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清退编外人员?卫健委回应了

职场   2025-02-03 17:29   福建  

点击上方蓝字老庄聊薪水>右上角···>设为星标⭐


秋日光影


公立医院长期存在"编内编外两重天"的现象。


编外人员干着同样的活,工资却比编内少30%-50%,社保、公积金等福利也差一大截。


陕西2024年直接喊出"同工同酬",相当于给编外人员吃了定心丸。


这背后是国家2017年就开始的编制改革,从最初想彻底"砸碎铁饭碗"搞全员合同制,到后来发现步子太大,又回头搞"动态调整",摸着石头过河的痕迹很明显。




改革关键点:


1. 同工同酬不是空话

陕西要求编内外人员工资、补贴、奖金一个标准,连刚入职的编内人员都不能搞特殊。


安康市早在2023年就试点,现在全省推开,等于把试点经验"转正"。


但实际操作中,医院会不会通过降低编内待遇来实现"平衡"?


财政能否兜底新增支出?


这些才是真考验。  


2. 编制从"死数字"变"活水池"

国家不再死守编制总量,允许医院按床位数、门诊量动态申请编制。


江苏搞的"省级人才周转池"就是典型案例:三甲医院引进专家,不用等编制自然减员,直接调用省级储备编制。


西安更进一步,允许把表现优秀的编外人员"转正",相当于打开晋升通道。  


3. 公益性与市场化平衡术

人大代表王焱说的"编制是公益性的保险栓"一针见血。


完全取消编制,好医生可能被私立医院高价挖走;死守编制,又养懒人。


现在政策是"两条腿走路":保留部分编制保基本医疗,同时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吸引高端人才,相当于公立医院里搞"特战队"。  




深层矛盾


钱从哪里来?

陕西要求同工同酬,但多数县医院还在亏损,如果财政不增加投入,最终要么降低服务质量,要么转嫁成本到患者。  


考核怎么定?

编外人员转编要"公开招聘",但操作中如何避免关系户?


动态核增编制如果变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能加剧地区医疗资源失衡。  


医生身份焦虑

年轻医生更看重职业发展,单靠编制留人已不够。


深圳港大医院早取消编制,但凭借40万年薪照样吸引顶尖人才,说明薪酬体系改革比编制更重要。  


未来展望


这场改革实质是医疗体系"二次创业"。


既要守住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底线,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激活效率。


陕西的突破意义在于打破身份歧视,但若配套措施跟不上,可能变成"看上去很美"的形象工程。


真正的胜负手,在于能否建立"能进能出、优绩优酬"的新机制,让医生凭本事吃饭而不是凭编制养老。

感谢阅读,点个“❤️”祝您健康开心~

END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老庄聊薪水
时政热点思考、体制政策解读、薪资待遇分享,帮助大家消除信息差。投稿发文会有1-2天的延迟,请见谅。(私信发消息点击“我要投稿”,进入小程序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