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丫头。点击标题下蓝字“缄默人”免费关注,我们一起前行!
缄默人说: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要和人打交道,就得适应社会。
即使对社会现状有什么不满,想要改变它,但前提也得是先要能生存下来,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如果为人处世无方,就会使你四处碰壁,步履维艰;而若是能处世得法,则会柳暗花明,左右逢源。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的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为人处世,只有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明白透彻了,才算是学问;只有在处理人情世故时干练通达,才算是有本事。
这就要求我们做人要外圆而内方,方是准则,是做人之本,而圆是通融,是处世之道。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塑造的薛宝钗便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人物,她才貌双全,诗才之敏捷足与林黛玉媲美,而为人处世更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人心”。
上至贾母,下至小丫头,不管是被归为正面人物的林黛玉,还是属于反派人物的赵姨娘,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
在《红楼梦》营造的那个庞大而复杂的大家族里,能做到不与一人为敌,受到众人的尊重,的确不是易事。
首先薛宝钗为人大度,不计小怨,虽然开始的时候林黛玉处处针对她,甚至见她出丑而幸灾乐祸,但日久见人心,薛宝钗的友善却逐渐将林黛玉感化,最后两个人比亲姐妹还要亲。
而薛宝钗的善良也不是只对林黛玉一个人,她暗中体贴接济家境贫寒的邢岫烟,见香菱羡慕大观园,就说服母亲把她带进园中。
宝钗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境界,她不愿与人争与人斗,处世圆滑周到,但也不容许他人对自己随意践踏。“(夏金桂)先前不过挟制薛蟠,后来倚娇作媚,将及薛姨妈,后将至薛宝钗。
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
金桂知其不可犯,便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俯就。”(七十九回)
三十回时,宝钗看戏,因怕热提前走了,宝玉开玩笑说宝钗像杨贵妃,体丰怯热。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得意,问宝钗听了两出什么戏。
(宝钗)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
宝玉又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
这叫《负荆请罪》。”
宝钗笑道:
一句话未说完,宝玉、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宝钗借一出《负荆请罪》,反被动为主动,由原来的被奚落,到后来的巧妙地使宝玉和黛玉“自打嘴巴”。
而当王熙凤突然问他们三个人谁吃了生姜时,宝钗见宝玉十分讨愧,便一笑收住,得饶人处且饶人。
既不让人轻贱了自己,又不过份逼迫别人,维护尊严与宽容大度交错得极为融洽。
而在宝钗处世的策略上,充分体现了她的智慧。
宝钗从不在人后道人长短,即使是姐妹们闲聊,也不见她说对谁有不满,这种谨言的态度也是她受到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毕竟一个经常指责别人的人,只会让人感到挑剔而难于相处,甚至会让人感到品质恶劣而厌烦。比如中伤晴雯的袭人,就让许多人反感。
宝钗处世的柔婉,进退有度,在十八回元妃省亲时有很好的体现。
当时宝玉作“绿玉春犹卷”,与元妃先前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相冲,宝钗见了,趁众人不理论之时,悄推宝玉,提醒他并教其改正。
宝钗在这些场合下表现出的进退有度,无疑体现了她的良好修养,同时也避免了得罪别人,为自己引来麻烦。
这不是虚伪、狡诈,而是一种柔忍为做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圆融变通的处世技巧。
宝钗的处世智慧还体现在一些大局上,在五十六回时,宝钗与探春、李纨谈园中的花费开支,她围绕如何减少开支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方案,既让园里省钱,又让那些老妈妈们分得一些甜头,使她们更尽心尽力地做事,两边皆欢喜。
这分平衡就是凤姐很难掌握的。
宝钗对人体贴细心,宝玉生病,她会送去药丸,并给予宽慰;
黛玉多病,又个性孤僻,她就常和其谈心,最终“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她帮助邢岫烟,暗中体贴接济,但从不让别人知道,是怕邢夫人有不满,反而给岫烟添麻烦。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要和人打交道,就得适应社会。
即使对社会现状有什么不满,想要改变它,但前提也得是先要能生存下来,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如果为人处世无方,就会使你四处碰壁,步履维艰;而若是能处世得法,则会柳暗花明,左右逢源。
温馨提示
欢迎关注我们
一起,看更多精彩的故事