扩散常数的(111)面比(100)面更能承受不稳定性 电子束或光照射下的eV钙钛矿,其中多余的电荷载流子促进卤化物迁移和随后的相分离。通过在WBG钙钛矿中引入三辛基氧化膦,实现了WBG钙钛矿薄膜(111)面的强定向生长,其在光照下表现出增强的操作稳定性。所制备的具有n-i-p和p-i-n配置的1平方厘米面积钙钛矿/硅串联结构的效率分别为28.03%和30.78%(经认证为30.26%),这两种配置在T95>1000小时的最大功率点(MPP)下都表现出优异的运行稳定性。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377-6
川大赵德威/陈聪&厦大张金宝&福建师大王漾团队最新NC:用于高效Sn-Pb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全钙钛矿串联的自组装空穴选择性接触
自组装单层(SAM)在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中显示出不可预测的潜力。然而,大多数SAM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纯Pb基器件,精确开发有前景的Sn基PSC空穴选择性接触(HSC)并探索其潜在的一般机制是根本需要的。基于此,四川大学赵德威/陈聪&厦门大学张金宝&福建师范大学王漾团队基于原型供体-受体SAM MPA-BT-BA(BT),在苯并噻二唑单元上定制引入不同长度的寡醚侧链(即甲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以生产分别具有首字母缩略词MPA-MBT-BA(MBT)、MPA-EBT-BA(EBT)和MPA-MEBT-BA(MEBT)的目标SAM,并作为高效Sn-Pb PSC和所有钙钛矿串联的HSC,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低聚醚侧链的引入使HSC能够有效地加速空穴提取,调节晶体生长并钝化Sn-Pb钙钛矿的表面缺陷。特别是,得益于增强的Sn-Pb钙钛矿薄膜质量和抑制的界面非辐射复合损失,EBT定制的LBG器件的冠军效率为23.54%,实现了28.61%的高效单片全钙钛矿串联,VOC为2.155 V,具有出色的操作稳定性和28.22%的效率4-T串联。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492-4
香港理工大学李刚/Kuan Liu&UCLA杨阳团队最新NC:通过多功能异步交联实现开压损失为0.30的高稳定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商业化的主要挑战主要源于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易碎性和湿敏性。在这项研究中,香港理工大学李刚/Kuan Liu&UCLA杨阳团队提出了一种异步交联策略。首先将多功能交联引发剂二乙烯基砜(DVS)预嵌入钙钛矿前体溶液中,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DVS也是一种特殊的共溶剂,有助于中间体主导的钙钛矿结晶操作,有利于甲脒-DVS基溶剂化物的转变。随后,用亲核试剂甘油对DVS嵌入的钙钛矿铸态薄膜进行后处理,以触发可控的三维共聚反应。由此产生的交联支架提供了增强的耐水性,释放了残余的拉伸应变,并抑制了深层缺陷。实现了超过25%的最大效率(认证为24.6%)和1.229V的最大Voc,仅相当于0.30 V衰减,达到理论极限的97.5%,这是所有钙钛矿系统中报告的最高值。该策略通常适用于效率提高到26%的情况。全方位保护显著提高了PSC的使用寿命和耐热性。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5414-4
通过将膦酸 SAM 与三苯胺上层共价互连开发了一种自组装双层
西安交通大学李宇航、马伟&瑞士洛桑联邦理工迈克尔・格拉茨尔&华中科技大学李雄、尤帅等团队通过将膦酸 SAM 与三苯胺上层共价互连开发了一种自组装双层。这种通过 Friedel-Crafts 烷基化形成的聚合网络在100°C下可抵抗热降解达200小时。同时,正面取向的上层与钙钛矿表现出粘附接触,与SAM-钙钛矿界面相比,粘附能提高了1.7倍。倒置PSC的功率转换效率超过26%。冠军器件在 2000小时湿热暴露(85°C 和 85% 相对湿度)后效率损失低于4%,在-40°C至85°C之间经过1200次热循环后效率损失低于3%,分别满足国际电工委员会61215:2021标准中概述的温度稳定性标准。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4-01689-2、
苏州大学李孝峰团队最新AM:增强宽带隙钙钛矿中的光伏优先取向,以实现高效的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
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WBG PSC) 在串联器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存在开路电压(VOC) 低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州大学李孝峰团队在该研究中将多功能烟酰胺衍生物引入WBG PSC,利用羰基、氨基等多种功能基团对光伏择优取向和光电特性的调节,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异烟酰胺(IA) 分子是最有效的试剂,由于其独特的平面空间结构,可增强结晶动力学和缺陷钝化。将IA 掺入 WBG 钙钛矿中可改善 (100) 择优晶体取向,降低陷阱密度,并实现匹配良好的能带排列。实现了高性能的 1.77 eV WBG PSC,其功率转换效率达到 19.34%,VOC 为 1.342 V,从而制造出性能最佳的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其 PCE 为 28.53%(认证值为 28.27%),并且具有出色的运行稳定性,在1 个太阳光照下 600小时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 90% 以上。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2943
用于高性能光伏电池的热稳定D/3D钙钛矿界面的形成动力学
直接了解使用相同大块阳离子的不同维度的低维(LD) 钙钛矿的形成和结晶,可以深入了解LD 钙钛矿及其与 3D 钙钛矿的异质结构。基于此,福建物构所高鹏团队在本研究中研究了 N-甲基-1-(萘-1-基)甲铵 (M-NMA+) 的仲胺阳离子及其相应的 LD 钙钛矿的形成动力学,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M-NMA+ 的分子间π-π堆积及其与产物结构内的无机PbI6 八面体的连接控制着LD 钙钛矿的形成。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 前体溶液中,可以获得1D 和 2D 产物。有趣的是,由于 M-NMA+ 和 DMF 溶剂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与1D 相相比,2D 钙钛矿的形成唯一地依赖于异相成核。尽管如此,用 M-NMAI 的异丙醇溶液对 3D 钙钛矿薄膜进行后处理,会在表面形成热稳定的 1D 相。由此产生的1D/3D 异质结构不仅有助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 通过 1D 钙钛矿钝化实现创纪录的 25.51% 效率,而且还显著提高了未封装器件在 85°C下的热稳定性。这项研究加深了对 LD 钙钛矿形成动力学的理解,并为制造稳定、高性能的 PSC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3841
电子科大贾春阳/罗军生/万中全&兰大邵向锋团队最新NC:通过调整吡啶桥硫族元素凹分子来钝化缺陷,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电池
抑制钙钛矿体相和表面的深能级缺陷对于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基于此,电子科技大学贾春阳/罗军生/万中全&兰州大学邵向锋团队开发了两种以四吡啶为桥的硫族元素-噻吩(n-Bu4S)和硒族元素(n-Bu4Se)路易斯碱来钝化钙钛矿薄膜中的缺陷,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未配位的Pb2+和碘空位缺陷可以通过形成路易斯酸碱加合物与硫族元素-凹基和吡啶基团相互作用,特别是这两个缺陷都可以被凹基分子包围,从而有效抑制电荷复合。这种方法可使n-i-p PSC 的功率转换效率(PCE) 高达 25.37%(经认证为 25.18%),在 65°C 和 1 个太阳光照下在N2 中稳定运行 1300小时(ISOS-L-2 协议),保留 94% 的初始效率。我们的工作通过协调策略深入了解碗状路易斯碱在高性能光伏器件中的缺陷钝化。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5815-z
南昌大学陈义旺&胡笑添团队最新AM:Wenzel界面设计实现溶质均匀分布,获得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电池
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胶体粒子沉积不均匀引起的咖啡环效应,导致大面积打印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均匀性较差。基于此,南昌大学陈义旺&胡笑添团队在本工作通过对SnO2表面进行粗化处理,构建Wenzel模型,成功实现超亲水界面,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该改性显著加速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的铺展,降低了打印过程中钙钛矿胶体粒子的响应延迟时间。同时,SnO2表面的微球形凹陷结构有效抑制了胶体粒子向液膜边缘的迁移,将钙钛矿胶体粒子捕获在埋藏界面处,提高了薄膜的均匀性。由于SnO2表面超亲水性能与微粗化结构的协同作用,导致钙钛矿晶体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打印制备的柔性器件(0.101 cm2)效率达到了25.42%(认证值为25.12%)。此外,基于弯月面涂层制造的刚性和柔性大规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PSM)的效率分别达到21.34%和16.99%(100cm2),并且在大气条件下储存2000小时后仍保持91%的初始效率,表现出优异的环境稳定性,为制备高性能,稳定的大规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提供了实用指导。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7779
中科院物理所孟庆波&李冬梅团队最新AEL:原位重建高效CsPbI3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埋底界面
对于 CsPbI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埋层界面缺陷和能带排列不当会导致严重的载流子复合,阻碍效率和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在这项工作中,中科院物理所孟庆波&李冬梅团队开发了一种原位策略来重建 n-i-p 型 CsPbI3 太阳能电池的埋层界面,相关成果发表于ACS Energy Letters期刊。该策略源自 18C6/Cs+ 和Pb2+ 之间的原位交换反应,导致在CsPbI3 结晶过程中形成18C6/Pb2+(18C6:18-冠-6醚)。制备的 18C6/Pb2+ 复合物充当一种分子屏障来修改 TiO2/钙钛矿埋层界面并钝化配位不足的Pb2+ 和碘化物空位。此外,自由的Br–离子可以扩散到CsPbI3薄膜底部的晶格中,形成前表面场,进一步抑制载流子复合。基于此策略,效率高达22.14%,是迄今为止Cs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最高的效率之一。此外,经过1500小时的MPP测试和1500小时的长期稳定性测试,改进后的电池仍能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5%,表现出优异的操作稳定性。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4-01689-2
政策发布
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支持布局异质结、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电池等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鼓励企业参与太阳能光伏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制修订和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承办2025年中国硅业大会。锻造绿色发展优势,强化绿电支撑,鼓励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优先使用绿色清洁电力,年内晶硅光伏项目绿电使用比例达到65%以上。完善包头市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全方位服务晶硅光伏企业碳足迹核算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