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救完人反被扣留!

职场   2025-02-03 17:29   福建  

点击上方蓝字老庄聊薪水>右上角···>设为星标⭐


秋日光影


这年头当个好人,不仅要自带急救包,还得随身携带执业证书。


杭州飞里斯本航班上的张医生,用亲身经历给我们上演了一出现实版《农夫与蛇》。


前脚刚用专业知识救回乘客性命,后脚就被机组人员堵在舱门口查"行医资格证"。


这波骚操作,简直比万米高空的气流还让人窒息。




一、航空公司上演抽象操作大戏

当患者面色惨白倒地时,机组广播喊的是"有没有懂行的医生",等医生妙手回春后,画风突变开始查证验身。


这套"先哄后查"的流程,堪比电信诈骗里的杀猪盘:先用紧急情况引诱你出手,再亮出制度镰刀收割信任。


更讽刺的是,当围观群众为医生鸣不平时,机组人员居然搬出"还原事件"的遮羞布。


合着医生的姓名电话住址,比现场监控录像更能还原真相?




二、制度性冷漠正在谋杀善意

这不是航空公司第一次表演"翻脸比翻书快"的绝活。


去年郑州高铁上,退休老军医抢救心梗乘客后,同样被要求出示四十年前的工作证。


这种把救人者当嫌疑犯审查的做派,本质上是用免责思维取代人性温度。


当"保护公司利益"凌驾于"保护生命"之上,规章制度就成了扼杀善意的凶器。


试想,如果当时出手的是个没有证书的民间中医,或是深藏功名的医学泰斗,难道救人功劳就要变成"非法行医"的罪证?




三、信任危机背后的社会溃痈

航空公司的操作手册里,永远缺了人性化的一页。


他们不懂,当医生在颠簸的机舱跪地施救时,职业本能早已超越了证书的束缚;


他们更不懂,围观乘客的愤怒声援,本质上是对善意被践踏的集体恐慌。


数据显示,我国院前急救成功率不足1%,每犹豫一分钟,存活率就下降10%。


可当救人者都要战战兢兢地揣着"免责声明"才敢出手,我们失去的何止是黄金救援时间?




四、重建善意需要制度松绑

新加坡航空早就规定:施救者享受责任豁免权;


美国《好撒玛利亚人法》明确保护善意救助者。


我们的航空公司与其在事后查证找补,不如在广播求助时就说明:"请专业医务人员出示资质"。


这既是对救助者的尊重,也是对制度的完善。


毕竟,当善意需要自证清白时,这个社会就病得比飞机上的患者更重了。



写在最后


张医生的遭遇不该成为寒蝉效应的开端。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飞机上常备执业医师,而是在每个紧急时刻,能让善意自由流动的制度保障。


下次听到机舱广播呼救时,希望所有医者都能毫无顾虑地站出来。


因为真正该被审查的,从来都不是救人的双手,而是困住善意的镣铐。

感谢阅读,点个“❤️”祝您健康开心~

END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老庄聊薪水
时政热点思考、体制政策解读、薪资待遇分享,帮助大家消除信息差。投稿发文会有1-2天的延迟,请见谅。(私信发消息点击“我要投稿”,进入小程序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