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丫头。点击标题下蓝字“缄默人”免费关注,我们一起前行!
重视家庭教育,是古往今来的优良传统。
重视家庭教育,是古往今来的优良传统。
据说在先秦时期,中国便出现了家训著作,到了后世,此类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颜氏家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代学者陈振孙曾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正是有了《颜氏家训》这一传家之宝,才使得颜氏一族人才辈出,享尽荣光。
南北朝时,颜之推学贯南北,闻名天下;
初唐时,颜师古注释经典,深得皇帝信任;
到了中唐,颜氏一族更是出了书法大家颜真卿、殉国忠臣颜杲卿兄弟。
正如明代学者袁衷所说:“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
由此看来,颜氏家族几百年兴盛不衰的奥秘,就藏在他们的纯正家风之中。
01
愿我们身体力行,传承美好家风,无愧先祖,造福后代。
每天自省5分钟,你必然是天才。
那个名叫“失败”的妈妈,其实不一定生得出名叫“成功”的孩子——除非她能先找到那位名为“反省”的爸爸。
有一个青年,有一天在街角的小店借用电话。
他用一条手帕盖着电话筒,然后说:
电话的接线生说:“先生,恐怕你弄错了,我家主人对现在聘用的园丁非常满意,主人说园丁是一位尽责、热心和勤奋的人,所以我们这儿并没有园丁的空缺。”
青年听罢便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我弄错了。”
跟着便挂了电话。小店的老板听了青年人的话,便说:“青年人,你想找园丁工作吗?我的亲戚正要请人,你有兴趣吗?”
青年人说:
在生活中,不断作自我反省,才可以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自省是拯救我们的第一步。
02
自省就是反省自己,这是只有人类才能办到的事。
一般地说,自省心强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因为他时时都在仔细检视自己。
这种检视也叫作“自我观照”,其实质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从外面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为最佳的选择。
这样做就可以真切地了解自己了,但审视自己时必须是坦率无私的。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
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培养自省意识,首先得抛弃那种“只知责人,不知责己”的劣根性。当面对问题时,人们总是说:
“这不是我的错。”
“我不是故意的。”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
“这不是我干的。”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不是我的错”是一种全盘否认。否认是人们在逃避责任时的常用手段。当人们乞求宽恕时,这种精心编造的借口经常会脱口而出。
“我不是故意的”则是一种请求宽恕的说法。通过表白自己并无恶意而推卸掉部分责任。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表明此人想借装傻蒙混过关。
“这不是我干的”是最直接的否认。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是凭借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责任。
找借口逃避责任的人往往都能侥幸逃脱。
他们因逃避或拖延了自身错误的社会后果而自鸣得意,却从来不反省自己在错误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了免受谴责,有些人甚至会选择欺骗手段,尤其是当他们是明知故犯的时候。
这就是所谓“罪与罚两面性理论”的中心内容,而这个论断又揭示了这一理论的另一方面。当
你明知故犯一个错误时,除了编造一个敷衍他人的借口之外,有时你会给自己找出另外一个理由。
其次,培养自省意识,就得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一直到晚上上床睡觉前,不知道要照多少次镜子;这个照镜子,就是一种自我检查,只不过是一种对外表的自我检查。
相比之下,对本身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要比对外表的自我检查重要得多。
可是,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每天能做多少次这样的自我检查呢?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某一天我们没有照镜子,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也许,脸上的污点没有洗掉。
也许,衣服的领子出了毛病。
总之,问题都没有发现就出了门。
可是,我们如果不对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那么,我们就可能是出言不逊也不知道,举止不雅也不知道,心术不正也不知道。
那是多么的可怕!
03
我们不妨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夜里刚躺到床上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每当出了问题的时候,首先从自己这个角度做一下检查,看看有什么不对;而且,还要经常地对自己做深层次、远距离的自我反省。
最后,培养自省意识,就得有自知之明。
就像最有可能设计好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一样,最有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
但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不然,古人怎么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之类的古训呢?
自知之明,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且是一种高深的智慧。
因此,你即便能做到严于责己,即便能养成自省的习惯,但并不等于说能把自己看得清楚。
就以对自己的评价来说,如果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就会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把自己估计得过低了,就会自卑,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
只有估准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
很多人经常是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
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的时候畏缩不前。
对自己的评价都如此之难,如果要反省自己的某一个观念、某一种理论,那就更难了。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一日三省,自我提升;不固执己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他人长处,让自已更完美;脚踏实地,从简单做起等等,都是完善自己的好方法。
与其生口气,不如争口气,让自已变得更好更完善,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与能力,才是让自己的人生更完美的方法。
04
一日三省,自我提升
自我反省其实也就是自我提升的一个方面,经常剖析自己,发现自身的过失、缺点,不断发现不断改正。
经常反省自己在行事、做人、人际上有哪些问题,错则改之,无则加勉。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就是因为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
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这个“三省”涵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修己,一个是对人。
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不断进取。对人则是要诚信,不欺己不欺人,替人谋事要尽心不苟且。
我们在这里着重提到的是自省方面,自省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朱熹也这样说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自省关于个人的自身修养问题。时常自省,发现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
常常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的言行。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让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一个人要学会在自省中成长,通过时常的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05
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能够让它完成得更好,是否还要改进。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小狐狸打算自己出去玩。却在跨过篱笆的时候不小心脚一滑摔倒了。
因为跌倒的时候抓住了一株蔷薇所以没有跌入泥塘,可是蔷薇的刺针却将它的手扎伤,流了很多的血。
“你怎么可以这样!我是来向你求救的,你怎么可以伤害我呢!你看我流了这么多的血。”受伤的小狐狸委屈地对着蔷薇说,然后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看着不停哭泣的小狐狸,蔷薇摇头说道:“你错了孩子,我生来全身就带着针刺,你为了不跌入泥塘拉住了我,又怎么能责怪我身上的刺弄伤了你呢?”
遇到事情,不要把责任推卸到他人的身上,而要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会反躬自省,并且加以改正。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人需要不断自省,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改进,让自己的人生目臻完善。
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常常容易被这些诱惑影响而迷失了自我。
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确定我们未来的航向,防止它偏离人生的目标,每日自省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这是因为,一省吾身,认清自己。
认清自己,对自己做比较全面透彻的分析,知道自己的基本状况,哪一方面是优势,哪一方面是劣势。这是自省之前需要做的。
而自省过后,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短处应该如何弥补,长处又怎么增强,这些方面都是我们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自省是从你内心的一种沉淀,它会让你的整个身心都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感。
当你真正学会这种沉淀的时候,你会爱上自省的感觉。
再省吾身,让心沉静。
世俗的表面太过浮华、光鲜,遮挡住了本属于它的平淡。
在喧哗的尘世中,我们应当给自己找到一处能安身立户之所,让自己在喧哗之中还可以寻一份纯真无邪。
要想够抵挡住外界物欲的诱惑,就要做到谦虚、谨慎,为自己留一方净土,保持一颗纯净的心。
时刻想着如何反省自身的不足,以便及时可以改进、完善,让自己的心变得沉静。
业余时间要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不要害怕被别人嘲笑,遇见贤者,要学会取他人之贤,补自己不足。
这也是加强自己的一个方面。
06
三省吾身,养性修身
做自己,不要总是去想“如果我是谁该有多好”。要学会修身养性,别总是去攀比别人。
接受自己的缺陷,能改进的要改进,不能的就学会变通它,而不是放纵它,任由其自由发展。
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利用它,发挥自己的潜能。
与其艳羡他人的名誉、成功,不如脚踏实地让自己做到最好,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端正自己的社会位置。
一目三省,让自己在自省中找到完善自己的快乐。
而且三思而行,可以让事情能在第一次成功。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简称DIRFT)”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
事实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最便宜的经营之道,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也是我们工作的一种决心。
虽说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但并非要求我们在人生的所有机会、所有场合中都要绝对地第一次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最主要的是希望你能够认真把事情做好、做对,用心地尽量将事情做到你所能够做到的最好。
如果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们将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我成长将会更加完善,工作质量也能不断提高。
若是在第一次进行时就有把事情完成好,那么在第二次时就很容易再错上加错,而后恶性循环,错误会越来越多,最终将没有精力再去将它完善。
一个人一旦养成了半途而废、有始无终的习惯,就不能善始善终,永远不可能最好地完成任务。所以要把问题一次性解决。
工作就是将一件件平凡的事情中反复做得最好,不停推敲,最后让这件事情得到最好的结果。
在一次工程施工中,所有的师傅们都在非常紧张地工作着。此时其中一位师傅手头需要一把扳手。
这位师傅便对一旁的小徒弟说:“去,快帮我去拿一把扳手过来。”
小徒弟飞奔而去。这位师傅等了好一会儿,这个小徒弟才拿着一把巨大的扳手气喘吁吁地跑回来,道:“扳手拿来了,扳手拿来了,可真是难找呀!”
拿起扳手的师傅却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用的那种扳手。
“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啊?”师傅生气地如此说。
小徒弟神情显得有些委屈,并没有说话。
师傅这时猛然醒悟,刚才自己叫徒弟去拿扳手的时候,既没有告诉徒弟在哪里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
他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事实上徒弟并不知道。
师傅明白了因为他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所以才会造成了现在的错误,他为自己刚才的行为向徒弟道歉。
第二天,这位师傅又需要用到扳手,这一回他明确地告诉了徒弟,需要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扳手在哪间库房的哪个位置。
这一次,小徒弟只用了一小会儿的时间就拿着师傅需要的扳手回来了,一点儿也没有耽误工程的进度。
做事情之前,不要糊里糊涂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计划地进行,认真地想清楚整件事情的进行步骤,争取在第一次就能够尽善尽美地把事情做好,不要总把侥幸寄托在下一次的机会。
这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下一次又要把所有思路全部罗列一遍,既可能影响到其他的计划,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温馨提示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点在看,看更多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