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8)

文摘   2024-12-20 00:00   浙江  

2024年第1834期(总第5136

 微刊 故乡文学
主 编:陆相华  投稿:13816643239@163.com


故事梗概《哈河谣》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以内蒙古东部老哈河流域农村历史变迁为背景,全景式地描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半个世纪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人物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背景下所走过的艰辛历程。

哈 河 谣

 /  陆相华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就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1990年的七八月间,我们高三一班的高考成绩出来了。我们班的高考命中率几乎是全军覆没,好像只有一人考上了辽宁省阜新矿院,他的名字就叫全守军。我更是以一种“绝对的优势”明落孙山了。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同学,有的回初中补习准备考初中中专或中师,有一部分男生回乡等着娶妻生子,一部分女生回家成了待嫁的姑娘,还有大约一半的同学选择了补习。和我在一起的那个叫林柏义的同学就回家娶媳妇了。而这一年,弟弟在高一的学习成绩不能说是数一数二,却也是名列前茅。我看了看到身边睡觉的弟弟,无非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于是,我就跟父亲提出了再复习一年的决定。

对于我来说,“高四”的日子更是乏味。书本的题目会做已经很好了。可是难度稍微加大,云里雾里的却又什么都不知道了。更有意思的是,刚开学的时候,我和潘宏广同学一张桌,潘宏广是我们初中的同学,他一直学习很好,我想和一位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起,总该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快一些。可是,刚开学时间不长,班级就开始重新排座位。我被安排到了班级最后一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这是怎么回事,我是被边缘化了。起初的时候,我还对班主任老师耿耿于怀,后天听说其他班级也一样,也就只好作罢了。当然这样也好,像我这类的差生,老师是从来不会提问你的。只要你做得不要太过头,甚至在不喜欢的课上还可以看小说。然而,补习班所缴的学杂费可是跟你上一年的高考分数成反比的,紧挨着“孙山”后面的同学,还可以免交。

父母拿着血汗钱来供养我来学校读书,我如果再不整出点事情来,那又和行尸走兽有什么两样?正在我徘徊不定的时候,我们班级有人和老师请假回去当兵了。我的茅塞也顿开了不少。在当时,除了考学以外,当兵也是一种出路啊!当兵至少不用花父母钱,如果混得好,还可能考军校或者留在部队,即使退伍没事干,也是一种锻炼的机会啊!

于是,我就回家跟父亲商量,看能否请舅舅帮忙到乡政府找人去当兵。父亲说,“这几年因为你们念书,咱们家的经济地位和你三舅家的经济差距不是一点点,我已经和你三舅说不上话了,要办,也得你自己去找他。”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骑着前几年割柳条买的那辆破旧的白山牌自行车去三舅家了。三舅家的大门还上着锁,我就推着自行车躺在距离他们门口不远不近的小墙后面观察动静。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姥爷起床了开大门了。又过了一会,三舅妈也起来抱柴烧火,喂猪喂鸡……我推着自行车进院的时候,三舅已经到场院去溜场了。他听说了这个事情以后,也没说行、也没说不行。他一只手牵着毛驴,一只手拿着鞭子,一圈一圈地绕,差不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吧,三舅终于把毛驴停下来,他看也没正眼看我,就说:“我和你去一趟吧。”

乡政府的大院依然神秘莫测,武装部在刚进院子右拐的第一排房子。我们在武装部见到一个穿着绿色服装,头戴大盖帽的张部长。然而,我既没有听到三舅问张部长,我外甥想当兵看看行不行这样的话,也没有听到张部长说可不可以,或者需要走哪些手续这样的回复,就看到舅舅转身溜走了。估计是三舅提前跟张部长使了眼色,张部长不一会也转身出去了,可张部长的门却是开着的。我一直等到中午,张部长回来了:“你怎么还没走啊?你那个不行了,以后再说吧。”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是这种结果,我推着自己的那辆破旧的白山牌自行车走出乡政府大院的时候,眼泪也瞬间流出来了……

我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回学校吧。于是,我就开始打听,有人告诉我,如果旗(县)武装部有关系,也可不占乡里名额直接去当兵的。希望的破灭之火仿佛又开始点燃,我回家让父亲给我张罗了几十元的钞票,乘上了通往敖汉(旗政府所在地)的班车。

到了敖汉公交站,我花一元钱打了一个摩的,说去新惠中学。几经周折之后,我终于找到了我的一个初中同学白亚民。按当时来说,白亚民同学属于典型的高富帅的那种,他一米八〇的个,大背头,还带着一副金边眼镜,手里再拿着一本书,从教室里出来的时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呢。白亚民的父亲当时在古鲁板蒿乡政府上班,他的母亲在古鲁板蒿医院上班。白亚民当时虽然在新惠中学读书,但他却没有在新惠中学住宿,也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外面租房,而是在敖汉旗乡镇企业管理局机关安排了一张床。就是这一张床,那是多少农村人梦寐以求的,甚至几辈子都求不来的梦想。

当时的白亚民同学,仿佛就是机关里的职工,人们都管他叫“小白”。记得“他们”机关当时还有一个勤杂工名叫于子。“小白”同学从新惠中学骑着自行车把我接到他住处的时候,是一个周五的晚上,正赶上“他们”单位聚餐,于子从饭店打包带回来一些美食,我们一边吃,一边研究着我要当兵的事情……

(未完待续)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一)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二)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三)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四)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五)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六)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七)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八)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九)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0)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1)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2)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3)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4)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5)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6)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7)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8)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9)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0)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1)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2)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3)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4)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5)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6)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7)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8)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9)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0)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1)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2)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3)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4)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5)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6)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7)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8)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9)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1)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2)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3)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4)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5)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6)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7)

作家简介:陆相华,男,中国艺术名家(2020年7月,由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颁发)。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现居上海。散文作家,评论家,诗人,原人民日报记者。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员、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神州》《大地》等发表散文、诗歌、艺术评论、报告文学、小说等100多万字,有作品获国家级征文一等奖、特等奖。出版的著作有:《我的平凡的世界》《为了那片绿水青山》《老哈河水长又长》等。

《故乡文学》 主编:陆相华
13816643239@163.com

故乡文学
散文、诗歌、小说等反映乡土文学的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